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化疗后给药,剂量15mg/kg,1次/3周,每次间隔3~5d再给药,共治疗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注射液,200mL/次,1次/d,连续滴注21d,21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结束后间隔3~5d进入下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糖类抗原125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8+、CD3+、CD4+和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1.16%,明显低于对照组72.09%(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并可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
肺癌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首位,给我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如何有效防治肺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2]。由于肺癌在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通常情况下难以察觉不适,易导致在发现疾病时已处于中晚期,此时疾病的治疗难度将明显增大,且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3]。靶向疗法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抗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以抑制VEGF生物学功能为切入点的抗肿瘤药物,对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5]。中医在肺癌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中医药在肺癌的治疗、改善放化疗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6]。康莱特注射液是一种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广谱抗肿瘤中成药,既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又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对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7]。本研究旨在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治疗的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3.7±9.03)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72±2.99)kg/m2,肺癌家族史40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2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7例。该研究取得河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HBZY2020-KY-158-01)。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测确诊患有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2)均处于疾病晚期,TNM分期为Ⅳ期;(3)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痰少,或痰中带血,或痰稀而黏,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盗汗或自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红,存在齿印,苔薄,脉细弱[8];(4)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悉本研究内容,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者;(2)合并免疫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器质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者;(3)伴有无法控制的胸腔积液;(4)合并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5)正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药物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 mg∶4 m L,产品批号202005015KEA、202103024KEA、202207001KEE;康莱特注射液由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 m L∶10 g,产品批号2010157-1、2101206-1、2211197-1。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46±8.96)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95±2.96)kg/m2,肺癌家族史21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9例。治疗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05±9.17)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48±3.14)kg/m2,肺癌家族史19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肺癌家族史、合并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化疗后给药,剂量15 mg/kg,3周为1个治疗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1个周期结束后间隔3~5 d进入下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注射液,200 m L/次,1次/d,连续滴注21 d,3周为1个治疗周期,1个周期结束后间隔3~5 d进入下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
1.4 疗效评价标准[9]
完全缓解:治疗后,全部病灶消失,且该改变的维持时间在4周及以上;部分缓解:全部病灶最大径总和缩小≥30%,且该改变的维持时间在4周及以上;稳定:全部病灶最大径总和有所缩小,但不足30%,或最大径总和有所扩大,但不足20%;疾病进展:新的病灶出现或全部病灶最大径总和扩大≥20%。
1.5 观察指标
1.5.1 肿瘤标志物
在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空腹静脉血5 m L,高速离心使血液分层,提取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的表达。
1.5.2 免疫功能指标
在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空腹静脉血5 m 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以及CD4+/CD8+的表达情况。
1.6 不良反应观察
统计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毒性骨髓抑制等方面。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7.21%和46.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见表1。
2.2 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CD8+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
表3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16%,明显低于对照组(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据流行病学统计[10],全球在2020年约有220.7万肺癌新发病例,约有179.6万人因换肺癌而死亡,而我国在2020年约有81.6万肺癌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36.97%,因肺癌导致死亡的患者更是高达71.5万例,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之一,肺癌的存在已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临床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是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但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5年生存率低于5%[11]。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对实体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我国有安罗替尼、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以及贝伐珠单抗这3个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其中贝伐珠单抗应用较为广泛,该药物可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现有肿瘤血管退化,进而发挥抗肿瘤效果[12]。非小细胞肺癌属于中医“息贲”“肺积”等范畴,患者多因正气虚损导致邪毒入肺,致使肺脏功能失调,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宣导致气机不畅、痰瘀交阻,酿生癌毒,日久形成肺部的积块,常见中医证型有气阴两虚、气血瘀滞、气虚痰湿、阴虚毒热等,其中气阴两虚证型的治疗多以益气养阴为主[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这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缩小肿瘤病灶、抑制疾病进展。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为肿瘤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VEGF是一种强力的促新生血管生成因子,贝伐珠单抗可与VEGF结合,进而竞争性抑制VEGF与其受体结合,降低VEGF的生物学功能,起到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的作用,同时还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促进现有肿瘤血管退化,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目的[14]。康莱特注射液具有解毒散结、益气养阴的功效,切中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病机,该药物的主要成分薏苡仁油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康莱特注射液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15]。癌胚抗原是一种存在于癌细胞表面的细胞膜结构蛋白,可分泌到癌细胞周围体液中,肺癌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会呈异常高表达[16]。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其表达水平升高与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较高的肿瘤分期有关[17]。糖类抗原125常作为卵巢癌、肺癌、肝癌的诊断以及筛查的辅助性指标,其表达水平升高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良有关[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该治疗方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且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对机体的影响较大,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19]。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CD4+的表达升高有助于提升T细胞活性、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D3+的表达升高代表细胞免疫功能的总体水平增强,而CD4+/CD8+则与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状态有关[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但治疗组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减轻化疗对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胸腺指数可反映机体淋巴细胞的繁殖能力,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与肺癌模型小鼠比较,注射康莱特注射液的小鼠胸腺指数更高,这提示康莱特注射液具有免疫保护作用[22]。此外,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16%,低于对照组的72.09%,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率较低。
综上所述,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并可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6]龚晨露,沈丽萍,刘苓霜.中医辨证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 2023, 36(7):146-150.
