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7-18    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38例老年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19例,分别行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西医结合肩三针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根据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情况,将其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老年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与常规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现时疼痛强度评分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常规组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60%,高于常规组的79.83%(P<0.05);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职业特征、肩周炎部位、基础病史、手术史、上肢外伤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病程短于疗效不佳组(P<0.05),几乎不锻炼占比及治疗前SF-MPQ评分均低于疗效不佳组(P<0.05),治疗前JOA评分高于疗效不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治疗前SF-MPQ评分为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JOA评分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肩三针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显著,但病程、治疗前SF-MPQ评分、治疗前JOA评分是影响患者临床疗效不佳的因素。

  • 关键词:
  • 临床疗效
  • 止痛消炎
  • 肩三针
  • 肩关节周围疼痛
  • 肩周炎
  • 加入收藏

肩周炎是因长期过度劳累、伤后治疗不当等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夜间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其病程长,病情难愈,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西医治疗主要以止痛消炎为主,但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治疗后仍易反复发作[2]。肩周炎是由肩周围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外因所引起的血行不畅、气血郁滞所致[3]。肩三针为经外奇穴,通过针刺肩髃、肩前、肩后三穴,以达行气活血、祛风除痹、通络祛痛之效[4]。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以探讨其临床疗效。肩周炎病因复杂,目前虽已有关于肩三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5],但临床疗效相差较大,且仍有部分患者存在疗效不佳的情况。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因素,以为老年肩周炎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38例老年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1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6];年龄≥60岁;无针灸及本研究中所用药物禁忌证;能够对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观判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臂丛神经炎等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肢活动受限者;合并严重感染、上肢骨折、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者;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脑卒中疾病史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萘丁美酮胶囊,1 g/次,1次/d;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清洗患处,擦干水分,取适当扶他林乳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按摩吸收,每次使用3~5 cm,3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联合组采用常规西医结合肩三针治疗。患者坐位,取肩部三穴即肩髃、肩前、肩后,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华佗牌,1.5寸长,直径0.35 mm),直刺入穴位,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酸胀感为宜,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6 d,休息1 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资料收集

收集肩周炎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职业特征、病程、肩周炎部位、基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手术史、上肢外伤史、体育锻炼情况以及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估状态等资料。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肩关节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后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7]进行评价,SF-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PRI总分为0~45分,VAS总分为0~10分,PPI总分为0~5分,3项所得分数相加即为SF-MPQ总分,满分为0~6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②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后用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8]评价,JOA包括疼痛、外展肌力强度、耐久力、日常生活动作、上举、外旋、内旋、X线评价8项,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9],痊愈:肩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活动稍微受限;有效:疼痛部分消失,活动中度受限;无效:疼痛未缓解,活动严重受限。④分析影响老年肩周炎患者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临床疗效的因素。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用χ2检验,等级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影响老年肩周炎患者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临床疗效的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SF-MPQ总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更低(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JOA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2.4 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临床资料比较

基于联合组中11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将痊愈、显效患者归为疗效良好组(n=81),有效、无效患者归为疗效不佳组(n=38)。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年龄、性别、BMI、职业特征、肩周炎部位、基础病史、手术史、上肢外伤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病程短于疗效不佳组(P<0.05),几乎不锻炼占比及治疗前SF-MPQ评分低于疗效不佳组(P<0.05),治疗前JOA评分高于疗效不佳组(P<0.05),见表5。

2.5 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疗效的影响因素

将临床疗效评估情况作为因变量(疗效良好=0,疗效不佳=1),将表5中P<0.05的指标记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病程、治疗前SF-MPQ评分、治疗前JOA评分(实测值)、体育锻炼情况(经常=0,几乎不锻炼=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治疗前SF-MPQ评分为老年肩周炎患者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JOA评分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6。


