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国癫痫患儿游离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2024-08-2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建立丙戊酸(VPA)游离药物在癫痫患儿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op PK)模型,为指导癫痫患儿个体化应用VPA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VPA血药浓度监测的癫痫患儿血样,利用UPLC-MS/MS检测VPA游离药物浓度。同时收集患儿的人口学信息、生化指标、用药情况等资料,将其作为协变量,考察其对游离VPA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建模采用一级吸收及消除的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中国癫痫患儿游离VPA pop PK模型并进行验证。参考游离VPA的治疗窗,利用已建立的模型,在不同年龄体重患儿中模拟不同给药剂量下游离药物谷浓度的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5例癫痫患儿,收集632个VPA血药浓度数据。通过逐步法,最后筛选出体重、年龄、日剂量为影响游离VPA CL/F的显著协变量,具体公式为■,且模型经过验证较为稳定,并参考游离VPA的治疗窗,将模型应用于不同年龄及体重患儿的剂量优化调整。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癫痫患儿游离VPA群体药动学模型稳定可靠,可为指导VPA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丙戊酸
  • 个体化用药
  • 儿童
  • 游离药物
  • 癫痫
  • 群体药动学
  • 加入收藏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作为一线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是治疗全面性发作及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首选用药[1-2]。但是VPA的个体间及个体内的药动学变异较大,且稳态谷浓度治疗窗较窄(50~100μg/ml),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疗效[3]。同时,VPA的蛋白结合率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异较大(70%~95%)[4]。药物在机体内多以游离的形式发挥药理活性,且药物的游离分数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息息相关,因此,游离药物浓度与疗效或不良反应有着更直接的相关性[5],且其相关性优于血浆总药物浓度[6]。多项研究发现,游离VPA的药物浓度随总药物浓度增加呈非线性增加[7-8],进一步增加了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报道,游离VPA药物浓度的推荐治疗窗为4~12μg/ml[9]。

尽管基于VPA总血药浓度的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op PK)研究较多,但关于VPA游离药物浓度的pop PK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中国癫痫患儿游离VPA pop PK模型,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监测VPA血药浓度的癫痫患儿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2个月~16岁;(2)服用VPA单药或联合其他AEDs进行治疗;(3)服用VPA至少2周以上,达稳态血药浓度;(4)具有VPA的监测数据。排除标准:(1)患儿生理生化信息不完整;(2)用药信息记录不完整。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均给予口服VPA治疗,使用药品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德巴金,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片剂(湖南宝清,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缓释片[德巴金,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1.2血样采集与测定

患者服用VPA至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后,于服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剩余血浆样本采用超滤法离心6 000 g×15 min,获得游离超滤液,利用UPLC-MS/MS法测定游离血药浓度,浓度标准曲线为0.2~50μg/ml,且每个分析批均随行测定质控样本(相对标准偏差<15%),具体分析方法参考课题组前期文献[8]。

1.3数据收集和管理

收集患者的信息:(1)人口学特征:年龄、体重、性别等;(2)用药信息:用药剂量、频次、用药时间、末次给药时间和采血时间;(3)合并用药:其他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拉莫三嗪等;(4)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5)所测得的VPA的游离浓度。根据NONMEM要求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整理,编制成统一格式的表格,并进行数据检查复核。

1.4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4.1基础模型

有报道,VPA在体内符合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模型(ADVAN2,TRANS2),模型计算采用一级速率条件算法(First order conditional estimation with interaction,FOCE-I),该算法可对个体间变异与残差变异进行交互作用拟合。由于本研究中大部分血药浓度为谷浓度,因此,无法准确估算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分布容积(V/F)参数,故根据文献报道[10],Ka将普通片剂、口服溶液和缓释片剂分别固定为1.57/h、2.64/h和0.46/h。V/F拟合采用体重校正公式:V/F=Vp×(BW/22),上式中Vp为该群体V/F的典型值,BW为体重,单位为kg。个体间变异模型采用指数模型,残差变异模型将考察加和模型、比例模型及混合模型。

1.4.2协变量模型

本研究纳入的协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联合用药(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人口学指标(如年龄、体重)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白蛋白)将作为连续协变量考察,联合用药、性别等作为分类协变量进行检验。

协变量模型的构建采用逐步方法:前向纳入步骤中,模型中加入协变量后,当两个模型之间的目标函数值(OFV)下降>3.84(α=0.05,df=1)时,纳入该协变量。后向剔除步骤遵循更严格的规则,OFV增加至少6.63(α=0.01,df=1),则该协变量被纳入最终模型。

连续协变量的纳入将考虑使用幂函数模型:

对于体重(BW)和成熟度模型,根据以下公式测试其对清除率的影响:。其中,CL/F为表观清除率,CLp为CL典型值,BW为体重,BWmed为体重中位值;Fmat为成熟度因子,γ是用于确定S形下降陡度的Hill指数,AGE50是Fmat达到最大值50%的年龄值。

1.4.3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1)拟合优度法(Goodness of fit,GOF):绘制拟合优度图(GOF),包括基础模型和最终模型的预测值与观测值、预测值与条件权重残差(Conditional weight residual error,CWRES)、预测值和给药后时间等参数的散点图,观察散点图的分布特点及趋势来评判模型拟合的优劣。(2)自举法(Bootstrap法):为考察模型参数估算的准确度,本研究釆用1 000次Bootstrap获得次参数估算结果,继而获得各参数的点估计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与最终模型的参数相比较,评估模型的稳定性。(3)直观预测检验(Visual predictive checks,VPC):根据最终模型的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法生成1 000个模拟数据集。通过VPC作图,直观比较各时相的95%CI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符合程度,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1.5模型的应用

