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采用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唑来磷酸治疗,把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升高,转移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骨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并发强烈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晚期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1]。乳腺癌骨转移疼痛主要由癌细胞释放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质的吸收,导致剧烈疼痛。因此,在放化疗抑制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时,应着重解决疼痛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获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4.2+3.6)岁,乳腺癌病程1-3年;对照组30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52.8+3.9)岁,乳腺癌病程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并经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转移病灶,且有肿瘤溶骨性或混合性骨破坏;按骨转移部位分,四肢骨干27例、脊髓10例、肋骨12例、骨盆9例、颅骨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中度骨痛,KPS评分≥40分,预计生存周期≥6个月;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药物过敏者以及不能耐受治疗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骨转移部位、疼痛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析研究。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ECT化疗方案,每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60-80mg/m2,及环磷酸铵600mg/m2,21d为一个治疗周期,4个周期后序贯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21d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唑来磷酸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138)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5min,每4周一次[2]。
1.3 疗效判断标准:(1)根据骨转移灶变化判断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病灶有所缩小,或肿瘤病变的密度减低,持续4周以上;稳定:病灶无明显变化,无增大或缩小;进展:病灶扩大或有新病灶[3]。(2)根据疼痛缓解程度来判定止痛疗效。完全缓解:无明显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可忍受,不影响睡眠,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或原止痛药物明显减量;中度缓解: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感疼痛,生活、睡眠受影响;无缓解:疼痛无明显改善,生活、睡眠严重受影响或原止痛药物需加量[4]。
1.4 观察指标: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来评价生活质量,采用VAS疼痛评分来评价骨转移疼痛程度;根据WHO毒性分级标准来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现发烧、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肝肾异常和骨骼不良事件等。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n%),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比较(分,x+s),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出现关节痛1例,头痛2例,恶心2例,发热1例,发生率为20%;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对照组出现3例关节痛,3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发生率为2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机制为癌细胞转移到骨质,释放可溶性破骨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对骨质产生骨溶性破坏,引起剧烈骨痛[5]。临床主要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来抑制肿瘤细胞,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但放化疗起效慢,不良反应多,对患者的止痛效果并不明显。唑来磷酸为第3代磷酸盐咪唑衍生物,是高效含氮双磷酸盐,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破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放化疗效果,降低骨痛及不良骨折事件[6]。同时,唑来磷酸能抑制致痛性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耐受性好,患者接受度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充分说明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效果显著,利于骨骼的重建,缓解疼痛,对患者末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鑫.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151-153
[2]侯晓峰,樊华,王茹.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50例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1):1370-1372
[3]孙晶波,任云会.唑来磷酸联合来曲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5):75-77
[4]吴宇翔.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115,117
[5]高琳,李琴,周方正等.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疗效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4):230-232
[6]杨辉,胡庆涛,段寄辉.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探析[J].当代医学,2016,22(12):8-9
王海燕.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60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7):78-79.
分享:
乳腺肿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具有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等特点,乳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腺瘤、囊肿等,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但恶性肿瘤,即乳腺癌,会损伤患者乳腺细胞,甚至出现转移,危及生命。因此,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尤为关键。
2025-03-18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性、复发性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筛查乳腺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 诊 断 率 ,完 善 治 疗 方 案 ,改 善 预 后 。而近几年有学者发现,IL-28RA 同样参与乳腺癌的病理改变,可通过调控 IFN-λ 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025-03-17乳腺癌是一种异常乳腺细胞生长失控导致肿瘤形成的疾病,患者可出现乳房增厚或肿块。最新全 国 癌 症 报 告 ,我 国 女 性 乳 腺 癌 标 化 发 病 率 达33.04/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6.10/10 万,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乳腺癌分级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患者病理分级越高,提示 肿 瘤 恶 性 程 度 越 高。
2025-03-17乳腺癌多发于女性, 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 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乳腺癌以早期手术、 中后期放化疗为主, 但仍有部分患者 5 年生存率较低, 可能与乳腺癌细胞异常增殖相关,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2025-02-14近年来,超声辅助微创旋切手术已逐渐成为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此术式在超声辅助下能够准确定位病灶,经小切口置入旋切设备切除患者肿瘤组织,其创伤小,可有效保留患者乳房的美观形态[3]。临床有研究表明[4],超声辅助微创旋切术的临床效果与开放切除术相当,未增加局部复发风险。
2025-02-05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是一项全球手术质量改进计划,始于结直肠手术,现已拓展到包括妇科肿瘤学在内的众多专业领域。2023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要进一步推进ERAS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在外科领域的应用[2]。目前,此理念正逐渐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手术期。
2025-01-16乳腺癌是现代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乳房肿块为主要表现,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明显缩短。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放化疗、辅助内分泌治疗等系列疗法的不断完善,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得到了明显延长,其中内分泌辅助疗法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一种。
2024-12-30乳腺肿瘤临床多表现为乳房肿块。 乳腺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是其主要类型,相关统计表明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已居首位,且中国乳腺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女性。 乳腺良性肿瘤是乳腺组织中发生的非癌性肿瘤,通常不会侵犯周围正常组织,也不会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占乳腺肿瘤的 80%以上。
2024-12-25二维超声是超声检查中的常规 项目,通过对肿瘤病灶进行全方位扫描,可以清晰显示 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等情况,被应用于诊断肿瘤相关 情况的诊断中。 但因早期乳腺癌患者肿瘤体积较小, 或者病灶组织不典型,二维超声评估存在一定误差。
2024-12-25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病人可以通 过激素、放疗、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提高生 存率[2],但伴随着疾病和治疗的继发问题也增加,其中 包括躯体和心理症状,如疼痛、疲劳、焦虑、日常功能限 制和缺乏健康活动等[3]。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将癌症纳为慢性疾病,对于乳腺癌的关注重点已由 治疗逐步转为改善其长期生存质量[4]。
2024-12-25人气:10214
人气:7569
人气:6266
人气:5657
人气:551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
期刊人气:1470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926X
国内刊号:51-1723/R
创刊时间:201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