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EC患者为EC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与EC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C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更高(P<0.05)。PLT高表达与EC患者年龄、绝经、高血压史、高血脂症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FIB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D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IB和D-D高表达EC患者2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E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会升高,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该病早期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以阴道流血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异常排液,因此,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处于早期,相比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但中晚期患者预后仍较差[1,2]。目前,EC的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探讨EC的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EC的治疗提供参考[3,4]。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发现,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机体凝血系统失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但凝血功能指标在E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5,6]。本研究探讨E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EC患者为EC组。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C;②年龄≥18周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首次入院确诊;⑤均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排除标准:①远处转移者;②术前3个月服用抗凝或促凝药物者;③其他恶性肿瘤者;④血液系统疾病史者;⑤术前接受过放化疗者;⑥近1周感染性疾病者;⑦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⑨脏器功能障碍者。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其中,EC组年龄42~79(65.54±7.27)岁;绝经44例,未绝经20例。对照组年龄42~81(66.41±7.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收集入院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血小板(platelets, 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mer, D-D)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Inc)测定。以PLT、FIB、D-D平均值为基准,将EC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
1.3 术后随访:
术后医务人员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对EC患者定期3个月随访,随访总时间24个月,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止,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30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x¯±s)
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EC组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PLT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PLT高表达与EC患者年龄、绝经、高血压史、高血脂症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见表2。
表1 对照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与EC组 子宫内膜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x¯±s)
表2 PLT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2.3 FIB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FIB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EC患者年龄、绝经、高血压史、高血脂症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均无关(P>0.05)。见表3。
2.4 D-D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D-D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EC患者年龄、绝经、高血压史、高血脂症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均无关(P>0.05)。见表4。
表3 FIB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表4 D-D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2.5 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与EC患者预后关系:
64例EC患者随访24个月,到随访截止时间,共死亡17例,2年总生存率为73.44%(47/64)。PLT高、低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是64.52%(20/31)、81.82%(27/3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53,P=0.117)。见图1。FIB高、低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是58.33%(21/36)、92.86%(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P=0.002)。见图2。D-D高、低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是58.62%(17/29)、85.71%(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8,P=0.015)。见图3。
图1 不同PLT表达EC患者生存曲线图
图2 不同FIB表达EC患者生存曲线图
图3 不同D-D表达EC患者生存曲线图
3、讨论
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内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处于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卵巢癌等与凝血功能之间联系密切,然而,EC与凝血功能的关系研究较少[7]。PLT能够维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该物质主要通过骨髓造血组织的巨核细胞分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患者体内PLT会明显升高,致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8]。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EC组PLT水平更高,说明PLT参与EC的发生。其可能机制有:①PLT可以分泌生长因子,加速肿瘤细胞生长;②PLT与肿瘤细胞结合,在其周围形成保护壳,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细胞的清除;③PLT能促进血管的稳定性,为肿瘤病灶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本研究中,PLT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可能是由于PLT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FIB属于大分子糖蛋白,是血浆凝血因子的主要成员,通过巨核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9]。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EC组FIB水平更高,且FIB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FIB与E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分析其原因:①FIB可以与生长因子结合,刺激血管生长和肿瘤细胞增殖;②FIB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和PLT之间的粘附和结合能力,为肿瘤细胞提供保护,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侵袭;③FIB被肿瘤细胞上的整合素识别,介导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本研究显示,FIB高表达EC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提示FIB可以用来评估预后。一方面,FIB水平较高时,会导致血液黏滞度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影响预后;另一方面,高水平的FIB会刺激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表达,参与肿瘤炎症反应,增加肿瘤细胞的基因不稳定性,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D-D是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作为交联纤维蛋白,可以反映血液凝血状态,如果患者D-D阴性,说明无血栓形成[10]。近年来,临床发现D-D还与免疫相关疾病、脑梗死、恶性肿瘤等有关,可以用来评估这些疾病的预后[11]。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EC组D-D水平更高,且D-D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证实D-D与EC的进展有关。EC肿瘤细胞中存在高糖物质,可以激活凝血系统,促进FIB水解,导致大量D-D分泌,而D-D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本研究还发现,D-D高表达EC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提示D-D可以用来评估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EC患者而言,凝血功能指标PLT、FIB及D-D水平会明显上升,FIB和D-D均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以用来评估预后,为EC的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2]姚娜,任智囡,李倩倩.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2):36-39.