[7]买佳琪,安成,钟华,等.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癌症进展, 2023, 21(3):313-316.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16-221.
[1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12):1063-1077.
[13]苗丽丽,蒋士卿.中医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1(19):2766-2769.
[14]艾斌,杨轶璠.贝伐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 2020, 23(7):626-630.
[15]卢存存,乔萌,王子怡,等.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肝癌论文的关键特征与安全性信息报告:基于CONSORT-Harms的横断面调查[J].中草药, 2023,54(20):6791-6797.
[17]方黎,李伟.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TIMP-1、ProG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 2022, 37(4):543-546.
[20]王为民,王宏志,王云,等.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晚期肺癌化疗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20(12):1260-1263.
[21]张楠,周晓燕,卞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 2020, 26(22):80-82.
[22]张爱琴,马胜林,孙在典,等.康莱特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17(4):199-200.
基金资助: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20004);
文章来源:高旭,孙春霞,马娟娟,等.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04):1018-1022.
肺癌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超过50岁的人群,近年来,肺癌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5]。随着CT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多发肺结节患者的检出率也在增加。肺癌年轻化、多发肺结节患者比例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大部分肺癌患者需要更快的回归社会角色。这对现代肺外科在微创、肺功能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8]。
2025-04-23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会诱发咳嗽、咯血、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会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引发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案之一,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进展,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2025-04-17目前,该疾病主要采用药物、化疗等方法治疗[2]。但是化疗治疗会引起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极易出现疼痛、癌因性疲乏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护理进行干预[3]。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已被多种疾病广泛运用,主要包括艾灸、穴位贴敷等方法,且具有作用久、效果好的特征。
2025-04-16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是诊断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法,其阳性检出率高,但误诊率仍相对较高,很难有效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导致临床应用受限[4]。传统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病理学诊断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具有侵入性。因此,需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肺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5-04-15NSCLC晚期首选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改善症状有显著效果,能延缓生存期。不过化疗对正常组织也会造成损伤,许多患者不耐受,且尽管多数化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但5年生存期仍偏低。靶向治疗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显著,且靶向药物已进入医保集采,患者医疗支出也大幅度降低。
2025-04-02研究显示,MIr-21可够通过调控pten、pdcd4、reck等多个关键靶基因表达,促进肺癌的恶性进程,但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4]。dna甲基化是较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其在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遗传学、肿瘤学研究的热点[5]。
2025-04-01肺癌为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存在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死率[1]。近年,伴随医疗手段的快速进步,胸腔镜根治术逐渐运用于临床,该术式在胸腔镜帮助下开展各项操作,存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2]。胸腔镜根治术可分为单孔与三孔,而临床关于单孔、三孔的选用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2025-03-18近些年来中国癌症谱显示肺癌发病率较前提高[3],中晚期多会出现全身多处转移,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肺癌脑转移在颅内转移瘤中最多见。西医治疗肺癌脑转移多采用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虽然对脑瘤有效,但治疗后易复发,并且有一定毒副作用和后遗症,生存期短且预后极差。
2025-03-0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常用方法,指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达到彻底治愈肺癌的目的,其相比传统手术具有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切口美观等优势[1-2]。但部分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与生活方式改变,给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研究发现[4],患者心理韧性较强,
2025-03-04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较为常见,且其病死率较高[1]。同步放化疗为临床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案,可在化疗的药物作用下,对放疗后仍可能修复的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放疗效果及放疗敏感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2]。
2025-02-20人气:18545
人气:16665
人气:15996
人气:15564
人气:152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人气:168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419
国内刊号:12-1395/R
邮发代号:62-9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