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大量战场观测传感器的应用,输入指挥控制系统的战场目标数据呈现激增的趋势,目标信息数据规模大、维度高、结构复杂等问题给目标分群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然而,采用传统的聚类方法已经无法对高维的战场目标数据进行有效分群。针对当前目标分群技术的困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目标分群技术,构建了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分别将k-means和GMM嵌入到目标分群模型中,提出了DAE-k和DAE-G两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目标分群算法。通过设计智能目标分群技术的验证实验,建立目标分群效果的评价指标,验证了两种目标分群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分析得出两种目标分群算法在处理不同数据类型过程中的优劣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目标分群技术研究能够使指挥控制系统对大规模高维数据的处理更加高效、智能,同时也为指挥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战争中,通过战场传感器系统搜集到的战场目标信息越来越详尽,即使经过了态势感知系统的初级数据融合,关于战场目标的属性信息仍然较复杂,呈现数据规模大、维度高的特点,这给战场目标数据处理和战场态势生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
目标分群是战场态势生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战场对抗过程中,双方的兵力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有规律地聚集在一起,并且,来自不同作战域的战场目标,其所在目标群的内部组成结构也是不同的,根据战场目标之间特殊的关联关系将它们划分到不同群组的过程称为目标分群[2,3]。目标分群的意义在于,将战场空间中传感器平台搜集到的战场目标信息根据其内部的关联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分成不同类别,每个类别中的战场目标具有一定相似性,这样能够让指挥员对战场态势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空间视图。能否高效、智能地实现战场目标分群直接影响了指挥控制的执行效率,也直接决定了指挥员的决策效率[4,5]。
本文研究的智能目标分群算法就是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与传统的目标分群技术相结合,旨在解决对大规模、高维度的战场目标数据的处理难题。该算法能够对来自战场不同空间、不同领域的目标实现智能分群,从而给指挥员提供一个清晰的战场态势关系图,其军事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1、自编码网络在目标分群中的应用
自编码网络是指在保持网络输入和输出尽可能一致(通过信息损失来判定)的情况下,通过无监督的训练方式,实现隐层的特征提取和参数学习[6]。自编码网络本身是一种浅层的神经网络,如图1所示是一个对数据降维的基于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自编码结构。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的节点数量是相同的,从输入层到隐层的过程称为数据的分析或编码,从隐层到输出层的过程称为数据的合成或解码。
图1基于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自编码结构
在自编码网络中,隐层特征的维数决定了自编码网络的功能,当隐层特征的维数大于输入数据的维数,隐层实现的就是对输入数据的稀疏编码功能;当隐层特征的维数小于输入数据的维数,隐层实现的就是对数据的压缩编码功能。本文需解决的问题是对输入的高维数据进行降维,得到其在低维空间上的映射,因此在目标分群模型的设计中,自编码网络的隐层维数需设置为低于输入数据维数[7,8]。
假设一个自编码网络的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均为u,隐层的神经元个数为v,输入数据集为TrainDataSet。
那么隐层的输出可表示为
输出层的输出可表示为
其中,Wa和ba为自编码网络中数据分析阶段的权值和偏置量,Ws和bs为自编码网络中数据合成阶段的权值和偏置量,σa(·)和σb(·)分别为数据分析阶段和合成阶段的非线性激活函数。输出层的输出xˆx^也可以看作是输入X的预测估计。
自编码网络的优化目标函数可以根据能量或者熵的损失准则来构建,本文主要采用基于能量的损失来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即
其中θ为参数项矩阵,μ为正则化系数,R(θ)为正则化函数,即
2、目标分群模型及算法描述
目标分群模型将目标分群的过程分为特征提取阶段和分群精调阶段,模型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在特征提取阶段,战场目标数据从模型的输入层进入一个堆栈式自编码网络层,该网络层是由3个自编码器(AE)堆栈构成,经过逐层参数预训练后,将自编码网络层的参数进行初始化,进而得到战场目标数据在低维空间上的特征表示。
图2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
在分群精调阶段,将战场目标数据的低维特征表示输入目标分群层,当系统给定分群的类别数时,目标分群层输出分群结果,即分群得到的类中心点和各个类之间的距离,再通过ADMM(AlternatingDirectedMethodofMultipliers,ADMM)交替并行地方式优化聚类层以及堆栈式自编码网络层的目标函数,对各层的参数进行精调。ADMM是一种非反向传播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目标函数分解为多个子目标的方式来得到全局最优解[9,10,11]。
2.1ADMM算法的求解过程
