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4-07-11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遵循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原则分为他汀联合组和常规抗凝组,各40例。常规抗凝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他汀联合组在常规抗凝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缺血区域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PI)]水平、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泛素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血管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他汀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抗凝组的77.50%(χ2=5.165,P=0.023);治疗后,2组Vm、缺血区域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血管阻力指数、PI以及NF-L、GFAP、UCH-L1、NO、ET-1、TXB2水平降低,且他汀联合组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常规抗凝组(P<0.05或P<0.01);他汀联合组与常规抗凝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vs. 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09)。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脑血流水平与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恢复神经功能,且较少引发用药不良反应。

  • 关键词:
  • 氯吡格雷
  • 脑梗死
  • 脑血流动力学
  • 血管活性因子
  • 阿托伐他汀
  • 加入收藏

脑梗死是脑供血障碍引发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致猝死[1]。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作息习惯改变,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成年人脑梗死发病率高达39%。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脑梗死的基础治疗手段。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控制病情进展,但单独使用该药物治疗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2]。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降脂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该药与其他相关药物联合治疗心脑血管常见疾病。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遵循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原则分为他汀联合组和常规抗凝组,每组40例。他汀联合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18±7.86)岁;平均病程(3.78±1.74)年。常规抗凝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48±7.46)岁;平均病程(3.48±1.68)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过审后开展,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全部内容完全知情同意入组配合研究。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结合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史、临床体征、头颅CT、意识等确诊;(2)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合并活动性肝炎;(2)存在重要脏器功能衰竭;(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6)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7)近1个月内有手术史或颅脑创伤史。

1.3 治疗方法

常规抗凝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75 mg)75 mg口服,每天1次。他汀联合组在常规抗凝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mg]20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CBS- 900型颅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缺血区域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PI)水平。

1.4.2 神经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样本5 ml, 离心获得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依照说明书操作检测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泛素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

1.4.3 血管活性因子: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液样本4 ml, 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武汉博士的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照说明书操作检测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

1.4.4 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4,5]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其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共16个神经功能检查项目计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其中(1)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NIHSS评分下降>90%;(2)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NIHSS评分下降80%~90%;(3)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所缓解,NIHSS评分降低60%~79%;(4)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统计数据以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中计量资料格式为x¯±s

,组内或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格式为例/率(%),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他汀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抗凝组的77.50%,差异显著(χ2=5.165,P=0.023),见表1。

表1 常规抗凝组与他汀联合组治疗效果 比较

2.2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Vm、缺血区域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m、缺血区域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血管阻力指数、PI降低,且他汀联合组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常规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2.3 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F-L、GFAP、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3项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他汀联合组低于常规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2.4 血管活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O、ET-1、TXB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这3项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他汀联合组低于常规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4。

表2 常规抗凝组与他汀联合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常规抗凝组与他汀联合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

表4 常规抗凝组与他汀联合组治疗前后血管活性因子

2.5 不良反应比较

他汀联合组与常规抗凝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 vs. 7.50%,χ2=0.139,P=0.709),见表5。

表5 常规抗凝组与他汀联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 论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血管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或其他因素,会导致脑供血突然中断,产生脑组织软化、坏死[6,7]。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原则是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氯吡格雷是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典药物之一,具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给予脑梗死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药物可以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发生,并促进血管扩张,恢复脑血流,继而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发挥治疗作用。但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不明显,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临床推荐采用阿托伐他汀配合治疗。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改善血管情况方面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他汀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抗凝组。分析原因,给予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血管、血流、血液成分等多方面情况,恢复脑血流,还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阿托伐他汀通过有效抑制HMG-CoA,对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进行反馈性刺激,抑制肝脏内的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继而代偿性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同时调节炎性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干扰并抑制Rho蛋白,降低细胞膜表面生物活动,继而影响血管内皮的LDL-C形成动脉斑块,促进血管情况改善,继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他汀联合组治疗后NO、ET-1、TXB2水平较常规抗凝组更低,可见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该病可以有效调节其血管活性因子水平。脑梗死发病数天后会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不断产生NO,若NO水平过高可引起细胞毒性作用,增加缺血性损害。ET-1是血管收缩作用最持久的生物肽,颅内血栓素、缺血、缺氧等均会促进ET-1合成和释放,破坏脑血管内皮连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TXB2在脑梗死病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TXB2会促进血管收缩,同时促进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流量,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8]。氯吡格雷可以减少巨噬细胞生成,同时增加平滑肌数量,避免巨噬细胞破坏斑块纤维帽,提高斑块稳定性,继而减少斑块对血管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药物抑制了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β型钠尿肽水平,继而改善血供内皮功能,并调节NO、ET-1、TXB2水平。与此同时,阿托伐他汀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流情况以及恢复血管松弛情况,抑制机体产生内源性NO[9]。此外,该药物还可以防止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活性氧,抑制超氧阴离子产生,避免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进而促进ET-1水平恢复正常。进一步改善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在本研究中,他汀联合组Vm、缺血区域血流量水平均更高,血管阻力指数、PI水平更低,由此提示联合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可以改善该病患者脑血流情况。分析原因,氯吡格雷可以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影响血小板寿命,继而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情况。与此同时,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黏度,继而改善血流情况。此外,该药物可以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表达,缓解血管痉挛症状,继而改善血流状况。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NF-L、GFAP、UCH-L1水平均低于单独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说明联合药可以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NF-L主要存在于神经元胞质中,主要作用是维持神经元结构稳定和促进神经元细胞骨架的形成。NF-L水平是轴突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脑脊液和血液中的NF-L浓度与神经病变过程密切相关。GFAP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标志物。在脑梗死病灶邻近区,GFAP水平快速升高,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UCH-L1是由受损神经元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质,可参与脑细胞的凋亡过程。UCH-L1是脑梗死早期检测标志物之一,该指标水平越高提示损伤神经元越多,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10]。给予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以有效恢复脑缺血、缺氧区域供血,改善神经损伤区域血氧环境,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通过减少T细胞激活、抑制T细胞转移,使Th1类细胞反应向Th2类细胞反应转化,并下调中枢神经系统炎性递质,对改善中枢系统神经功能有重要效果。此外,脑梗死患者ET-1、NO水平异常会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神经血管耦合暴露于有害物质、神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炎症环境,引起神经血管耦合障碍,导致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损伤。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以有效恢复NO、ET-1等指标水平,对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效果。在本研究中,2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性较好。氯吡格雷广泛在肝脏代谢,主要由尿液与粪便排出,极少引发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以上,亦极少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脑血流水平与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恢复神经功能,且较少引发用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家慧,罗霄鹏,唐兰英,等.CD62p、CD63联合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氯吡格雷治疗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1,48(5):471- 475.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4]于莎莎.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探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607- 609.

[5]王阳,姜玉龙,杨位霞,等.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3):2057-2060.

[6]王琴,孔伟丽,吕康,等.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4):39- 43.

[7]李超,刘芳,韩轶.芪红颗粒辅助西医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3):439- 442.

[8]操斌全,胡星星,盛洁,等.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8):3511-3514,3537.

[9]秦义人,王达鹏,赵红如,等.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年龄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卒中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302-3309.

[10]陈博,杜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3):352-353.


文章来源:陈怡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20):38-4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1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