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青年男性超重肥胖与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关系研究

  2024-11-27    4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超重肥胖与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系。方法 以某单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某机构体检的956名中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3组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和转氨酶升高等生化指标异常检出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生化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联。结果 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6.72%和5.23%。相较正常BMI,超重和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和转氨酶升高的OR(95%CI)分别是1.638(1.207,2.221)VS 3.26(1.687,6.299)、2.609(1.819,3.743)VS 5.021(2.582,9.767)、1.975(1.359,2.869)VS 6.547(1.516,3.111)。超重/肥胖组人员具有1、2和≥3个生化指标异常的比例高于正常BMI组。调整年龄后,与正常BMI人员相比,超重/肥胖者具有1、2和≥3个生化指标异常的危险性分别是2.268(1.662,3.095)、4.691(3.166,6.95)和7.289(3.479,15.27)。结论 中青年男性超重和肥胖增加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转氨酶升高及多个生化指标异常聚集的危险性。

  • 关键词:
  • 中青年男性
  • 代谢综合征
  • 生化指标
  • 肥胖
  • 超重
  • 加入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肥胖率大幅升高,超过20亿人口的健康受到肥胖影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我国中青年男性肥胖问题不容忽视。一项对我国某地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研究显示,20~39岁年龄组的男性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3]。另一研究显示,2013—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肥胖年均增长率高于女性[4]。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还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5-6]。既往多项研究关注超重肥胖及其与血脂代谢、尿酸、血糖等代谢异常的关联,但多数研究仅分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单个或多个以上代谢异常的关联,探讨超重肥胖问题及其与生化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的关联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超重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联,为中青年男性体质量及相关生化指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源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某机构体检的956名中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身高、体质量测定

身高(cm)和体质量(kg)采用江苏苏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GZ-120型身高体质量称由专人测量。测量时,清晨空腹、免冠,穿单衣裤。根据身高、体质量结果计算BMI=体质量(kg)/身高(m)2。

1.2.2实验室指标检测

报到后第3天,禁食12 h,清晨采集静脉血。检验科实验室根据国际质量标准ISO15189,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等生化指标。

1.2.3相关指标及定义

(1)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7]推荐标准,BMI分为正常18.5~23.99 kg/m2,超重24.0~27.99 kg/m2,肥胖≥28.0 kg/m2。根据此标准将人员分为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2)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8],血脂异常临床分类:TC≥6.20 mmol/L或TG≥2.3 mmol/L或LDL-C≥4.1 mmol/L或HDL-C≤1.0 mmol/L。(3)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9],将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4)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0],高血糖定义为:空腹血糖≥6.10 mmol/L(110 mg/d 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0 mmol/L(140 mg/d 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5)根据本中心检验科实验室制定的生化指标参考范围,转氨酶升高定义为ALT>40 U/L或AST>40 U/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hapiro-Wilk检验行正态性检验,本研究各计量资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P25,P75)表示,行非参数检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Cochrane-Armitage趋势检验判断BMI与HUA、血脂异常、转氨酶升高、高血糖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超重和肥胖与生化指标异常、超重肥胖与生化指标异常聚集的关联,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不同年龄人员BMI分布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956名中青年男性,18~29岁、30~39岁和>40岁人员体质指数[M(P25,P75)]分别为22.60(21.30,24.20)、23.95(22.42,25.70)和24.20(22.60,25.60)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9.758,P<0.001)。共检出超重人数351人,超重率36.72%;肥胖人数50人,肥胖率5.23%。≥30岁年龄段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30岁年龄段人群。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布不同,见表1。

2.2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生化指标比较

超重组和肥胖组血ALT、AST、TC、TG、LDL-C、UA、FPG高于正常BMI组,而HDL-C则相反(均P<0.05)。其中,肥胖组UA中位数为450.5μmol/L,高于420μmol/L这一HUA诊断标准。TBIL、TP、ALB、GLB、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生化指标异常检出率

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转氨酶升高和高血糖检出率,见表3。Cochrane-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发现BMI与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转氨酶升高和高血糖均存在线性趋势(P<0.05),即随着BMI的升高,各种生化指标异常检出率升高。

2.4超重和肥胖对于生化指标异常的危险效应

分别以是否发生高尿酸血症(是=1,否=0)、血脂异常(是=1,否=0)、转氨酶升高(是=1,否=0)、高血糖(是=1,否=0)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BMI正常组作为参照组,超重和肥胖组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和转氨酶升高的OR(95%CI)分别是1.638(1.207,2.221) VS 3.26(1.687,6.299)、2.609(1.819,3.743) VS 5.021(2.582,9.767)、1.975(1.359,2.869) VS 6.547(3.476,12.331),见表4。

