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HPV-16整合人宿主基因组的情况及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2023-11-15    5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HPV-16整合人宿主基因组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宫颈癌患者50例、 LSIL 127例、HSIL 83例,另外收集同时期行子宫全切术提取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2例。采用重叠PCR检测HPV-16感染病毒整合状态。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HR-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64%、33.07%、61.45%以及94.00%,上述任意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5。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分别为4.55%、18.90%、36.14%以及66.00%,上述任意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5。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整合率分别为0、17.32%、9.64%以及58.00%,上述任意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5。结论 HPV16整合感染与宫颈病变疾病进展有关,在HPVDNA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对高危HPV整合感染状态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准确率并在早期预测宫颈病变的转归。

  • 关键词:
  • 临床价值
  • 人乳头瘤病毒
  • 女性
  • 宫颈癌
  • 整合状态
  • 加入收藏

据报道[1],全球范围内约19万/年病例死于宫颈癌,且大多数死亡病例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在我国宫颈癌疾病的新发病例约为10万/年,在全球范围内占据33%左右,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2]。由此,积极防治宫颈癌疾病尤为重要。宫颈癌的关键感染因素为生殖道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研究称[3],仅仅存在HPV感染者发生宫颈癌几率较低,但存在高危型HPV感染,且HPV病毒与宿主基因间存在整合状态,宫颈癌变几率则显著增加。多项研究均表明[4,5],宿主基因不同DNA开放读码框架位置,HPV病毒均能够与宿主基因发生整合。研究证实[6],高危HPV整合宿主基因比较常见的缺失部位在E2基因铰链区域。高危型HPV病毒存在多种类型,如HPV-16、HPV-18、HPV-30等,其中常见的为HPV-16型病毒。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重叠PCR技术检测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HPV-16 E2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而预测HPV-16与宿主基因之间的整合状态,判断其整合状态与宫颈癌病变关系,研究内容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的收集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50例、 LSIL 127例、HSIL 83例,另外收集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提取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2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中关于宫颈癌及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7],且均经过病理组织检查;②年龄27~68岁;③既往均未接受放化疗治疗;④近3个月内均无性激素服用史;⑤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外科或者内科疾病者;②近3天内存在性生活史及阴道冲洗史等;③合并阴道炎症疾病史者;④无法随访者。本次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获取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宫颈癌(n=50):Ⅰb期22例,Ⅱa期28例;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15例,中分化13例,高分化22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3例,阳性者17例。

1.2 细胞系

购买宫颈癌细胞株SiHa、CasKi, 将其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溶液的DMEM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1.3 DNA的提取

获取上述组织,切片,厚度为1 μm即可,予以30 μL蛋白酶K溶液、30 μLSDS溶液、500 μLTES溶液,置于56 ℃水浴,72 h后,按照25∶24∶1比例加入酚:氯仿:异戊醇,离心,获取下层沉淀,加无水乙醇溶液,再加3 mol/L乙酸钠溶液,离心,去除上层溶液,沉淀干燥处理,再予以适量的TE溶液,提取DNA。

1.4 HPV-16感染的确定

(1)DNA水平:

设计HPV-16 E7上游引物序列(5'-AGCCAGTGATCGTC-3')、下游引物序列(5'-AGACGTGCCTGATC-3')。采用PCR技术检测确定是否存在HPV-16感染;

(2)蛋白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内HPV-16 E7表达水平。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不同梯度酒精溶液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制作切片,抗原修复处理,SP法染色,具体操作步骤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将该蛋白表达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组,将PBS溶液的切片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判定:随机选取10个视野,阳性细胞数在26%~50%为+,阳性细胞数在51%~75%为++,阳性细胞数≥76%为+++。细胞核呈现棕黄色表示HPV-16 E7为阳性表达(HPV-16 E7单克隆抗体:美国 Santa cruz公司;SP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待D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呈现阳性时,即可确定HPV-16感染。

