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中国2020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56万,死亡29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结直肠癌28.8%和30.6%[3],且呈上升趋势,早期筛查率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4],导致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得到逐步提升[5],但生活质量问题依旧突出。
47
0
牛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等[1]。由于奶业的快速发展,奶产量逐年上升,牛奶及其衍生产品(奶酪等)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牛奶中含有抗氧化剂,包括酶类抗氧化剂和非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乳铁蛋白和酪蛋白等,它们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2]。
23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s)是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于1993年提出的,后被Kudo等定义为一种较大且相对平坦的、病灶最大径≥10 mm、沿肠壁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结直肠浅表型病变。LSTs具有恶变潜能,与单纯结直肠息肉比较,LSTs更容易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
77
直肠癌为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术式,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其中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应用最为广泛。
43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胃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约8.12%[1]。结直肠癌临床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主要采取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进行治疗,但术后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等化疗可诱发许多患者难以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2]。
5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恶性肿瘤,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中约9.4%由CRC引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全身炎症对癌症患者术后的预后具有广泛的影响。近期,一些基于外周血细胞计数而获取的复合预测指标能够间接的体现癌症患者的炎症状态。
74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结直肠癌在我国属于高发肿瘤,对其不进行及时的干预可以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最重要的措施是通过手术根治,但是在手术中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不佳,可能因为麻醉和手术的相关风险导致其在术后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使得病前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6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球第三,死亡率排第二位,2020年全球新发CRC及死亡病例分别超过190万例、93万例。由于CRC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为临床治疗增加一定难度,目前临床对本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后续辅以放化疗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64
结肠癌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仍有较多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肿瘤复发。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指标,早期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显得十分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
107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其中散发性结直肠癌占80%~85%,遗传性结直肠癌占15%~20%。约12%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可发生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其通常是由于MLH1启动子甲基化导致DNA错配修复基因失活,DNA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 MMRs)表达缺失,DNA错配修复系统无法发挥修复功能。
35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结肠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基础疾病、接触致癌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后表现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便血、贫血等症状[2-3]。
61
直肠癌是肛肠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患病人数可达400万左右,死亡人数就超过一半,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直肠癌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中晚期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但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使得多数患者化疗并不敏感,导致化疗失败甚至肿瘤进展。
7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术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结直肠解剖结构复杂且肠壁薄,病人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较高[3];詹致远[4]的研究显示,早期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达8.75%,且其危险因素复杂,导致术后康复进程缓慢。
37
结直肠癌(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具有发生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呈进展性,早期CRC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患者病情会由早期逐渐发展到中期甚至是晚期,加大了治疗难度。对于早期CRC患者,其病灶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病灶局限于肠壁内,未累及固有肌层。
57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报道,2020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人约193万例,死亡病人约94万例,分别居癌症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3位和第2位[1]。肠造口术是结直肠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因造口形成、排泄方式改变、身体形象紊乱、社会角色中断等,给病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2]。
122
影响因子:0.664
影响因子:0.997
影响因子:0.750
影响因子:1.435
影响因子:0.242
影响因子:2.80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