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贵州省位于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其水质好,但因地形原因导致了池塘、湖泊等传统养殖水域资源的不足,主要是以山区河道型水库为养殖水域资源。在环保的基本要求下,在2018贵州省完全取消了网箱养殖。但取消网箱养殖,会给省内水产品供给造成影响,需要靠省外输入的同时,还使大面积的优质水资源被“闲置”。怎样把“闲置”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同时使水环境得以改善以及提供优质水产品等方面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得以实现是当前最着急讨论研究的问题。作者得出利用贵州省水体水质总体较优的优势,快速抓住当前省委、省政府领衔推进产业专班的机遇,使贵州生态渔业的大力发展得到实现是使农村产业革命得以推动的必经之路。
1、贵州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生态渔业是利用渔业生物与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共生互补原理,通过系统内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使渔业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并佐以相应的人工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1种渔业生产模式。发展贵州生态渔业符合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创新机制、融合发展”原则。
1.1 发展贵州生态渔业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要求
贵州等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较高,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文件精神,农村产业发展脱贫,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需要充分考量影响省内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文、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传统优势、经济现状和市场等因素,发掘出适宜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2018年初,贵州提出开展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19年初,贵州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多个领导小组,以推进包括生态渔业在内的12个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渔业对于大水面网箱养殖取缔后的贵州不可或缺。
1.2 大力发展贵州生态渔业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举措
根据《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8年贵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6.4%。可见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均在提高,从而对于水产品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护长江、珠江上游水生态环境,全省于2018年取缔了网箱养殖,相应地养殖水产品产量比上年下降6.9%。消费水平的增加和水产养殖产量的下降,将导致省内水产品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可见,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仍需确保省内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就是必选之路。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水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2019年4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3 立足于我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贵州生态渔业
根据《2018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2018年我省主要河流水质稳中向好,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97.4%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主要湖(库)监测垂线中92%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14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同时,根据贵州省水产研究所的调查,我省多数水域水质良好,不少县(市)根据当地水资源特色和气候等情况,正在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如播州区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鱼、蟹、鳖等水产品和大米都已各成品牌,多数供不应求;另有毕节地区的裂腹鱼养殖,市价已达300元/kg,市场前景看好。我省网箱养殖取缔之后,水质进一步向好。好水养好鱼,大水面生态渔业一方面可利用鱼类滤食水中浮游、底栖生物,维系水生态系统健康;另一方面,也可合理利用这些优质水资源,生产优质水产品,从供给侧为居民提供绿色生态水产品。
1.4 大力发展贵州生态渔业就是发挥我省的生态优势
2019年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虽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3],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仍需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才能后发赶超。作为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也需要绿色发展。与沿海城市、湖库较多的省(市)相比,贵州水资源总体较少,池塘、山塘等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形成规模化,水产品供给量也较低,从外省引进水产品较多。网箱养殖取缔后,水产品供应量进一步降低,也“闲置”了大片水域。我省水资源不多,数量上不占优势,渔业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质优”优势,在保持“水清”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绿色优质水产品。
2、发展贵州生态渔业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2.1 相关政策支持
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鱼类,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同期,贵州省委、省政府指定分管副省长领衔以推进包括生态渔业在内的12个重点特色产业,根据12个产业成立了12个专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渔业发展前景大好。2019年4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及《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省生态渔业发展。可见,贵州发展生态渔业有多项政策支持,也符合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2.2 积极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大力发展
生态渔业,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团结各方力量,根据我省水资源的特色和气候条件等,积极探寻和应用适合我省生态渔业的发展方式。长期以来,贵州省水产研究所与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省内水产研究相关团队、大方县光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省外科研单位多次开展合作,进行了冷水鱼养殖、稻鱼养殖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我省力推的主要生态渔业模式有:稻田生态渔业、冷流水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冷水鱼养殖是生态渔业的重要组成内容,省内外相关院所已对冷水鱼的饲养、繁殖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另外,围绕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必要对冷水鱼的养殖水体进行在线监测,以便实时掌握水体水质和及时预警。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714)”研究内容就包括:以惠水县养殖基地为平台,研究设计功能健全、测量精确的远程自动控温、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自动投饵技术等,在鲟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实时掌握养殖环境和投饵等技术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另外,根据监测了解养殖水体污染物含量状况,也是研究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基础。除了冷水养殖之外,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还与其他单位合作,围绕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大水面生态渔业方面尚缺乏湖库环境和水生生物等基本数据和理论支撑,目前仍属前期基础研究阶段。此外,还与各地区水产站、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积极申请研究相关课题,如:与贵州清水江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申报了2020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板溪库区生态渔业养殖模式研究与应用”;稻田养鱼相关项目正在遵义、黔东南等地区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方面的系列标准已经送审。
3、发展生态渔业需要注意和兼顾的事项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生态渔业要“以‘零网箱·生态鱼’为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以渔控草、以渔净水,推动渔业高效益、高品质与高产量均衡发展。”目前,在稻田综合种养方面,采用“鱼、虾、蟹+”水稻的共生模式,通过相应的搭配、比例控制和管理,可以促进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良好地进行。在冷水鱼养殖方面,大部分养殖场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不优,甚至未建水处理设施,因流水养殖水量较大,排出的尾水可能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后续有必要对流水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研究。大水面生态渔业方面目前存在的困难较多:首先,缺乏湖库水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背景资料,现已陆续进行调查,以作为实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基本数据支撑;其次,虽已在黔东南地区实施大水面生态渔业,但普遍对生态渔业实施的困难缺乏认识;第三,还需要考虑大水面渔业的增养殖如何与减少污染产生、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各方技术力量应根据这些困难,从湖库水环境与资源调查、渔业水域利用现状等着手研究,掌握基础资料,以便为后期生态渔业实施过程中的人工控制和采用合适的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基础支撑。
4、小结
在当前贵州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贵州发展生态渔业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条件和资源条件,但需集中各方力量以形成“政、产、学、研、用”的合力。发展生态渔业过程中,需要注意污染控制和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真正做到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以实现水域生态平衡和养殖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9-05-09).
