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术前泛免疫炎症值(PIV)与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108例CR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评估疗效及预后情况。用ROC曲线明确PIV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108例CRC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绘制两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患者O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ROC曲线显示PIV的最佳临界值为464.9,依据PIV的最佳临界值将108例CRC患者分为高水平组(n=52)和低水平组(n=56)。PIV低水平和高水平不同的两组,CRC患者与术前贫血、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之间存在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水平组CRC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6个月显著高于高水平组CRC患者的12个月(P<0.05)。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分化程度(低、中)、术中探查淋巴结数目(>12)、伴有远处转移和PIV(>464.9)。结论 PIV可以作为CRC患者术后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恶性肿瘤,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中约9.4%由CRC引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全身炎症对癌症患者术后的预后具有广泛的影响。近期,一些基于外周血细胞计数而获取的复合预测指标能够间接的体现癌症患者的炎症状态。Huang等[2]发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atic immum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宫颈癌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泛免疫炎症值(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基于血细胞计数而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多项研究证实PIV与癌症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3]。然而,目前关于PIV与CRC患者术后预后之间的研究较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108例CR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于本院首诊为CRC,符合其诊断标准[4],且病理诊断确诊;(2)于本院行根治术,切缘为阴性,且术前未接受相关抗肿瘤治疗;(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且无精神类相关疾病。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血液性、自身免疫性或急、慢性感染等;(2)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3)临床、病理相关资料缺失。108例CRC患者年龄均>18岁,(61.40±11.10)岁;性别分布情况(男性/女性:63/4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2024研伦第(016)号。
1.2方法
收集资料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2)临床资料:术前一周内的血常规相关内容,如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 count,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PH)、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常规肿瘤指标,如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3)病理学资料:肿瘤部位和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浸润、术中探查淋巴结数目、是否伴有神经或脉管浸润、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术后随访,以手术时间为起始,止于患者失访、死亡或2024年3月,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手术时间为起始,止于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
1.3观察指标及相关标准
1.3.1观察指标:
(1)收集CRC患者一般、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ROC曲线明确PIV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CRC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2)比较两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3)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两组CRC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4)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两组CRC患者OS的相关危险因素。
1.3.2相关标准:
(1) PIV=[(MONO)×(PLT)×(NEUT)]÷(LYMPH);(2) SII=[(PLT)×(NEUT)]÷(LYMPH);(3)NLR=[(NEUT)÷(LYMPH)];(4)PLR=[(PLT)÷(LYMPH)]。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例(%)],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PIV、SII、NLR和PLR的最佳临界值应用ROC曲线计算。生存曲线应用KaplanMeier绘制,组间比较应用Log-rank完成。两组CRC患者的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IV的最佳临界值及分组情况
ROC曲线(图1)可见SII、NLP、PLR和PIV对CRC患者的预后均存在较好的预测价值,但PIV更为显著(AUC=0.907),其最佳截断值为464.9。依据PIV的最佳截断值(464.9)将108例CRC患者分为高水平组(n=52)和低水平组(n=56)。见表1、图1。
2.2两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PIV低水平和高水平不同的两组CRC患者与术前贫血、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之间存在关系(P<0.05);而与其他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CRC患者术后生存分析
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两组CRC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显示低水平组CRC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6个月显著高于高水平组CRC患者的12个月(P<0.05)。见图2。
2.4 CR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一般、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次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分化程度(低、中)、术中探查淋巴结数目(>12)、伴有远处转移和PIV(>464.9)。见表3。
表1 SII、NLP、PLR及PIV对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图1 ROC曲线分析最佳临界值
图2两组CRC患者术后生存分析
3、讨论
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因素主要与饮食、生活作息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病理特征和TNM分期等是评估CRC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Fan等[5]研究CRC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与TNM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中同样证实TNM分期是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即使在相同病理特征、TNM分期以及术后干预方案的前提下,不同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寻找实用性、有效性以及更贴合患者个体情况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炎症反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PIV作为一种基于血细胞计数而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Fucà等[6]作为PIV的最初发现者,也是偶然通过对影响转移性CRC患者预后因子的研究,发现PIV的预测价值优于SII和NLR。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炎症因子对CRC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发现PIV的预测价值(AUC=0.907)显著优于SII (AUC=0.810)、NLP (AUC=0.812)和PLR (AUC=0.718)。进一步证实,PIV对CRC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的炎症指标。
