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应当对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策略。
201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指出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关注组织风险,在风险基础上实施内部审计业务。自此之后,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受到更多关注。国内外对于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内涵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倾向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通过确定审计重点和优化资源配置,而减低审计风险的模式[1]。区别于传统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目标相结合,更注重企业风险的识别和防控。同时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倾向于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而传统内部审计更多是事后审计,因此提出的审计建议也存在滞后性。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逐渐提上日程,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需要注意质量改进和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相关问题,提出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改进建议,为实际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对会计等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防控,同时通过审计评价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对风险识别和评价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可以说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这充分说明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因此,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不可动摇。
(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具有共同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和防控企业风险,从而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内部审计则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风险管理侧重于对企业实施全局管控,内部审计则倾向于具体的项目管控,二者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二者都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无论企业风险管理还是内部审计,都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通过分析并定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推动内控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是未来内部审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如何推动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问题探析
从企业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流程来看,主要分为风险评估、内审计划、内审实施、内审评价和内审报告五个阶段[2]。所以,本文主要对五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辅以相关案例说明问题。
(一)风险评估阶段的问题
在风险评估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内外部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相关内容的风险程度确定审计重点。该阶段存在的问题:第一,风险评估缺乏全面性。某企业在风险评估时,仅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未对行业状况、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风险考量。很显然,该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够全面,无法成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条件。第二,未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内部审计重点内容。部分企业在确定内部审计重点时,仍然沿用传统内部审计的思路,未确定审计高风险内容,仅仅将财务审计等内容作为重点,偏离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审计重点的偏离则会影响企业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质量的改进。
(二)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的问题
内部审计计划阶段工作的重点在于编制内审计划,依据内审法律法规确定审计标准,同时组织内审人员,进行时间和流程的安排。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以某零售企业为例,内部审计过程中仍然以财务问题为主,财务报表审计占比达到90%,审计目标中并未包含风险管理内容。同时,该企业内部审计也以事后审计为主,审计过程并未覆盖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因此,该零售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意识仍需加强。第二,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确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基础,但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很少覆盖风险管理内容,仅仅对审计目标、流程、人员等事项进行约束,不利于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三)内部审计实施阶段的问题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主要由内审人员开展具体的审计检查工作,运用审计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审计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以某医药企业为例,内部审计人员共12人,财务会计专业的人员占比达到75%,审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说明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需要优化。同时,该企业的内审人员中,只有1人具有中级审计师职称,1人具有高级审计师职称,其余均为初级会计师,说明内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需要提升[3]。第二,缺乏创新性,内审技术相对落后。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审计成本,对审计技术投入不足,内审工作也缺乏创新,不利于风险管理导向的内审工作开展,自然也会影响内审质量的进一步改进。
(四)内部审计评价阶段的问题
内部审计评价阶段主要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为审计报告的撰写奠定基础。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问题存在的问题:第一,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起步时间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评价标准还存在完善的空间。同时,内审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也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导致相关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审计评价结果[4]。第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企业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中,审计评价方法中应当融入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否则会影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内部审计评价方法,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实际审计需求。
(五)内部审计报告阶段的问题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是对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总结,通过汇总相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意见。该阶段的问题主要包括内审报告形式上的问题和内审建议方面的问题。报告形式方面,主要存在内审报告撰写不规范、语言不够简洁、格式不符合相关标准等问题,从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内审建议方面,部分企业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出内审建议,还有一些企业提出的内审建议未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汇总得出的审计意见。这样,同样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改进。
三、企业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策略
依据对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五个阶段存在问题地分析,本文从五个方面得出了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策略,遵循内部审计流程提出具体建议。
(一)完善风险评估,确定内部审计重点
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充分保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状况、自身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内外部环境、企业性质、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做出全面风险评估。同时,风险评估阶段还应注意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可以选取多个风险评估方法最终汇总形成有效结论。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内部审计重点,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前的重要内容。对于高风险的领域,企业应当重点审计,对于低风险领域,企业可适当调整内部审计工作。总之,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从而保证内审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审计计划