ADMM算法是当前机器学习中使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对约束问题优化求解的方法,它是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AugmentedLagrangiansandtheMethodofMultipliers,ALM)上改进发展而来。
考虑一个凸优化问题如下
其中,D是一个列满秩的m×n阶矩阵,h(·)为n维空间的凸型函数,o(·)为m维空间的凸型函数。为方便求解,引入一个虚拟变量z∈Rm,即
式(8)是一个典型的凸优化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是采用ALM算法,但该算法的缺点是无法通过分解参数来并行地优化多个参数,而ADMM算法则是很好地克服了这个缺点。ADMM通过引入一个标量参数ρ>0,构造目标函数的增广拉格朗日表达式,即
其中,φ为拉格朗日乘子项矩阵。ADMM的迭代步骤为
ADMM通过分解的方式对目标函数中的x和z进行求解,从而使得整个函数在优化过程中是并行且有效的。对于本文提出的深度聚类模型目标函数优化问题,ADMM具有同样的适用性。
由于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是分为两个阶段来构建的,而两个阶段均有各自的目标函数,采用交替迭代优化的方法可以使得整个网络模型的参数收敛,因此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总体的目标函数为两个训练阶段的加权和,即特征提取阶段的损失函数加上分群精调阶段的类间距离和,即
其中,X表示输入数据,XˆX^表示深度神经网络在学习到输入数据的特征后对数据的重构,∥X−Xˆ∥2F∥X-X^∥F2表示深度神经网络部分的目标函数。为了使深度神经网络部分和聚类层的参数是可分解的,因此引入了虚拟变量Y,Gw(Y)表示聚类层的目标函数。λ是深度神经网络部分和聚类层之间的平衡系数。
根据ADMM算法,其增广拉格朗日表达式可构造如下
其中,U是一个对偶变量(即λ的倒数)。ρ是一个标量参数,用来控制Y与fθ1(X)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参数交替优化的方式,可以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其目标优化流程如图3所示。
图3目标优化流程
2.2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k-means目标分群算法
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k-means目标分群算法(后文简称DAE-k)是将k-means聚类算法嵌入到目标分群模型中的聚类层。该算法的整体思路是首先采用自编码网络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数据在低维空间上的特征表示之后,再对其采用k-means进行聚类。DAE-k在特征提取阶段的训练目标就是使每一层自编码器输入和输出的损失达到最小,即每一层自编码器所提取到的特征对该层输入数据还原度达到最高;在分群精调阶段,主要训练目标则是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低维空间的战场目标数据集进行聚类,使每个样本点与其最相近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最小。因此,DAE-k的目标函数表达形式为
其中,N为样本点的个数,k为聚类中心的个数,c*i表示与第三个样本点yi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该目标函数的增广拉格朗日表达式为
为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将自编码网络部分看作是一个关于参数θ的非线性非凸函数,然后采用ADMM的方法对目标函数中每个部分的参数变量进行交替优化。具体来说,首先对参数θ采用基于梯度下降的方法求出自编码网络的初始解;对于参数Y,U,C,则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迭代
其中,Nj表示第j个类簇中样本点的个数,Cj表示由第j个类簇中所有样本点组成的数据集合。
DAE-k算法的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
图4DAE-k算法流程图
2.3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GMM目标分群算法
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GMM聚类算法(后文简称DAE-G),是在虚拟变量Y之前添加高斯混合,采用交替优化的方式对整个模型各个部分的参数进行优化求解。
由于GMM是通过机器学习得到每个样本点被划分到每一个类中的概率,它的算法过程是首先将K个不同的类别看作是K个不同的高斯分布,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每个样本点由这K个高斯分布生成的概率,将这些概率值作为每一个高斯分布的权值,加权计算并更新该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因此,在这里假设πi为第i个高斯分布的权重系数,zi为K维的二元随机变量,且∑kzik=1,那么就可以定义zik的后验概率为
p(zik=1|yi)=γ(zik)(22)
设每个类分别服从均值为μk,协方差为Σk的高斯分布。目标分群模型中虚拟变量Y的对数似然函数定义为
图5DAE-G算法流程
3、实验仿真分析
3.1实验数据集来源
本文得到的原始战场目标数据集共有5个(均来源于UCI公开数据集),将其编号为D01,D02,D03,D04,D05,如表1所示。数据集中包括水面、水下、陆地、空中多个空间的目标,并且目标维度最小的数据集有25维,最多的数据集有250维,满足了原始战场目标数据集应当具有的多维性和多样性特点。此处的属性维度是指来自多个传感器平台对某一战场目标的属性状态的描述。
表1原始战场目标数据集
3.2实验实施
3.2.1评价标准
为避免使用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并且让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采用了3种评价方法对目标分群算法的最终聚类效果进行评价,分别为Purity、ACC、NMI[12,13]。
Purity的评价公式为
其中,Cˆ={cˆ1,cˆ2,⋯,cˆk}C^={c^1,c^2,⋯,c^k}表示经过模型聚类后的k个簇,cˆkc^k为第k个聚类集合。C={c1,c2,…,ck}表示聚类后的样本点集合,cj表示第j个样本点。N为样本点总数。
