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2024-09-29    3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更具针对性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共197例,根据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是否超过5 d分组,分析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独立影响因素;同时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偏回归系数模型并分析预测模型用于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197例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1~11 d,(4.85±1.07) d;其中引流时间<5 d和≥5 d分别为95例、102例。年龄、手术部位、术式、有无胸膜粘连、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亚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部位、术式、有无胸膜粘连、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均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据此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方程: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风险Logit(Y)=1.27+0.07×年龄(岁)+2.04×手术部位+3.11×术式+4.59×胸膜粘连+0.05×手术时间(min)+2.97×术后早期下床活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预模型用于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风险预测临床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与年龄、手术部位、术式、有无胸膜粘连、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独立相关;根据上述因素所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在指导早期识别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过长高危人群方面显示出更佳临床效能。

  • 关键词:
  • 手术
  • 肺癌
  • 胸腔引流
  • 胸腔镜
  • 预测模型
  • 加入收藏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被广泛用于原发性肺癌治疗[1];已有研究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相较于开放手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加快身体机能恢复,尤其适用于肺功能较差患者;对于大部分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往往需接受胸腔引流,由此导致持续疼痛、肺功能及早期活动功能受限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临床医生[2]。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被认为与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康复进程关系密切[3],但哪些因素可影响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尚不明确,更缺乏相关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基于以上证据,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共197例,根据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是否超过5 d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更具针对性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信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2)单发病灶;(3)仅切除单个肺叶;(4)年龄≥18岁;(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中转开胸;(2)既往胸外科手术史;(3)术后因出血或持续漏气再次手术;(4)自行出院。最终纳入患者共197例,根据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是否超过5 d分组,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标准:术后肺复张良好,24 h胸腔引流量<200 m L,肺呼吸音清亮,无明显积液积气,且引流液无色透明未见杂质[4]。

1.2研究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双腔气管插管,侧卧位下作腋中线或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长度一般在3~4 cm;术后于第7~8肋间膈肌上方放置单根胸腔引流管(20F/24F),连接于外置胸腔引流瓶。由专人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位置、切除组织直径、术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胸膜粘连情况及负压吸引术后胸腔引流情况等资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描绘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胸腔引流情况分析

本研究纳入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共197例,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1~11 d,(4.85±1.07) d;其中引流时间<5 d和≥5 d分别为95例,102例。

2.2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年龄、手术部位、术式、有无胸膜粘连、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亚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部位、术式、有无胸膜粘连、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均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1、2。

2.3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分析

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方程: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风险Logit(Y)=1.27+0.07×年龄(岁)+2.04×手术部位+3.11×术式+4.59×胸膜粘连+0.05×手术时间(min)+2.97×术后早期下床活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预模型用于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风险预测临床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纳入197例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1~11 d,(4.85±1.07) d,与以往报道结果相符[5]。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延长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无法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感染及肺不张等发生风险亦随之升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长时间手术、肺下叶切除、肺段切除术、存在胸膜粘连及术后无法早期下床活动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往往更长。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明显,肺功能特别是术后复张能力较差,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胸腔积液吸引至体外;同时经壁层胸膜淋巴管引流能力较中青年亦明显下降较差,特别是接受淋巴结清扫患者因残余淋巴管代偿能力局限,导致需更长时间进行引流;此外老年肺癌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由此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干扰积液毛细静脉端回流速率[6]。本研究亦证实以上观点,即随年龄增加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越长。

表1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2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表3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预测临床效能分析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手术时间与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独立相关,分析原因可能为:术中器械牵拉挤压破坏胸部组织导致脏壁胸膜淋巴孔功能医源性损伤,无法快速吸收胸腔积液;此外手术时间延长往往与更严重炎症及应激损伤有关,从而刺激术后更多胸腔积液形成,从而导致引流时间延长[7]。

本研究结果提示肺下叶切除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更长,分析原因可能淋巴孔开口大部分位于胸腔下部壁层、纵隔及膈肌表面壁层胸膜;而下叶切除更易导致这一区域淋巴孔破坏,导致引流速度明显减慢;同时因肺下叶更大导致切除后胸膜腔负压更高及胸腔积液形成量增多[8]。而右肺下叶切除术后引流量更多则可能与左侧膈肌较右侧更易移动并填补术后残腔,术后左侧胸腔内负压相对较小有关。

肺段切除术操作区域更靠近远端肺组织,支气管及伴随血管走行更为复杂,较易出现变异,给手术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肺段切除术发生出血风险更高,常规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操作更为繁琐,创面更大,故术中出血量更多,随之而来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增加。此外如患者胸腔内广泛粘连,术中往往难以实现彻底充分止血,造成术中及术后肋间及肺表面渗血严重,这被认为是造成术后长时间胸腔引流重要原因[9]。本研究亦证实,行肺段切除术及合并胸腔粘连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更长。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已被证实能够加快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患者术后因明显疼痛导致不愿下床,增加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发生风险;同时此类患者肢体活动量下降亦可诱发肺不张、胸膜腔负压变大,而这往往造成胸腔积液量增加及引流迁延[10]。

基于以上证据,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方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预模型用于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 d风险预测临床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影响因素,AUC达到0.88(95%CI:0.83~0.97),而单一指标预测AUC均<0.70,以上结果提示,此模型能够准确识别肺癌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过长高危人群,从而指导防治方案制定并进一步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同时纳入指标均为临床常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研究不足:属于单中心回顾性报道,难以完全避免选择偏倚风险;模型缺少外部验证,仍有待后续更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确证。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与年龄、手术部位、术式、有无胸膜粘连、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独立相关;根据上述因素所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在指导早期识别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过长高危人群方面显示出更佳临床效能。


参考文献:

1陈磊,陈勇兵,吴雪杰,等.双根超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8):577-582.

2吴砚铭,车国卫.肺癌术后胸腔引流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3):354-358.

3董丹丹,玉辉,郭廷娜,等.影响肺癌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7):1139-1141.

4张诗研,陈卓,田野,等.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23):4255-4259.

5柴新春,许世广,刘博,等.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达芬奇机器人和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1,37(11):644-648.

6夏海峰,潘良彬,等.不同直径胸腔引流管是否加负压引流球对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2,38(2):84-87.

7陈伟强,姜杰,赵广,等.传统胸腔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12):1618-1624.

8王振华,张立国,郭喜喜.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引流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65-367.

9韩乐洋,赵龙,丁振洋.单孔胸腔镜肺癌术后引流管口留置方式的改进及效果评价[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2):172-175.

10杨子林,徐惟,许世广,等.机器人肺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5):524-528.


文章来源:梁亦贤,李文辉,李星熠.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4,29(09):1715-17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人气:158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7147

国内刊号:33-1253/R

邮发代号:32-12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