第一,内部审计目标应当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目标不仅应当包含一般审计目标,即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等内容具有一致性,而且应当与风险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内部审计中加强风险管理理念,才能真正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第二,内部审计应当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相融合。内部审计不应当是事后审计,应当注重审计的全覆盖,加强事中审计,参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与风险管理的有效融合。第三,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标准,对相关主体具有约束力。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严谨的制度规范。
(三)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内审工作
第一,企业应当注重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从内审人员构成来看,企业应增加审计专业人员的占比,其他专业除了财务会计专业,还应当包含管理、工程等专业。从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应当鼓励内审人员考取中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职称,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准。第二,提高内审技术水平,创新内审工作。企业应当加大内审技术投入力度,在提高内审信息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为内审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在审计实施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进行不断创新,从工作思路到工作方法,都应当推陈出新。
(四)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第一,科学选取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应包含定性指标,例如内部审计政策执行情况等;也应当包含定量指标,例如业绩指标、内部审计工作进度指标等。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遵循全面、客观、科学原则。第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流程。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流程,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审计评价流程,而应当实现创新,既可以采用审计时候评价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审计评价流程。第三,采用丰富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除了调查问价、访谈提纲等内审质量评价方法,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方法提高审计评价的效率。
(五)规范内审报告,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第一,内部审计报告应当格式规范。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格式应当统一规范,报告结构应当符合逻辑,前后一致。内部审计报告是对内部审计成果的总结,因此规范的报告形式是提升内审质量的基础。第二,内部审计报告应当语言简洁、内容全面。内部审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对内审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内审报告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出现表述不清晰、文字歧义等现象。第三,审计建议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切合实际。审计建议是企业后续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因此审计建议应当有价值,应当与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目标具有一致性。
四、结语
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内部财务、经营管理等情况,帮助企业发现风险并防控,从而有利于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因此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从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改进。本文是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策略。风险评估阶段,应当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内审计划阶段,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审计计划;内审实施阶段,应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内审工作;内审评价阶段,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内审报告阶段,应规范内审报告,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参考文献:
[1]贺雪霞,李明辉.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涵的探讨[J].财会通讯,2019(19):104-108.
[2]岳志超.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4):124-125+107.
[3]葛兆诚.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研究[D].西京学院,2020.
[4]张又涵.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0(09):144-145.
胡琳卿.基于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改进[J].财会学习,2020(15):155-156.
分享:
为积极应对和治理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实现双碳任务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能够促进双碳战略精准落实,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5会计审计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构建起的新型会计审计工作体系。审计人员主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审计数据,以智能化的软件进行自动化审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会计工作的深层次风险,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办法。
2024-10-14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结论及报告的活动。审计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信息,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效益审计为重点开展的监督审查。外部审计区别于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单位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监督审查。
2024-09-10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企业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多项新技术,其变革具有系统性影响,转变了陈旧的经营发展理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2024-09-102014年,离任审计被首次提出试行,中央开始审查地方领导干部所辖区域自然资源资产利用情况。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方案的颁布,明确我国将在2018年开始将该项审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终身追责,引导各地方领导提高对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024-09-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明确了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3在“健康中国”纲领指引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公立医院资金规模庞大、业务多样、流程复杂,其治理体系和内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以下分别简称“内控”和“内审”)的本质,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谋求内控与内审在管理上的互补合力,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思考建议,助力公立医院安全运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3-05ESG审计的发展能够强化国有企业ESG治理能力,而完善健全的审计协同机制可以提高国有企业ESG的绩效和水平。因此,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和高质量审计的要求,突破传统审计模式,建立ESG审计协同机制,持续推动构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
2024-01-17人气:6563
人气:3854
人气:3315
人气:2826
人气:264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审计研究
期刊人气:241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主办单位:中国审计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2-4239
国内刊号:11-1024/F
邮发代号:80-269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44
影响因子:0.0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