[2]《2018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R/OL].(2019-06-03).
[3]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省2019年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稿[R/OL](2019-07-16).
向燕,田应平,王金乐,等.大力发展贵州生态渔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J].贵州畜牧兽医,2020,44(1):25-27.
分享:
渔业科技是实现我国渔业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驱动力,渔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而生产经营主体是渔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对渔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和应用体验是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结合实地调研,对不同类型渔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用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2020-12-14作为全世界领先的渔业管理国家,新西兰一直是国内渔业相关研究比较与借鉴的对象。生态管理机制这一概念可以追溯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地球峰会(UNCED),并在之后短短数年内被众多国家与国际公约所采纳(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2020-12-12随着中国渔业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现代化渔业船舶和捕捞设备不断更新并装备,渔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捕捞量和渔民的实际收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北斗导航技术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和使用的现代化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0-12-12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影响了鱼的日常行为,比如鱼类洄游繁殖。鱼类的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也对渔业产业不利,而我国重视水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并修建了不同类型的过鱼设施。比如鱼道是让鱼类在水道中逆流而上或者顺水而下游而修建的,它的最终目的与升鱼机、鱼闸、拦鱼坝等装置一样,是使鱼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行为,而保障水域的生态环境。
2020-06-20饲料占水产养殖总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而蛋白质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的最重要也是最昂贵的营养素,肉食性鱼类倾向于把蛋白质作为供能物质,而不是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因此,为了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并节约成本,必须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有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与蛋白质水平和非蛋白质水平(糖和脂质等)的可用性有关。
2020-05-23大菱鲆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又被称为“多宝鱼“。自1992年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生长速度快、易于进行大面积工厂化养殖等特点深受我国北方沿海养殖者的喜爱,并迅速成为主要海水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其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准确地监测鱼类的健康状况,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2020-05-23左旋肉碱(L-carnitine)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其中肉类和乳制品中左旋肉碱的含量最高,而蔬菜和水果类左旋肉碱的含量最低。水产动物自身能在肝脏和组织中合成左旋肉碱,但在幼体时期,体内合成的肉碱远远不能满足水产动物快速生长的需要,此时其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左旋肉碱。
2020-05-23我国现有的水库大坝,具备防洪发电功能的同时,还应合理利用河道水流的连通能力,减少对河道的破坏,使水库范围内的河道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为洄游鱼类提供繁殖路径,避免影响到洄游鱼类的生长过程。所以保持河流的连通性,是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2020-05-19在实践生产中,应合理安排好茬口。第一茬龙虾养殖苗种放养越早越好,不仅可提高产量,并且上市早,保证水稻能及时种植。第二茬虾在水稻保持良好长势时投放,不影响水稻生长,若放苗过早,由于气温过高,导致虾成活率较低[4]。二茬虾产量有待提高。由于投放苗种时天气炎热,虾苗应激反应较大,死亡率高,总体产量不高。
2020-05-19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快速增加,北方、南方地区形成了刺参养殖的一个新的高潮。但是,由于2013年、2016年受到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造成我国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市沿海池塘养殖的刺参大面积死亡,有的甚至绝产现象,使刺参养殖这一兴旺产业遭到毁灭性重创。
2020-04-30人气:7398
人气:5004
人气:4038
人气:3707
人气:368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
期刊人气:218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5-0780
国内刊号:44-1683/S
邮发代号:46-65
创刊时间:196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698
影响因子:0.77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