ACC的评价公式为
其中,map(ri)为聚类结果的标签,li为原始数据的真实标签,N为样本点总数。
NMI的评价公式为
其中,r为真实标签集合,cˆc^为聚类结果的标签集合,I(r,cˆc^)为两者的互信息熵,H(r)与H(cˆc^)分别为信息熵。
3.2.2实验内容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目标分群模型和DAE-k、DAE-G两种聚类算法在战场目标数据集上的有效性,本文所进行的实验内容主要有:
1)采用传统的标准k-means聚类算法和GMM算法分别对每个战场目标数据集进行聚类,并运行10次,将这10次聚类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标准k-means聚类算法和GMM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
2)采用本文提出的DAE-k聚类算法分别对每个战场目标数据集进行聚类,设置超参数λ=1,并采用线性搜索的方式寻找最佳的ρ值,设置学习率α=0.05,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200;
3)采用本文提出的DAE-G聚类算法分别对每个战场目标数据集进行聚类,设置超参数λ=1,并采用线性搜索的方式寻找最佳的ρ值,设置学习率α=0.05,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200。
3.2.3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实施方案中设定的参数值,本文将传统的标准k-means、GMM聚类算法以及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DAE-k、DAE-G聚类算法,对每个经过预处理的战场目标数据集进行聚类,其详细分群结果如表2,图6a)b)c)d)e)所示。其中,图6a)为四种分群算法在数据集D01的分群结果;图6b)为四种分群算法在数据集D02的分群结果;图6c)为四种分群算法在数据集D03的分群结果;图6d)为四种分群算法在数据集D04的分群结果;图6e)为四种分群算法在数据集D05的分群结果。
表2四种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
图6k-means、GMM、DAE-k、DAE-G在各数据集上的分群结果
从表2和图2中的聚类准确度可以看出,在本文构建的5个数据集上,DAE-k的聚类效果要优于k-means,DAE-G的聚类效果要优于GMM。从4种聚类算法整体来看,在数据集D01、D02、D03、D05中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DAE-k与DAE-G聚类算法相比于传统的标准k-means、GMM聚类算法在聚类效果上均有一定优势。而在数据集D04中,DAE-G的聚类效果与k-means、GMM的水平相当。
由于数据集D01、D02、D03、D05相比于D04的目标属性维度较高,因此根据上述图表对四种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分析,可以认为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DAE-k、DAE-G聚类算法在解决高维、大规模数据集的聚类问题上,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且相较于传统的标准k-means、GMM聚类算法在聚类准确度上有明显的提高。而数据集D04为目标属性维度较低的数据集,在对这类数据集进行聚类时,DAE-k、DAE-G聚类算法的优势相比于k-means、GMM聚类算法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了,这是因为DAE-k、DAE-G聚类算法在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中的特征提取阶段,将低维数据的特征空间进行了降维后,使得原始数据的特征结构发生了变化,而k-means、GMM聚类算法则是在原始数据特征上进行聚类,而数据本身维数较低,因此聚类效果较好。
4、结束语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对于来自不同空间作战域的大规模、高维战场目标数据集的分群问题,本文提出的DAE-k和DAE-G两种目标分群算法是有效的;
2)DAE-k和DAE-G两种目标分群算法在处理大规模、高维战场目标数据集时,分群的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k-means和GMM聚类算法;
3)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维度的战场目标数据集,DAE-k和DAE-G两种目标分群算法的适用性不同;
4)提出的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可应用于实际战场目标分群问题的研究中。
本文通过研究深度学习和聚类技术的原理,构建出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该模型结合了深度学习的降维特点以及聚类技术的高效分类优点,进而设计了DAE-k和DAE-G两种目标分群算法,实验的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目标分群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堆栈自编码网络的目标分群模型及算法,在解决大规模高维数据的降维分类问题上具有很大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且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分群模型由于需要训练的参数量级大,导致计算复杂度上升,为了节省物理内存,提高计算效率,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力图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分群模型结构进行简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冬宁,艾伟.态势估计中的目标分群算法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6,46(11):42-46.
