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I3K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比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EG4蛋白和Sp1蛋白阳性情况,分析PI3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90%和69.35%,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P<0.05。不同年龄、病理分型、肿瘤直径患者的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Ⅲ~Ⅳ期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为76.92%和82.05%,高于FIGOⅠ~Ⅱ期患者的39.13%和47.83%(P<0.05);不同分化程度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分化(83.33%,94.44%)、中分化(61.11%,63.89%)、高分化(25.00%,37.5%)(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96%和95.6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48.72%和53.8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的PI3K和NF-κB p65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对于宫颈癌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医学上认为主要是由于持续性感染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造成[1]。我国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占总患病人数的28.8%,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分析,预计未来10年国内宫颈癌死亡人数会提高25%[2]。随着癌前筛查技术的成熟以及HPV疫苗的普及,宫颈癌的早期筛查、疾病控制以及预防得到了巨大进步[3,4]。然而对于宫颈癌中晚期或已发生肿瘤细胞远端转移的患者仍然缺乏治疗手段,预后极差。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众多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能够调控细胞周期,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真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则参与了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两者均与多种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5,6]。综上,本次研究将检测PI3K、NF-κB p6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期为防治宫颈癌提高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38±8.37)岁,术后提取患者宫颈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2012宫颈癌诊治指南》[7]中的诊断标准,经过病理组织检查,确认组织标本为恶性肿瘤。病理分型:宫颈鳞癌42例,宫颈腺癌20例;按2013年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Ⅰ期9例,Ⅱ期14例,Ⅲ期29例,Ⅳ期10例;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依次为8、36、18例;淋巴结转移情况:未转移39例,已转移23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首次确诊;③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恶性肿瘤;②存在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妇科疾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中途退出或随访失联患者。
1.2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I3K、NF-κB p65蛋白。取出两组的宫颈组织标本,以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4μm厚切,每例组织蜡块切2份,再进行常规脱蜡和漂片,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室温孵育30 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加入无免疫血清封闭后,分别滴加PI3K和NF-κB p65单抗(美国Acbam公司)室温孵育60 min。PBS缓冲液冲洗3次,滴加二抗培养,苏木精染色,脱水干燥,最后以中性树胶封片。阳性对照:选用已有的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切片;阴性对照:采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
1.3评估标准
根据胞质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率评估PI3K、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染色强度:0为不着色,1为淡黄色,2为棕黄色,3为黄褐色;阳性细胞率:<15%为0,15%~25%为1,26%~50%为2,51%~75%为3,>75%为4。计算二项乘积判断是否阳性,≥3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宫颈组织中PI3K、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
宫颈癌组织中PI3K阳性39例(62.90%),NF-κB p65阳性43例(69.35%);癌旁正常组织中PI3K和NF-κB p65均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见表1。
表1两组PI3K、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例,%)
2.2 PI3K、NF-κB p65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不同年龄、病理分型、肿瘤直径宫颈癌患者的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Ⅲ~Ⅳ期宫颈癌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高于FIGOⅠ~Ⅱ期宫颈癌患者(P<0.05);低分化宫颈癌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宫颈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见表2。
2.3 PI3K、NF-κB p65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I3K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2 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例,%)
表3 PI3K、NF-κB p65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长期的HPV持续感染,但单纯的HPV感染并不能促进肿瘤的进展,可能还与宫颈癌进程中患者体内相关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有关。为了监控宫颈癌,目前主要采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进行递进性的早期筛查[8]。治疗手段则以手术切除和放疗、化疗为主,但因缺乏对宫颈癌病理进程中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探究宫颈癌病理进程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防治宫颈癌至关重要[9]。
P13K是一种被生长因子和上游因子激活的磷脂激酶,能将二磷酸磷脂酰肌醇转变成三磷酸磷脂酰肌醇,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传导,导致基质蛋白磷酸化,从而缩短细胞G1周期,加速细胞周期。P13K的下游的靶蛋白Akt能与三磷酸磷脂酰肌醇结合,转至细胞膜,使得Akt激活,提高细胞凋亡耐受能力,同时启动其下游底物,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给肿瘤细胞供给养分,促进肿瘤组织生长。黄作香的研究[10]显示,P13K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宫颈上皮癌变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本次研究显示,宫颈癌组织中PI3K阳性表达率(62.9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0%)(P<0.05),与上述研究一致。说明REG4的高水平表达与宫颈癌病情进展相关。分析可能是P13K改变细胞周期,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并调节下游相关抗调亡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导致宫颈癌肿瘤组织生长。
NF-κB是一类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Rel家族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其中的RelA即为NF-κB p65,是NF-κB二聚体复合物的核心因子,能够调节多种细胞基因的转录及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且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在细胞静息状态下,NF-κB p65会处于细胞质中,等到接受信息传导激活后,NF-κB p65会进入细胞核,发挥转录调节作用,促进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的表达。有研究[11]指出,NF-κB p65的过量表达会促进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提高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祁海云等[12]的研究发现,阻断NF-κB信号通道能有效抑制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其调亡。本次研究显示,宫颈癌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率(69.3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0%)(P<0.05)。说明NF-κB p65对于宫颈肿瘤细胞的增殖起到了促进作用。分析可能是NF-κB p65提高了肿瘤细胞基因的转录效率,促进了其增殖,同时提高肿瘤组织中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帮助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供其养分,防止其凋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FIGO分期中Ⅲ~Ⅳ期、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同类型其他病理参数其他阳性表达率(P<0.05),说明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受到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I3K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牟大英等[13]的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较低或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体内的PI3K蛋白阳性表达率更高。李莉玲等[14]的研究发现,宫颈癌细胞中NF-κB的表达水平越高,宫颈癌的分期及恶性程度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说明PI3K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可用于判断宫颈癌的病程程度,对于宫颈癌的联合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PI3K、NF-κB p6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参与了宫颈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抑制调亡过程,促进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同时与临床病理参数中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对于宫颈癌的诊治及今后的靶向治疗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2]邓大君.《世界癌症报告》2020版问世--调整癌症预防对策,适应癌症流行新趋势[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0,6(3):27-32.
