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出院指导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8月在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4月入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8月入院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患者入院后按照内分泌科糖尿病的护理常规进行疾病护理,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血糖监测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及需求而选取符合的教育手段及措施,并采用回授法加强教育效果,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对比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和出院指导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指导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出院指导质量,有利于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604亿,其中罹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老年人口数约占总数的30%[1-2]。随着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延长、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转变,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3]。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糖尿病患者约有3550万,是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4]。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认知功能减退,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不足,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差[5-6]。糖尿病治疗周期长,甚至需要终身治疗,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需要利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确诊后都需接受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才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非所有的教育手段应用在老年患者身上都可以取得积极的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有效且符合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是一种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的个体化干预,是一种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施教的教育方法[7]。回授法主要检验患者在接受指导后对所理解知识的复述,判断患者的理解程度,从而决定护理人员该重点指导的内容,强化患者对知识的掌握[8]。两种方法均是容易被患者理解接受的干预方法,且运用于其他疾病干预中效果较佳[8-11]。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不仅考虑到患者的个性化,同时也能充分了解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或许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期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及出院指导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符合2020年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2];②神志清醒,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排除条件:①合并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等短期内可能死亡的患者;②目前正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22年1—4月住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8月住院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10±3.8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3例;居住地:农村26例,城镇1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66±3.9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3例;居住地:农村23例,城镇18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编号:2021062609),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由管床护士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常规的宣教,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使用、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皮肤护理和出院前教育。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所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协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1)团队组建及培训:组建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实施护理小组,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回授法及个体化教育的培训,确保教育效果的同质化。
(2)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个体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健康宣教的方案。
(3)知识宣教:每天利用1 h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知识讲解及观看视频,注意聆听患者对疾病存在的疑惑及误解,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进行考核,确保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干预完毕后注重患者的反馈,利用回授法对患者进行提问,让患者复述干预的内容,评估患者的理解程度。如:“我们发生低血糖时该怎么处理?”“糖尿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对于患者复述错位或理解不到位的重新给予讲解,再次使用回授法对患者进行提问,直至患者理解;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患者入院后开始教授患者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方法等。
(4)饮食指导:利用食物模型告知患者食物热量,与患者共同计算食物热量,将饮食进行量化,根据患者饮食爱好选择适宜的食物搭配,让患者进行复述。如:“饮食计算的方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怎么样的?”“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要少吃呢?”。对于存在不正确饮食的行为给予纠正。
(5)运动指导: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制订运动计划,邀请行动方便的患者于每周早晨到集中的场地进行运动锻炼,行动不便的督促患者在床上进行有氧运动或抗阻力运动。
(6)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患者治疗全过程,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监督和参与患者的全程管理,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积极接受糖尿病的管理。
(7)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家属进群,定期推送糖尿病相关的推文,帮助患者关注公众号或安装相应软件学习糖尿病知识。
1.3 评价指标
(1)糖尿病知识水平量表:采用由陈蔼玲等[13]翻译的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此量表共23题,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运动、胰岛素的使用等方面,每个题目均有4个选项,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选择正确答案的选项计1分,错误的选项为0分,得分范围为0~23分。按照总分分为3个等级,得分越高,表示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好。得分>20分为掌握好,得分在15~20分为掌握一般,得分<15分为掌握差。Fitzgerald等[14]已对问卷的每道题进行检验,Cronbach’s α系数均>0.7。
(2)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本研究采用王文娟等[15]研制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KAB量表,量表由知识、态度、行为3个分量表组成,共42小题,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低血糖的预防6个方面。评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3)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该量表是我国研究学者王冰花[16]在美国研究学者编制的量表汉化而来,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uality of Discharge Teaching Scale,QDTS)用于评估患者获得的指导的质量。量表中共包括出院前需获得内容、实际获得内容和出院指导技巧及效果3个维度,其中出院前需获得内容不计入总分。每题0~10分,总分最高分为180分,分数越高,指导效果越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比较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需要内容、获得内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讲授技巧与效果、QDT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QDTS得分情况比较(分)