利用已建立的模型对不同体重、年龄患儿的给药方案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每种方案进行1 000次模拟。具体方案:基于全国儿童体重调查表,构建了1岁以上的儿科患者的典型人群,并模拟不同给药方案(50~150 mg,bid)游离VPA的稳态谷浓度情况,并与VPA游离药物谷浓度治疗窗(4~12μg/ml)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455例癫痫患儿,收集632个VPA血液样本,患儿的人口学信息、生化指标和用药情况汇总见表1。

表1纳入分析的癫痫患儿的一般资料

2.2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残差变异模型,最终以混合模型拟合结果最优,进而纳入后续的建模过程分析。

在协变量分析过程中,考察了体重(BW)对CL/F的影响,结果提示异速增长模型及成熟度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本研究数据,并进行进一步分析。针对生化指标及合并用药作为协变量分析,未发现影响CL/F和V/F的显著性变量。

结果显示,患儿体重、年龄、VPA日剂量水平可显著影响VPA的清除率CL/F。CL/F的个体间变异(IIV)由基础模型的42.4%降低到最终模型的27.1%,具体参数见表2,最终模型如下:

表2最终模型及Bootstrap验证的群体药动学参数

2.3最终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2.3.1 GOF图

根据模型参数分别绘制基础模型的GOF图(图1)和最终模型的GOF图(图2),由图1、图2可见,相对于基础模型,最终模型的CWRES、观测值与预测值的趋向性均有明显改善,表明在纳入相关协变量后,模型的预测效果更佳。

2.3.2 Bootstrap结果

在Bootstrap 1 000次分析中,共有928次(92.8%)运行结果运行成功而纳入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Bootstrap所有模型参数的中位数与NONMEM法估算值均较为相近,表明本研究中的最终模型PK参数估算较为准确且稳定。

2.3.3 VPC检验

从VPC图可见,仅有少部分观测值落在模型的95%CI之外(图3),同时观测值的中位数、P2.5和P97.5均落在模拟数据相应百分位数内,提示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图1基础模型的拟合优度图(GOF)

图2最终模型的拟合优度图(GOF)

图3游离VPA最终模型的可视化预测性能检查图(VPC)

2.4剂量选择及应用模拟

利用VPA游离药物浓度最终模型模拟不同年龄及体重患儿给予不同剂量VPA(50~150 mg,bid)治疗后达稳态的血药浓度的情况(图4)。例如,体重10 kg的1岁患儿给予50 mg VPA bid单药治疗,其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水平在治疗范围之内(4~12μg/ml)。

图4基于模型模拟不同年龄体重患儿给药后的游离药物谷浓度


3、讨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癫痫患儿游离VPA的pop PK模型,最终模型纳入了体重、年龄、日剂量作为协变量,经GOF图、Bootstrap及VPC验证,最终模型稳定可靠。另模拟了不同年龄、体重患儿服药后的游离药物浓度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本研究游离VPA的CL/F群体预测值为1.5 L/h,与文献报道较为相近(1.78 L/h)[11]。体重是影响游离VPA清除的重要影响因素,清除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研究中体重对CL/F的影响程度不同[11-12]。临床实践中,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较为常见,而合用药物会显著影响VPA清除率。卡马西平会显著增加VPA总药物浓度的清除[13]。而针对游离VPA的研究中,合用拉莫三嗪会增加游离VPA的CL/F[12]。本研究未发现合并用药对游离VPA CL/F的影响,可能与纳入的合用药样本量有关。此外,本研究发现,VPA的CL/F随日剂量增加而增大,可能与VPA的高蛋白结合率有关。高剂量的药物竞争性结合蛋白靶点,增加了游离药物浓度的比例,导致游离药物被肝脏摄取增加,进而表现为药物清除加快[8,13]。

VPA在体内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β-氧化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3种途径代谢[4]。采用年龄依赖性的成熟度药动学模型,可以通过年龄与代谢酶的成熟度关系,推测年龄对药物的清除有显著影响[14]。本研究发现,成熟度模型可更好地阐释游离VPA CL/F的变化,Gu等[12]通过建立游离VPA模型也发现年龄对VPA的CL/F有显著影响。Ding等[13]采用成熟度模型建立了VPA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发现儿童在2岁后代谢酶的活性基本保持稳定,推测可能与肝UGT1A9和UGT1A6约在儿童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有关。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模型,模拟了1~16岁患儿不同的给药方案(50~150 mg bid),绝大多数患儿的游离药物浓度在治疗范围之内,为指导个体化给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癫痫患儿肝肾功能大多在正常范围,因此未发现肝肾功能对VPA清除的影响。本模型估算的患儿游离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约为32 L,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约37 L)[12],但研究纳入的浓度多为谷浓度,因此,表观分布容积的估算仅作为参考。

综上,本研究建立的VPA游离药物模型经验证较为稳定,模拟在不同年龄体重患儿中的游离药物浓度,有助于临床癫痫患儿应用VPA的个体化治疗。


基金资助: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210003);常州四药医院药学科研基金(2021YX031);


文章来源:徐善森,肇丽梅,陈亚南.中国癫痫患儿游离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4,27(08):612-61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实用药物与临床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期刊人气:20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0070

国内刊号:21-1516/R

邮发代号:8-36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