2.5超重和肥胖与生化指标异常的聚集性分析

随着生化指标异常个数的增加,正常BMI组和超重/肥胖组相应比例均减少。超重/肥胖组具有1、2和≥3个生化指标异常的比例高于正常BMI组。调整年龄后,与正常BMI组相比,超重/肥胖者具有1、2和≥3个生化指标异常的危险性分别是2.268(1.662,3.095)、4.691(3.166,6.95)和7.289(3.479,15.27),见表5。

表1不同年龄人员BMI分布情况[n(%)]

表2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生化指标比较[M(P25,P75)]

表3正常BMI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生化指标异常检出率[n(%)]

表4超重和肥胖对于生化指标异常的危险效应

表5超重和肥胖与生化指标异常的聚集性分析[n(%)]


3、讨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超过半数的城乡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问题不断凸显[11]。本研究中30岁以上人员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显著高于30岁以下人群,这与既往多年针对中国成人的BMI年龄变化趋势的调查结果[12-13]相似,提示随着年龄增长,BMI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中,超重、肥胖组血UA、LDL-C、TC和TG水平高于正常BMI组,HDL-C低于正常BMI组,肥胖组血尿酸中位数高于高尿酸血症诊断水平。同时,超重、肥胖组相较正常BMI组具有较高的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检出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和肥胖与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所揭示的超重/肥胖与血糖及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的报道相符[14-16]。研究表明,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引起脂肪细胞因子失调和慢性炎症,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动增强,尿酸生成增多[17];过多的脂肪细胞通过产生补体C3,使葡萄糖和脂质重新分配,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生高,并降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引起TC、LDL-C等清除障碍[18]。

既往研究[19-20]发现,ALT、AST水平与BMI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超重和肥胖人员转氨酶水平和转氨酶升高检出率高于正常BMI组。研究指出,这可能是因为肥胖者肝脏脂肪含量增加,释放炎症因子,ALT升高;肝脏TG异常沉积,线粒体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线粒体内AST释放入血[21]。另外,本研究中异常转氨酶水平绝大部分位于2倍正常值范围内,考虑转氨酶升高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酒、睡眠不足、重体力劳动等非病理性非特异性原因有一定关系。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血清转氨酶与体质指数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人员空腹血糖水平和异常检出率高于正常BMI组,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超重和肥胖者高血糖危险度高于正常体质量者。这与本研究中高血糖人数较少(13例,占比1.36%),出现假阴性结果有关。此外,本研究中纳入的人员空腹血糖异常者绝大部分处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阶段(11例),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这可能与病程较短且相对较年轻、其他危险因素尚未累积较长时间而未发展到糖尿病阶段有关。但同时本研究未检测餐后2 h血糖或行OGTT试验,尚有漏诊部分餐后血糖受损甚至糖尿病的可能性。

既往研究发现,肥胖与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22]。因此,本研究按照携带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和转氨酶升高等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因素异常数量分为0、1、2和≥3个等4组。结果表明,超重肥胖人员具有多个生化指标异常的比例和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BMI者,提示超重和肥胖不仅可导致糖脂等各种物质代谢紊乱,而且使个体更易获得或聚集多个生化指标异常,是影响糖、脂、嘌呤等代谢指标异常个体聚集性的重要因素。肥胖与这些生化指标异常长期、同时存在可导致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需引起高度重视[23-24]。

综上所述,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肥胖和超重与多种生化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风险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要注意针对中青年男性生活特点开展早期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降低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减少和延缓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3]宋伟梅,王旭春,任浩,等.山西省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0):1245-1251.

[4]赵振平,张梅,李纯,等.2013至2018年中国成人肥胖年均增长率及防控重点人群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1):34-41.

[5]李志学,刘峥,马艳,等.1990—2019年中国人群癌症归因于超重肥胖的疾病负担分析与模型预测[J].现代肿瘤医学,2023,31(12):2314-2322.

[6]王宇,陈旭,王丹彤,等.秦皇岛市成年超重肥胖人群多代谢异常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3):69-70,74.

[7]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1):1-4.

[8]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833-853.

[9]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1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营养学报,2020,42(6):521.

[12]刘平,杨颖,韩巧君,等.某岛礁官兵年龄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转化医学杂志,2020,9(1):47-49.

[13]杜树发,翟凤英,葛可佑,等.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J].卫生研究,2001,30(6):339-342,349.

[15]刘振宇,魏云鹏,王江敏,等.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身体体质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3,40(2):259-263.

[16]杜金玲,周楠,陈一佳,等.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24,41(1):18-22.


文章来源:邓佑兴,熊毅,鲁华山,等.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超重及肥胖与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24,33(12):101-10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人气:184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619X

国内刊号:13-1332/R

邮发代号:18-246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