3、讨论
3.1 采用全程个体化联合回授法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
人的记忆一般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遗忘,人在接受知识后不及时巩固,记忆则很快被遗忘[17-18]。老年人的记忆较弱,当患者理解能力及记忆力相对较弱时,患者对知识的接受率会下降,获得的健康教育知识也会随之减少,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控制[19-20]。研究显示,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掌握越多,态度越积极,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得分就越高[21]。因此,要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态度。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入院时糖尿病知识水平的基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个体化联合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进行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分析原因:第一,本研究患者入院后采用了一对一的评估,患者的教育内容及实施的方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取度,除了受到医护人员教育方式的影响外,与患者本身的年龄、文化程度等都有很大影响,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患者在接受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的教育方式后,均有较好的效果。第二,本研究的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专家咨询及预实验的结果不断修改制订的,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科学性。第三,该方法更好地遵循患者对记忆遗忘的规律,同时也关注到患者的文化水平等差异,可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在传授知识后医护人员会采用回授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验,通过反复的评估、教育,可以加深患者对知识的理解,确保所需的知识传达到位。而在以往的健康教育中,主要为护士主导的一次性灌输式教育,教育后未进行后续的知识获取检验工作,忽视患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及理解程度,患者对护士讲解的内容理解不全或较少[22]。马慧慧等[23]在研究中指出,针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在健康教育时,要采用符合患者的方法。因此,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时,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受教育、理解能力的个体情况,采取老年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3.2 采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4]。自我管理是糖尿病疾病管理的一部分,在糖尿病患者中,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其自我血糖监测、遵医行为、健康饮食及运动行为等[25]。当患者坚持健康饮食、身体活动、血糖监测、减少危险因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健康应对等自我管理行为时,可以实现最佳血糖控制。患者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对于改善日常健康行为及预防疾病并发症是尤为重要的[26]。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此来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一人群自我管理行为,延缓疾病的未来转归,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从而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周帆等[27]也采用回授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血糖控制在稳定状况,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分析原因:第一,对照组的患者在干预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且注重患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反馈,加深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继而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第二,本研究团队结合了多种方式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并且借助了胰岛素注射模具、食物量化模具对患者展开了教育,增强了患者对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念感与自信心,有利于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示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3.3 采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出院指导质量
出院指导质量主要是评估患者及照护者通过医生、护士及一些医疗工作者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信息[28]。随着经济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的需求已不局限于治病,也注重患者住院期间得到的护理质量及指导。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出院质量得分的高低来评估患者是否具有足够的居家自我照护知识及能力。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且大多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出院指导质量低,将不利于出院后居家自我照护。高质量的出院指导,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治疗和有效康复。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照护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再入院率[2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出院指导质量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个体化联合回授法进行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质量。肖方等[30]将回授法运用在胃癌术后患者中,观察组的出院指导质量也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首先,个体化教育,其核心在于教育方式的个性化,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积极有效健康教育措施,满足患者对知识的需求,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健康。通过实施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使患者对疾病治疗、饮食、运动等知识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患者采取有益于疾病治疗的饮食及运动等,可以有效的使血糖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其次,医护人员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多种有效的宣教形式对患者进行反复宣教,使患者可以熟练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护能力及应对能力,满足其健康需求,因此患者的出院指导质量较高。作为医护人员,要采用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方法进行教育,重视患者的教育途径,更好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凸显个体的特性,保证患者对知识的获取,巩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其自我护理的能力,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全程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出院指导质量。但本研究仅纳入百色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的干预时间仅为住院期间,时间较短,干预效果未能完全体现,对长期的干预效果还有待验证。未来还需要延长干预周期,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效果观察,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远期效应。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
[5]刘国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信行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8.
[6]葛华英,李修英,金苓莉,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 2022,39(5):717-720.
[7]王飞,张煜,耿美霞.回授法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患者健康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34-135.
[8]李淑英,梁欣,张瑜,等.回授式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28(12):1198-1200.
[9]徐俊.回授法健康教育对EICU脑出血患者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云南医药,2020,41(2):201-203.
[10]冷蓓峥,赵丹妮.个体化教育指导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22,51(3):315-318.
