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已成为生产经营型市场主体,承担安全生产、市场经营等主体责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铁路运输企业。走市场过程中既有机遇更有风险,因此采用有效地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就成为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无法绕开的课题。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防范可以有效地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本文试从铁路企业目前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出发,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要求,以及“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工作主题,结合内部审计职能,对市场条件下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防范中发挥更大作用,浅谈几点看法。
随着铁路公司制改革,特别是铁路局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的明确,铁路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市场竞争,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防范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而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在全面认识和把握企业和下属单位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一、铁路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之前铁路部分企业如非运输企业虽然也进行了公司化改制,尝试走市场化道路,但主要仍然是依靠铁路运输企业生存,。受长期的计划体制影响,“国有”、“央企”观念在铁路企业根深蒂固,风险意识薄弱,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贯穿到企业全体员工以及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在风险管理理念上比较陈旧和单一,只侧重强调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风险,不注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控;在铁路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在铁路企业的考核机制上,管理层风险防范考核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在运输企业,领导的职务和待遇更多地与安全风险挂钩,对经营中因风险防范不到位而造成资产损失的,很少予以定性和追责。
二、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铁路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在市场竞争背景下,为了确保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铁路内部审计作为对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相对独立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通过及时揭示生产经营过程的突出问题及漏洞,有意识地关注企业运行中潜在风险,为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创新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为铁路企业规范经营、防控风险、增强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三、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防控中的不足
然而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与铁路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需要还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
(一)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仍有欠缺
现阶段各铁路企业特别是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层还普遍存在“重安全,轻经营,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足。有的被审计单位虽然口头表示欢迎审计的帮促作用,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却存在抵触和侥幸心理,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认为审计发现了哪个部门的问题就是哪个部门捅娄子,审计整改也是为了整改而整改,而不是从管理上、内控制度上入手反思,从而使风险防控大打折扣。
(二)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还有待加强
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内部审计部门对下属各单位的审计,很少对本企业平级部门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但下属单位的问题很多根源于上面部门。有时铁路企业内部审计还会受到企业主要领导个人偏好的影响,当主要领导重视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工作较好开展,审计结果能够得到较好整改;当主要领导不重视时,内部审计易被孤立和边缘化,无法发挥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三)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路和模式还有待改进
铁路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开展较少,大部分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以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为主,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经济台账等资料,且往往偏重于事后审计,而此时大部分的风险痕迹已经形成甚至显露出来,严重影响着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对下属单位经营业绩、财务收支审计时,审计对于发现的问题并界定被审计单位领导应承担的责任,往往导致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对平常内部审计认识不到位,缺乏风险意识,审计问题整改不彻底,极易造成企业风险。
(四)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力范围较小
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在查错防弊、查找风险过程中,无法被赋予对重大风险事项及时采取制止措施的权力,很多时候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今后应如何做。若被审计单位对提出的风险、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不予以重视,整改落实不到位,终将引起企业风险。如某铁路局下属一个直属站,内部审计发现其银行印鉴章管理不规范,要求其规范银行印鉴章管理,但被审计单位认识不到位,只是机械地对财务部门银行印鉴章进行了分开保管,未能举一反三,深入彻底规范印鉴管理,最终造成客票收入损失。
四、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防范中发挥更大作用
鉴于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从而使其在风险防范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改变观念,增强对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
笔者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管理层及所有员工参与,因此改变企业管理层及所有员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十分必要。如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董事长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后,会带头树立严肃客观的审计意识,支持、重视审计工作,采取措施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铁路局集团公司下属单位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重要作用后,会重视审计查找出的问题,会指导企业对问题进行彻底整改,通过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来防患于未然;下属单位员工认识到内部审计重要作用后,会从自身能力出发,努力减少生产经营过中的错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当整个铁路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重要作用后,会对内部审计提出更高诉求,又可以促进铁路内部审计的理念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二)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
目前铁路企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加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让其他业务部门参与到审计问题的整改上来。如有的铁路局集团公司按期召开审计联席会,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摆在桌面上,分析原因,属于制度上缺陷或管理上的缺失,责成相关业务处室协同被审计单位做出整改。二是在业务上实行双重领导制度,即内部审计部门按规定开展本单位内部审计的同时,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指导,发现重大问题时向本单位管理层和上级单位审计部门进行汇报。
(三)加强事前审计工作,防范企业决策风险
铁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过程,其实也是诸多决策的过程,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前的审计,可以有效防范决策风险。审计中,审计组可以仔细分析被审计单位决策的制度是否健全、民主和科学,“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是否完善;将要决策的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会引起其他不利事项等。
(四)开展事中审计,防范企业管理风险
事中审计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行为中存在问题,防范企业管理风险的发生。就铁路企业而言,事中审计主要是对重大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介入性审计,即围绕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而开展的,需要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灵敏的触角。
(五)扎实做好事后审计工作
铁路企业走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地对已完成经济业务做出点评,找到本次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因素,为以后相同的经济业务提供切实的预防措施。铁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采用客观公平先进的审计理念,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彻底的分析,要将本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汇总起来,为以后的经济业务提供支撑。其次,要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处理新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的效率。
(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铁路企业只有建立一支与内部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具有高思想、高业务和高文化素质的审计队伍,才能起到有效管理风险的作用。因此,铁路企业在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组合时,不能局限于财会专业,要吸收包括法律、技术、管理等多种专业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为开展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铁路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进行风险防控,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这需要铁路企业摒弃以往“重安全、轻效益”的观念,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采取措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审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风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立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J].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2]孙炳位.对工务系统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铁道财会,2015.
[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9.
陈磊.浅谈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在企业风险防范中发挥更大作用[J].财经界,2020(30):222-223.
分享:
为积极应对和治理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实现双碳任务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能够促进双碳战略精准落实,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5会计审计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构建起的新型会计审计工作体系。审计人员主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审计数据,以智能化的软件进行自动化审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会计工作的深层次风险,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办法。
2024-10-14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结论及报告的活动。审计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信息,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效益审计为重点开展的监督审查。外部审计区别于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单位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监督审查。
2024-09-10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企业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多项新技术,其变革具有系统性影响,转变了陈旧的经营发展理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2024-09-102014年,离任审计被首次提出试行,中央开始审查地方领导干部所辖区域自然资源资产利用情况。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方案的颁布,明确我国将在2018年开始将该项审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终身追责,引导各地方领导提高对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024-09-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明确了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资源有两种释义,一是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节约资源消耗的绝对量。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循环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而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更能体现上述节约精神。
2024-06-13在“健康中国”纲领指引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公立医院资金规模庞大、业务多样、流程复杂,其治理体系和内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以下分别简称“内控”和“内审”)的本质,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谋求内控与内审在管理上的互补合力,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审管理的思考建议,助力公立医院安全运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3-05ESG审计的发展能够强化国有企业ESG治理能力,而完善健全的审计协同机制可以提高国有企业ESG的绩效和水平。因此,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和高质量审计的要求,突破传统审计模式,建立ESG审计协同机制,持续推动构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
2024-01-17人气:6189
人气:3295
人气:3136
人气:1978
人气:186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审计评论
期刊人气:733
主办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经济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44
影响因子:0.050
影响因子:0.14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