[4]唐荣淳,徐睿,姚然然,等.HPV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传染病信息,2020,33(4):358-362.
[5]任全广,姜永生.PI3K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2):240-246.
[6]徐晓琳,田春艳,耿云峰,等.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59(18):99-103.
[7]林仲秋,李晶.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2012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5):325-326.
[8]王晨,李壮壮,林晓婷,等.精准医疗背景下宫颈癌早期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6):941-944.
[9]伍会琴,刘辉.蛋白质组学在宫颈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2,14(4):43-46,80.
[10]黄作香.Cripto-1、PI3K、AKT及mTO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598-600.
[11]房佩佩,付晓燕,吴沛恩,等.肿瘤源性IL-1β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 p65通路促进其对肝癌细胞的粘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1(3):294-302.
[12]祁海云,王荣兰,聂伟.SGK1调控NF-κB通路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J].河北医药,2021,43(20):3069-3072,3077.
[13]牟大英,黄露,李坪原.宫颈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6):675-680.
[14]李莉玲,符淳.宫颈癌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表达变化与肿瘤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相关性[J].中国性科学,2021,30(9):69-73.
文章来源:王秋香,喻春霞,夏小飞.PI3K、NF-κB p6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02):190-193.
分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每年全球约有53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约有26万例死亡病例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数的85%以上。尽管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相关,但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被广泛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3]。
2025-04-17宫颈癌(CC)是目前全球女性中第4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据统计,2018年全球有57万CC病例,而死亡病例已超过31万〔2〕。CC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的预防疫苗主要有二价、四价和九价〔3〕,尽管疫苗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也存在死亡率。目前,CC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辅以化疗〔2,4〕。
2025-04-10宫颈癌可分为鳞癌、腺癌,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对患者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较为重要[3]。磁共振成像(MRI)为无创检查方式,可对宫颈癌进行诊断,但该检查方式无法对患者病情分期进行准确的诊断。进行DCE-MRI时,临床需使用对比增强剂,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详细观察肿瘤周围血管,评估患者肿瘤微环境[4]。
2025-04-02目前宫颈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发病年龄在 30~35 岁,浸润癌发病年龄在 45~55 岁,不论哪一种疾病都会给女性的身体、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该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应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尽早为患者实施合理的诊疗,这对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和改善其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04-01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C)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肿瘤第三位。 CC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宫颈损伤、慢性细菌感染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 慢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损伤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导致宫颈癌的进展。 CC 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2025-03-28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与医疗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目前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为主[4],其中放射治疗在宫颈癌各临床分期均适用[5]。在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案,放射治疗也可有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中晚期姑息放射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6]。
2025-03-27宫颈癌是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在癌症病人治疗中度疲乏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不同病人心理反应、癌症症状程度不同,可能与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有关[2]。
2025-03-18宫颈癌发病隐匿且转移晚、进展缓慢,确诊时大部分患者病情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1-2]。宫颈癌具有易转移性和高侵袭性,故加强宫颈癌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调控蛋白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3]。
2025-02-20调强放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调强放疗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适合度较常规放疗大有提高,进一步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范围。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放疗越来越注重精准化和个体化,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放疗副反应[1-3]。
2025-02-2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康复速度[2-3]。
2025-02-18人气:18547
人气:16002
人气:15567
人气:15084
人气:1484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4475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930
国内刊号:36-1101/R
邮发代号:44-3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