[3]谭卫锋,王赢,张元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20):74-77.
[4]董静茹.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与凝血指标检测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24,44(3):92-94.
[5]张院院,宋亚东.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凝血指标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448-449.
[6]张欢欢,李群.血清CA125、凝血功能、血脂检测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2):1981-1984.
[7]罗勇,岳雪梅.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体内胰岛素抵抗参数、凝血因子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1022-1023,1026.
[8]赵营,赵光日,吴蕴瑜,等.子宫内膜癌组织PRDM1、PL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140-144.
[9]王海龙,杨文青,张瑜.子宫内膜癌中PRDX4和FI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2):229-233.
[10]梁凌云,赵骏达,林琳.D-二聚体在未治卵巢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8):1038-1041.DOI:10.3969/j.issn.1672-9455.2021.08.004.
[11]刘光泉,黄可,胡凯,等.D-dimer和HE4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12):1852-1854.
文章来源:李文娟,郭锐,李刚.子宫内膜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J].临床医学,2024,44(07):1-5.
分享:
卵巢囊肿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多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发症包括肿瘤蒂扭转、破裂、感染和恶变[1]。目前常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具有切口小、恢复快、不易留疤等特点,广泛用于卵巢囊肿临床治疗中[2]。但因手术需行麻醉、病情存在差异、缺乏病情认知、术后疼痛等,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增加并发症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3]。
2024-10-28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化疗是其中最重要的疗法之一。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及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中,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石之一,以阿霉素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化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2024-10-21卵巢囊肿的发生与盆腔感染、体内激素水平异常、生活作息紊乱及子宫切除术等因素存在联系,临床多表现为下腹部隐隐作痛、下腹压迫感、腹部坠胀感及性交时疼痛等,随病情的发展可造成蒂扭转、囊肿破裂等继发病变,进而引发头晕、呼吸急促、下腹部剧烈疼痛及皮肤湿冷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3]。
2024-10-16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女性常见疾病,可出现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诱发宫颈癌的风险较高[1]。目前,临床常采用干扰素治疗,能阻断HPV-DNA复制,诱导抗病毒蛋白分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恢复机体免疫平衡[2]。但单一用药疗效不够显著。
2024-10-12放疗是一种效果显著且必不可少的肿瘤治疗手段[1-3],然而在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有不少患者因发生骨髓抑制中断放疗而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外有较多关于如何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探讨,但使用大剂量利可君进行干预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大剂量利可君预防盆腔肿瘤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2024-10-11在CINV规范化治疗的指南共识中,明确指出要合理使用止吐药物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但国外研究发现,接受高度致吐性化疗方案(high emetic chemotherapy, HEC)、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moderate emetic chemotherapy, MEC)的患者,在第一周期急性期、延迟期以及全程遵照指南预防用药的比例仅分别为55%、46%、29%[3-4]。
2024-09-26葡萄胎具有继发持续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侵袭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等)的风险,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负担,导致再次妊娠延后等情况,因此对葡萄胎的正确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2]证明:父系基因组过多是葡萄胎的基础遗传学病因,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技术可明确胚胎的染色体来源,从而确诊是否是葡萄胎以及葡萄胎的具体分型。
2024-09-23近年来,伴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等免疫药物,抗血管生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等靶向药物的问世,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成功的临床试验证据,开启了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治疗的新时代。
2024-09-14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放疗新技术也发展迅速,精确放疗成为当前肿瘤放疗的共识和发展方向。盆腔肿瘤的精确放疗着重于如何确保膀胱保持一定充盈度,并在分次放疗中尽可能保持一致。在保证靶区剂量和减少靶区位移的同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照射体积和剂量,从而提高肿瘤局控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2024-09-09外阴癌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影响绝经后的女性,其发病率仅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75岁妇女中的发病率升高明显[1-2]。放疗是外阴癌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膀胱截石位”能够充分显露外阴癌部位,是外阴癌放疗的理想体位[3-4]。
2024-08-28人气:14546
人气:14528
人气:13028
人气:12921
人气:1218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期刊人气:5371
主管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4992
国内刊号:61-1415/R
邮发代号:52-297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