3、讨论


研究显示[10],肩周炎多以老年人群为高发,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发病初期患处疼痛不显著,随着时间推移疼痛逐渐加重,严重者甚至无法患侧侧卧,最终发展为肩部组织粘连强硬,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提高肩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一种慢性自限性无菌性炎症疾病[11],西医治疗常用口服或外用非甾体消炎药,本研究中扶他林乳胶剂能够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具有强力渗透、直达痛源的特点[12]。萘丁美酮胶囊也能够有效治疗急慢性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等,快速缓解疼痛。然而,该类药物不能明显改善老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不够理想[13],故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JOA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5 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6 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疗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医认为,肩周炎为“肩痹”“痹症”等范畴。人至中年,肾气衰退,不足以生精养髓,进而髓不足以养肝,则肌肉收缩,肢体不能伸展自如。若因跌仆闪挫或劳伤筋节,气血瘀滞,筋拘节挛,日久则筋肌节窍滞僵,或因气血失于疏导而瘀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久之筋脉失养,拘挛不用,发为本病,故治之须通经活络、散寒止痛[14]。针灸不仅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且临床疗效良好,在治疗肩周炎中极为方便。相关研究显示[15],通过针灸可减轻患者炎症水平,缓解血管痉挛。此外,针灸还能够促进内源性物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消炎镇痛效果,改善病理组织的机械化和粘连,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16]。本研究选肩髃穴、肩前穴、肩后穴3个穴位,围绕肩关节,同时兼顾肩周韧带、肌腱、肌肉等组织,其中肩髃穴属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峰疼痛区,具有清热祛风、通利关节之效;肩前穴、肩后穴均属经外奇穴,位于三角肌的前、后缘,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之效[17]。三穴齐刺能够疏通肩部各个方向的经络,调和手三阳经之气血,缓解各部位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孙飞[18]研究中,将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将常规西医治疗与常规西医联合肩三针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SF-MPQ总分均降低,但联合组低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但联合组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够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但肩三针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能够协同增效,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此外,本研究发现病程、治疗前SF-MPQ评分为老年肩周炎患者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治疗前JOA评分为保护因素。根据症状的演变,肩周炎分为3个时期,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症状会由逐渐加重的疼痛转变为渐进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研究显示[19],即使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但多数患者仍不能正常生活,患肩活动度低于正常肩关节。肩周炎患者病程越长,慢性炎性损害对机体的影响越久,影响治疗效果;此外,长时间肢体疼痛、活动不利等亦可影响患者情绪,而情志不畅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脉络进一步痹阻不通,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临床应尽早对肩周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加快病情恢复。SF-MPQ评分越高,JOA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越强烈,肩关节功能越差,则病情越为严重,经常规西医联合肩三针治疗后可出现临床疗效不佳的情况。

综上所述,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但病程、治疗前SF-MPQ评分及JOA评分可影响老年肩周炎患者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2]龚悦诚,朱俊琛,刘奇奇.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6):18-21.

[3]张晓晓,李长慧,王凤姣.中医康复疗法对肩周炎合并颈椎病患者ADL和Neer评分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11):1147-1150.

[4]陈贵莲,潘华.肩三针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8):837-839.

[5]黄建梅,武春华,程金莲.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5):21-24.

[6]胥少汀,葛宝丰,卢世璧.实用骨科学[M].4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912-1916.

[7]李君,冯艺,韩济生,等.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42-46.

[8]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10]王鹍,孙钰,王春婷,等.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21,16(24):3666-3669.

[12]金星,余德标,王建斌,等.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7):504-506.

[13]李麦朵,南恒,杨洸.通迪胶囊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0):2119-2122.

[14]左传兵,郭爽,刘永富,等.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10):48-52.

[15]吴薇薇,李莹莹,石莉.“手六针”针灸方案对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12):26-29.

[16]徐震球,杜国庆,张明才,等.瘀血痹片联合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8):1659-1662.

[17]蔡燕,赵灿,宋曼萍,等.肩三针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3):94-96.

[18]孙飞.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9):1294-1296.

[19]刘英桃,王德军,王伟,等.透压针刀对冻结期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及远期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2):230-235.


文章来源:禹恒,孙飞.肩三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4,33(08):45-4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人气:187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619X

国内刊号:13-1332/R

邮发代号:18-246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