PIV作为一种新的CRC术后预后的预测标志物,Chen等[7]发现高水平的PIV与恶性肺癌患者术后的低生存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本研究发现PIV低水平和高水平不同的两组CRC患者与术前贫血、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之间存在关系(P<0.05)。进一步提示了不同PIV水平与CRC患者术后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Lin等[8]通过比较SII、NLP、PLR和PIV等不同炎症指标,发现PIV是乳腺癌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测指标。本研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低水平组CRC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6个月显著高于高水平组CRC患者的12个月(P<0.05)。同既往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表明高水平PIV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低OS之间存在相关性。
老年患者由于存在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退化的生理性特点,导致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包括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分化程度(低、中)、术中探查淋巴结数目(>12)、伴有远处转移和PIV(>464.9)。笔者通过对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除了既往已报道的影响CRC患者术后OS的危险因素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术中探查淋巴结数目,生物标志物中PIV是唯一一项影响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PIV对CRC患者术后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分化程度(低、中)、术中探查淋巴结数目(>12)、伴有远处转移和PIV(>464.9)是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两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n(%)]
表3 CR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3王娜,龚莉莉,叶春梅.泛免疫炎症值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2):161-165,176.
4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4,18(1):1-13.
文章来源:冯钰淇,刘彧宏.术前泛免疫炎症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4,29(09):1708-1711.
分享: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升至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每年新增220万例,死亡110万例[1]。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CR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肿瘤仍可发生复发及转移[2]。CRC的发病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研究CRC预后相关肿瘤标志物,有利于CRC的临床诊治。
2024-10-3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报道,2020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人约193万例,死亡病人约94万例,分别居癌症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3位和第2位[1]。肠造口术是结直肠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因造口形成、排泄方式改变、身体形象紊乱、社会角色中断等,给病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2]。
2024-10-28结直肠癌(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具有发生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呈进展性,早期CRC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患者病情会由早期逐渐发展到中期甚至是晚期,加大了治疗难度。对于早期CRC患者,其病灶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病灶局限于肠壁内,未累及固有肌层。
2024-10-2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术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结直肠解剖结构复杂且肠壁薄,病人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较高[3];詹致远[4]的研究显示,早期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达8.75%,且其危险因素复杂,导致术后康复进程缓慢。
2024-10-24直肠癌是肛肠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患病人数可达400万左右,死亡人数就超过一半,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直肠癌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中晚期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但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使得多数患者化疗并不敏感,导致化疗失败甚至肿瘤进展。
2024-10-24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结肠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基础疾病、接触致癌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后表现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便血、贫血等症状[2-3]。
2024-10-24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其中散发性结直肠癌占80%~85%,遗传性结直肠癌占15%~20%。约12%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可发生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其通常是由于MLH1启动子甲基化导致DNA错配修复基因失活,DNA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 MMRs)表达缺失,DNA错配修复系统无法发挥修复功能。
2024-10-21结肠癌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仍有较多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肿瘤复发。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指标,早期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显得十分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
2024-10-04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球第三,死亡率排第二位,2020年全球新发CRC及死亡病例分别超过190万例、93万例。由于CRC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为临床治疗增加一定难度,目前临床对本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后续辅以放化疗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2024-09-30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结直肠癌在我国属于高发肿瘤,对其不进行及时的干预可以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最重要的措施是通过手术根治,但是在手术中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不佳,可能因为麻醉和手术的相关风险导致其在术后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使得病前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2024-09-30人气:17856
人气:14575
人气:14563
人气:14538
人气:130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人气:1387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7147
国内刊号:33-1253/R
邮发代号:32-12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