1.5 HPV-16整合的确定

HPV-16感染的患者,应用重叠PCR技术扩增HPV-16 E2,确定此基因交叉序列的片段是否出现病毒整合。设置引物序列,片段A:上游序列:5'-AGCCGTGTCATGAC-3',下游序列:5'-AGCATTGGATGCCC-3',引物长度为476bp; 片段B:上游序列:5'-AGGGACCTCATGTC-3',下游序列:5'-ATTGGCAGCGATCC-3',引物长度为477bp; 片段C:上游序列:5'-AGGCTGACTTGACC-3',下游序列:5'-ACTCGCTTAGAGGC-3',引物长度为277bp。若上述片段A、B及C无法同时阳性扩增,表明HPV-16 E2基因存在缺失,说明HPV-16整合状态。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分析,Excel表格计算,定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各组HR-HPV的检测

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HR-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64%、33.07%、61.45%以及94.00%,上述任意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5,见表1。

表1 各组HR-HPV的检测(例,%)

2.2 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HPV-16感染率的比较

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分别为4.55%、18.90%、36.14%以及66.00%,上述任意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HPV-16感染率的比较

2.3 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HPV-16整合率的比较

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整合率分别为0、17.32%、9.64%以及58.00%,上述任意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HPV-16整合率的比较


3、讨论


目前关于宫颈癌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且未完全阐明,但是大部分研究学者均证实,宫颈癌疾病产生关键因素为HPV病毒感染,尤其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8]。HPV-16型病毒是引发宫颈癌发生的常见类型。而在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宫颈病变程度的组织中,HPV-16感染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病变程度越高,HPV-16感染率越高。并且HPV-16与宿主基因之间整合率达到了58%,宫颈组织病变程度越高,HPV-16整合率也越高。上述研究均表示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存在关系,进一步说明宫颈组织病变过程中,HPV-16整合状态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关研究表示[9],大多数机体HPV病毒感染属于一过性,感染机体半年后会出现自行消退的现象。但若机体宿主基因出现缺陷或者突变,HPV病毒基因部分片段与突变或缺陷的宿主基因整合,进而引起细胞基因调控紊乱[10]。如果HPV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异常停留在某一个时相,HPV病毒便出现持续性感染的现象,尤其高危型HPV病毒,宫颈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几率大大增加。研究表明[11],宫颈组织发生病变的过程中,其早期阶段可能发生了HPV病毒与宿主基因之间的整合,但是关于整合具体时相发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有部分研究称[12],宿主宫颈病变组织,HPV病毒感染除了整合感染以外,可能存在其他状态感染,关于HPV-16型整合感染与宫颈组织的机制大量实验研究,但是HPV-16可以用于预测宫颈病变患者转归。

临床上常见的宫颈癌筛选方法主要为HPV DNA,且近几年随着高危型HPV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逐渐被确定,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方式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并且被大量用于临床检测,但是HPV DNA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即无法确定HPV病毒与宿主基因整合情况。且部分研究表示[13],在湿疣病变患者以及 LSIL患者中,HPV整合率较低,在癌变中才出现。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 LSIL发生HPV-16感染病例中存在17.32%的整合率,在HSIL中整合率也有9.64%,且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整合率达到了58%,表明在宫颈组织病变整个过程中,高危型HPV整合贯穿整个病变进展。由此进一步表明,通过采用快速HPV DNA检测以及联合检测HPV整合状态,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特异度。

综上所述,HPV-16感染可导致宫颈组织病变,HPV DNA检测方法联合检测HPV整合状态,可进一步提高筛查特异度,有利于预测宫颈病变程度。


参考文献:

[2]邵招凤,戚秀秀,杨玲飞,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2):3453-3457.

[3]梁婷婷,杨勇霞,侯丛哲,等.PAX1基因甲基化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高危型HPV分型的关联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9(11):48-52.

[6]韩会娟.HPV16/1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4,40(9):1052-1054.

[7]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08):37-46.

[8]余娟娟,王爱红,王瑞芳,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发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科,2021,16(5):569-572.

[10]戴荣华.宫颈癌组织基因组中HPV病毒整合热点检测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

[12]卢仲明,李奕萱,许咪咪,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及整合状态[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9):1422-1424.


文章来源:郭瑞丽,朱科科,赵静.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HPV-16整合人宿主基因组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1):1810-1812+181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人气:438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妇幼健康研究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293

国内刊号:61-1448/R

邮发代号:52-135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