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诊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到伤前腕关节功能水平[1,2]。经典的掌侧Henry入路为倒L形切开旋前方肌显露骨折断端,复位后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但其并发症如腕部疼痛和功能受限报道逐渐增多[3],这可能与钢板的摩擦激惹有关,因为旋前方肌切开后修复比较困难。
36
0
烧伤定义是指由于多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组织局部或广泛区域受高温损伤而产生的病理反应。是临床较多见的创伤性疾病,在烧伤发病过程中,其主要表现为贫血,通常伴有大量液体流失的状况[1]。对该类患者开展有效的输血治疗能有效维持机体血容量,确保器官功能的正常运作。
25
急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死率较高。早期发现和管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以降低病死率[1]。重症患者往往接受了密切的医学监测及详尽的检查进行病情评估,由此产生的海量临床数据要如何更好地使用是一个难题。在资源有限或院前条件下,尽管应用单个特征作为预测特征尚存争议[2],医护人员可能仍会选择使用单一特征或无创特征预测模型。
34
热射病又称中暑,是指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产热和散热失衡引发的一种急症[1]。依据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将重症中暑可分为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HE)和热射病(heat stroke)[2]。热射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约10%~30%[3],而继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紊乱及多脏器衰竭是热射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
41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目前,国内对于热相关疾病仍采用国际分类,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其中以热射病最为严重。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 ℃)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等,并伴有多器官损伤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1]。
急性腰痛是肋缘以下、臀部以上的腰部疼痛,具有起病急、疼痛剧烈特点;多是由外伤、受寒、腰部用力不当等导致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继而释放炎性物质刺激周围神经导致疼痛。临床表现有疼痛固定,腰部僵硬,活动明显受限,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和工作,治疗不及时会转变为慢性腰痛。
2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高致残/致死率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较高。该病可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其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表情呆滞、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早期有效干预至关重要。
19
肺动脉栓塞(PE)是呼吸内科常见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栓子堵塞机体的肺动脉及其分支而诱发的一种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的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可达20%~30%,其中常见种类为血栓性栓塞、羊水性栓塞等[1-2]。该病在临床中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两种肺动脉栓塞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1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急救过程中常采用的护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但该护理模式的急救流程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降低整体的急救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更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急诊科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之一,最为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高脂血症、酒精等。轻症AP病死率<1%~3%,约20%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症,病死率可达13%~35%。目前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AP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20年间发病率由0.19%上升至0.71%。
3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后, 1年的心源性病死率为7.6%,非心源性病死率为5%,且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以往认为梗塞面积是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不良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深入研究发现,PCI后微血管阻塞也能预测左室重构不良及心脏不良事件。
急性心力衰竭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一种以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为主要发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多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及积极消除病因为主要治疗原则。
29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评分)是用于评估护理工作量,合理规划 人力资源的有效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分配医 疗资源,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适宜 的干预措施[2]。本文主要探讨基于icnss评分的 目标化管理在急诊科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其急救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医院的医疗实力。特别是对于那些病情紧急、变化迅速、风险极高、死亡率显著以及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的救治水平至关重要[1]。妥善处理这些患者的诊治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医患矛盾,保障急诊科的正常运行,还可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
22
运动处方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然而,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执行运动处方时常面临诸多挑战和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进而优化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对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深入调查。
32
影响因子:1.596
影响因子:1.258
影响因子:0.500
影响因子:0.982
影响因子:0.301
影响因子:1.29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