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中医列表
轴突生长导向分子有Slit、Semaphorin、Ephrin和Netrin。它们具有调节轴突再生和引导再生轴突向正确靶向延伸的作用,可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目前关于针灸(主要集中在电针)对轴突生长导向分子影响的研究仅为动物实验研究。电针可通过调节轴突生长导向分子的表达来治疗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疾病。
222
0
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可伴随许多不适症状及精神表现,如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慌气短、心神不宁、胆怯恐惧、急躁易怒、不思饮食等,进而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中国成年人失眠症发生率达38.2%,失眠症占睡眠障碍患者的比重达95%以上,且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208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在武汉爆发,一时间,全国上下投入到了“抗疫战争”中。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上下一心,积极应对。卫生管理部门连续发布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简称“国家《方案》”),并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81
失眠是一种以睡眠障碍为表现形式的常见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频繁醒来、醒来后难以恢复睡眠,或因无法恢复睡眠而过早醒来。睡眠质量、时间不能满足正常的机体需求,将出现乏力、疲劳、情绪不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失眠的存在会增加人们精神、身体、职业健康等风险。
161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以松解经筋结节为主要目的的壮医经筋疗法治疗LIDP多有报道,但多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手段,如手法解结配合火针消结,手法、针刺、拔罐三者结合,单纯运用手法解筋消结治疗LIDP的报道较少。故笔者采用循经消结推拿治疗LIDP,现报道如下。
223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临床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发病率为50%~60%。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手机、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颈部长时间处于低头前屈姿势,使颈椎负荷增加,并且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越来越多,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119
肩周炎发病过程包括急性期、稳定期和解冻期3个阶段。肩周炎发病初期为急性期,以疼痛为主,关节因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囊水肿、痉挛,肩关节活动受限相对较轻,如不及时控制,肩关节周围组织可发生粘连,关节损伤加重,活动进一步受限[5]。因此,急性期肩周炎的治疗尤为重要。
218
随着中医院校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方法随之应运而生。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一门集理论与操作于一体的临床实践学科。针灸学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主要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核心,也是与现代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的学科。
踝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可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三踝骨折3种类型,多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等因素导致,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踝部疼痛、皮肤肿胀、皮下瘀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多采取中医闭合手法复位,但大部分踝部骨折患者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损伤。
228
中医称痤疮为“肺风粉刺”,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较详细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灵枢·痈疽》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高梁之变、热盛、持虚”为后世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15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部分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埃可病毒感染引起。本病好发于夏秋两季,易感人群为6个月至7岁的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部疱疹、咽痛、流涎等,起病时体温可高达40℃,甚则引起惊厥。该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有传染性。西医学以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为主,但存在明显不良反应。
184
肖老师在继承陈氏儿科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60年临证经验,认为小儿有易热的病机,故热病居多;重视脾胃,主张“先天赖脾胃之生生不息,后天赖脾胃之化化无穷”。临床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厌食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迁延性肠炎等。对于榕地患儿多湿热的体质因素,治疗上讲究因地制宜,重视清热化湿。
28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新发现的传染病,从目前全国各地专家论述、诊疗方案等来看,中医对该病病名、病位、病因病机等方面的认识各有见解,治疗上更是各有千秋。绍派伤寒发源于明代,盛兴于清末民初,期间名医辈出,张景岳、俞根初、何秀山、何廉臣等就是其杰出代表人物。
923
长久以来,关于悬钟穴的定位在学术界存在诸多看法,笔者通过查阅古代主要针灸文献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国家标准和较有影响的针灸著作中关于悬钟穴的定位,分析从古至今该穴定位的演变,认为该穴应该定位于外踝上3寸,胫骨前嵴和腓骨前缘之间。并对该穴定位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时间进行了分析。
397
吴旭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为“肝风内动,风盛筋急”“阴津亏虚,经筋失养”“神机失摄,经筋失约”,提出从“经筋”论治,治疗时多取与经筋相关穴位,强调针刺层次及针刺顺序的重要性,治疗以调和经筋之阴阳、注重调神为要点。
影响因子:3.020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938
影响因子:0.569
影响因子:1.55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