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对64排螺旋CTA使用效果观察研究

  2020-07-03    45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A扫描,并在减影处理后将数据传入飞利浦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行重建分析处理。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10例患者诊断为正常,70例患者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其中包括18例动脉瘤,32例动脉狭窄,17例血管异常起源,1例烟雾病,2例动静脉畸形。结论:64排螺旋CTA能有效探察头颈部血管情况,且属于无创检查方式,在头颈部血管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较大,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关键词:
  • 64排螺旋CTA
  • 发病率
  •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
  • 应用价值
  • 影像学
  • 加入收藏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给人们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威胁。此外,脑缺血性及出血性疾病发病原因多数为头颈部动脉病变[1]。及时诊断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接受溶栓、介入支架等有效治疗,能大幅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2]。因此,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早期诊断意义重大[3]。64排螺旋CTA主要优点为安全性高、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及无创性等,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血管以及血管相关性病变的临床诊断[4]。本次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A扫描,并在减影处理后将数据传入飞利浦后处理工作站,并通过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行重建分析处理。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为23~84岁,平均年龄为(66.5±1.4)岁。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头痛、眩晕、语言障碍、恶心及肢体活动不灵等,临床诊断结果显示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神经系统疾病。

1.2方法

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仪器为飞利浦64排螺旋CT,对比剂选择碘帕醇。将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管电压,300至350mAs管电流,层厚为0.5mm,准直为0.75mm,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9。扫描前详细告知患者对比剂注射过程可能会产生发热及手臂胀痛等情况,嘱咐患者保持平静,切勿乱动,配合扫描。扫描方法为:患者体位取仰卧位,并将头部放置于扫描头架上。将平扫范围确定为主动脉弓至颅顶,并设定参数,然后行扫描处理,获取平扫图像,平扫后行监测层面扫描。行增强扫描,扫描时仪器参数与平扫参数保持相同,将对比剂从肘正中静脉注入,注入量为80~100ml,流率维持4.5~5ml/s,确定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在将20~40ml生理盐水注入。主动脉弓CT显示为100HU时,应在4s后再次进行扫描。整个扫描过程结束后,图像自动传入飞利浦工作站,进行相关图像处理。通过冠状位、斜位及矢状位等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观察经处理后的图像,分析血管情况,包括外形是否存在异常,血管内是否存在堵塞、狭窄等情况,最后观察血管附近骨质以及软组织是否存在异常。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处理后图像行胶片打印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诊断其血管是否存在病变情况。


2、结果


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10例患者诊断为正常,70例患者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包括:18例动脉瘤,其中6例颈动脉瘤,5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3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及1例锁骨下动脉瘤;32例动脉狭窄,其中13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颈内动脉狭窄;17例血管异常起源,其中12例大脑后动脉异常起源,5例椎动脉异常起源;1例烟雾病;2例动静脉畸形。


3、讨论


64排螺旋CTA属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操作时将碘对比剂注入受检者静脉,在靶血管充盈程度达高峰时,使用CT一次性、大范围及快速扫描,并将扫描图像处理为三维血管影像[5]。其三维血管影像能清晰显示受检者血管情况,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临床应有价值较高。头颈部CTA可显示为二维及三维图案,能够扫描主动脉弓、三大分支颈段、颈动脉等头颈部血管[6]。并将这些血管管腔、管壁情况等其他血管情况清晰显示于图像上,作为血管病变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传统检查方式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种检查方式存在有创、辐射剂量较大、费用高、操作较为复杂及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等弊端。部分患者在接受DAS检查后出现血管壁损伤及血管痉挛等情况。除此外,DSA只能观察血管管腔内情况,无法观察血管管壁及血管周围组织情况,这使得其应用范围受限。

此外,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属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较为简单、费用较低等特点,但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声医生技术水平影响。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易受患者血流情况影响,且患者体内存在植入金属架及金属假牙时无法进行有效检查,临床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相比以上三种检查方式,64排螺旋CTA具有扫描速度较快、扫描图像清晰、图像完整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这种检查方式存在辐射剂量较大问题,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因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改进对比剂,提高其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10例患者诊断为正常,70例患者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其中包括18例动脉瘤,32例动脉狭窄,17例血管异常起源,1例烟雾病,2例动静脉畸形。因此,64排螺旋CTA能有效检查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A能有效探察头颈部血管情况,且属于无创检查方式,在头颈部血管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较大,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圣玉,张慧杰,王书江,等.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7):6-7.

[2]程爱国.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3):44-45.

[3]梁金瑞,马国刚,任际光,等.64排螺旋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219-221.

[4]侯国存,张红军,崔丽萍,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6):506-509.

[5]张标.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今日健康,2016,15(12):363-363.

[6]孙留洋,李超.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30-30,35.


施婷艳,吕传国,顾庆春,李健.64排螺旋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167-16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期刊人气:435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1062

国内刊号:21-1381/R

邮发代号: 8-25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