[11]潘瑞,张静静,相琼.个体化健康宣教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家属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1):189-192.
[1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13]陈霭玲,张振路,廖志红,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05):434-436.
[15]王文绢,吴永泽,冯浓萍,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的研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50(1):50-55.
[16]王冰花,汪晖,杨纯子.中文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的信效度测评[J].中华护理杂志, 2016,51(6):752-755.
[18]肖美丽,晏春丽,刘丹,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基于遗忘曲线的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9,34(17):83-85.
[19]陈思,余雨枫,蒋敏,等.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现状及受健康教育情况:基于CHARLS(2018)数据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22,38(03):395-399.
[22]周涛,何姝,汤雪,等.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28(8):148-151.
[23]马慧慧,韦伟,李俊芳,等.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799-803.
[24]钱艳,何英姿,朱玮,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慢病资源利用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研究[J].军事护理, 2022,39(12):58-61.
[25]浦雪荣,张影,范慧.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2,42(12):3070-3077.
[27]周帆,吕英华,韦伟,等.回授法配合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16(28):2202-2207.
[28]左丹妮,赵慧华,许方蕾,等.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34):4431-4435.
[29]蒋培琴,张红,穆福婷.个体化出院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9,19(11):55-57.
[30]肖方,袁秀红.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胃癌术后病人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 2021,7(9):1254-1258.
基金资助:百色市科学技术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编号:百科20211117);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编号:R20196348);
文章来源:季红运,蒙连新,吴娜,等.个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4,21(08):1248-1253.
分享:
肌少症是一种以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患者跌倒,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下降。肌少症的患病率及病情进展与年龄呈正相关,研究显示,高龄人群的肌肉密度较中青年人群的肌肉密度至少下降约50%。
2025-03-29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用于痴呆症的费用估计为1.3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费用将增至1.7万亿美元,而如果将护理费用的增加考虑在内,则为2.8万亿美元[5]。中医药尤其是中医外治法近年来在痴呆症早期阶段-认知功能障碍阶段的预防与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2025-03-2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因血糖代谢异常导致患者视网膜局部组织微循环损害进而诱发一系列眼部典型病变,患病率逐年 升 高,统 计 发 现 亚 洲 国 家 人 群2型 糖尿病(T2DM)患者的 DR 发生率已达23%,是目前劳动人群中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首要原因。
2025-03-18阴茎是由自主神经支配,自主神经是由交感、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受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支配和调节,主要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分泌、内脏活属于阳痿范畴,其临床症状有阳痿不举、遇劳加重,心悸失眠、多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暗苔白,脉细弱[2]。
2025-03-17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井喷式增长,它所导致的慢性病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中糖尿病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病临床治疗效果差,病情迁延不愈,逐渐加重,直至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依靠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2025-02-10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糖尿病一旦发生,除了疾病本身之外,引发的并发症不断折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如眼病、足病、肾病和脑病,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糖尿病脑病最为常见。慢性高血糖可缓慢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生理结构异常称为糖尿病认知障碍。
2025-02-08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多于糖尿病病程7~10年出现,主要表现为阴茎勃起硬度逐渐降低,勃起硬度的维持时间逐渐缩短,最终导致性生活不能满意完成,甚至完全丧失勃起功能,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具有高发、早发、难治、效差的特点[1]。
2025-02-061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代谢性疾病, 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对血糖水平的严格控制至关 重要[1]。然而,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院外血糖管理 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如患儿家长护理能力差异、患儿血 糖监测依从性低以及定期监测困难等,可能影响血糖 控制效果[2]。
2025-01-23糖尿病患者随着体内物质代谢紊乱,不仅会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还会引发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增加心脏肌肉收缩力,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严重会危害患者生命。因此,需采取合理的降压治疗来减少心脏功能破坏。
2025-01-18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以高血糖、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肺由于其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更易成为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主要部位。糖尿病肺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且与病程相关的肺部疾病,增加了糖尿病的死亡风险,肺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肺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2025-01-16人气:16602
人气:15530
人气:14740
人气:13964
人气:1279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人气:301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6187
国内刊号:11-5449/R
邮发代号:82-623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140
影响因子:0.02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