[2]崇元,李加祥,艾葳.空中目标的战术群特征识别方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5,37(4):25-30.
[3]李镜,刘磊浩,刘新,等.基于水平集的目标分群方法[J].无线电工程,2019,49(10):915-919.
[4]赵昀瑶.战场态势评估中的目标分群与识别[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5]樊振华,师本慧,陈金勇,等.基于改进空间划分的目标分群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7,21(5):991-995.
[6]周康,万良.基于自编码网络和聚类的入侵检测技术[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9,29(5):107-111.
[7]赵申剑,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12]焦李成,赵进.深度学习、优化与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3]李慧玲.基于大数据处理的态势数据管理与目标分群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陶宇,蒋序平.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的智能目标分群算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0,42(06):52-58.
分享:
我们要坚持习主席训词引领,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把学校建设成为我军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办学目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三个“什么样”的问题:新时代的“战”是什么样的战?为“战”要育什么样的人?教员需要增强什么样的能力?
2023-09-01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是夺取军事制高点的战略筹码,研究如何建设强大的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美军为例,分析空中战略投送赋能要素,从指挥体系、力量体系、层次体系等角度研究美军在投送装备、指挥控制、保障资源、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聚焦维护我国战略利益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立足我军现实特点。
2021-03-20通过研究军校士官学员能力素质模型,即优秀士官需具备的素质和潜力,对于深刻审视军校士官学员的成长轨迹以及军校士官学员的选拔、管理、培养制度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以能力素质模型为工具,军校士官学员为对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构建军校士官学员的能力素质模型,并总结了模型构建的重大意义。
2021-03-12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不仅具有较强的军事属性,也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军民深度融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主要存在物流要素融合、物流环节融合、整体融合三种形态,其中物流环节融合中最常见的是物流配送融合。本文主要阐述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现存主要军民融合配送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优化和发展配送模式的相关对策。
2020-12-17招标代理机构是军队事业部门、采购部门和地方市场供应商连接的桥梁,同时也作为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其评价工作有利于正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国家和军队的招标代理制度、提高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招标代理机构提升自身竞争力。因此,对军队采购招标代理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0-12-17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战争中,通过战场传感器系统搜集到的战场目标信息越来越详尽,即使经过了态势感知系统的初级数据融合,关于战场目标的属性信息仍然较复杂,呈现数据规模大、维度高的特点,这给战场目标数据处理和战场态势生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目标分群是战场态势生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0-12-11联合作战态势是联合作战时空、信息、表征和不确定性等多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联合作战复杂性的外在表现。对反映联合作战态势的实体知识进行客观准确表征,是研究联合作战态势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和要点在于描绘联合作战态势实体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作战大数据是联合作战态势知识的主要来源,具有海量、稀疏和结构复杂等特点。
2020-12-11目标优选是指依据所获取的战场情报资料,结合我方作战任务和武器装备性能,对战场目标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排序,从中选出优先打击目标的过程[1]。对海突击作战的目标主要为机动性较强的海上舰船,一般以编队形式出现。受实际作战条件所限,不可能对敌方编队中的每个个体都实施突击,这就需要从中选择战术价值较大的目标实施优先打击。
2020-12-11以下为近期核心期刊收录的军事论文相关题目,有需要在核心期刊投稿的军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借鉴,更多其他类别题目,可以查看本网站相关文章。1、弘扬雷锋精神彰显军人本色2、建功万里海疆的三栖尖兵——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海军陆战队某旅特战连连长何龙3、边疆军营“花木兰”——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坦克二连指导员马和帕丽
2020-09-10当前,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给军事媒体提升传播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军事媒体在借助抖音平台积极传播军事信息,树立军队新形象时,应该注意到传播环境的改变,军事新闻传播模式和传播风格也应该随之改变。如今军事抖音账号已经历了初创阶段,基本完成了明确定位、吸引受众的工作。
2020-08-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军事科学
期刊人气:3733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4492
国内刊号:11-1722/E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