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策略。方法:设计内科护理学核心素养问卷,对400名中职护理学生在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共6个维度:关爱帮助、沟通合作、独立思考、尽职尽责、自主学习、改革创新。结果:教学干预后,6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得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关注中职卫生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全面发展。
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与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只有深入理解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改革,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提供充分的准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科的教学推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关注的正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可以得到培育和塑造的素质和能力。中职卫生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状况对于我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加强中职卫生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中职卫生院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1]。中职卫生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医疗领域中基层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护理专业领域。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好内科护理学是护生学好临床各科护理的关键。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学科,对护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的作用[2]。基于内科护理学课培养的核心素养,使护生善于从众多病例中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方式,形成严谨的作风,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能力。通过临床调查以及查阅文献,我们将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的核心素养内容确定为6个维度,分别是关爱帮助、沟通合作、独立思考、尽职尽责、自主学习、改革创新。本文将传统的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融入核心素养于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3]。在课程学习前后,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中职护生进行效果评价。
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7级护理1班至8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7.5岁。在2018年9月开学后内科护理学课程开课当天,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问卷以微信二维码扫描方式进行填写和提交。学期末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两次微信发放和提交问卷均为4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结合中职护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临床研究,自行编制《中职护生核心素养量表》,包括6个维度:关爱帮助、沟通合作、独立思考、尽职尽责、自主学习、改革创新,共计30个测量条目,根据李克特量表(Likert 5级)评分法,5分为非常优秀,1分为差。
2、 研究方法
2.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2.2内科护理学课程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
2.2.1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包括患者主诉、症状、体征、临床辅助检查、心理变化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题,将整理好的病例资料制成课件或者微课;同时,在每一个教学班培养个别护生成为简易标准化患者。课前,教师在微信群发布相关病例资料或者微课,督促护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讨论。护生通过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等方式收集资料、学生间讨论分析病例,也可利用微信等网络工具请教实习或者已经工作的师姐来完成病例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
2.2.2引导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课程案例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增加临床病例讨论,利用临床真实病例视频制作成微课,要求学生运用内科护理学知识学习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进而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病例中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例如,在上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这一章节时,利用微课形式播放一个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护生通过观察,能够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特别是腹痛,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刺激,让学生体会到患者刀割样持续性疼痛以及患者自主采取的强迫体位“弯腰屈膝侧卧位”。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的思考(患者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样的体位),进而讨论分析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急性疼痛:腹痛与胰腺及周围组织炎症有关),提出其他相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体位、禁食、禁饮等)。之后,通过分析讨论病情的发展,找出患者可能存在哪些潜在并发症,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思考患者可能出现的结局。
2.2.3将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进行有机整合
将内科护理学课程与健康评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机整合[4],优化课程内容,结合病例、临床体征,以临床实验为基础,探讨分析病例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以医学应用及护理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坚持“必需、实用”的原则,防止护考重要内容的遗漏,避免传统医学护理教育中的各科间联系较少的缺点,减少重复讲授,节约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以健康评估实验课“腹部体格检查”结合内科护理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为例,以临床实际诊疗程序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临床诊疗环境。学生已经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等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验课前一天,通过微信群提前下发急性胰腺炎相关病例及需要进行的相关体格检查,解决相关护理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纸质图书馆等不同信息途径收集有效信息和知识点,掌握体格检查相关方法及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在实验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设计操作方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新的护理问题,形成学习报告。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整合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2.4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实验课的教学
实验课是内科护理学及健康评估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从正常人体的体格检查、画心脏解剖图、看心电图,到常见病的症状评估等实践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记忆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学生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操作,才能熟练掌握临床各项体格检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位护生都应积极利用手、眼、脑、口,认真观察、思考和练习。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先思考并互相分析讨论,最后才咨询教师。在进行心脏解剖图绘图时,教师不在黑板上板书绘画,由学生将自己观察模型进行绘制,让学生掌握心脏血液循环的路径并分析主动脉、肺动脉与左右心室之间的联系。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避免了学生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3、 结果
研究对象在教学改革实施前的核心素养6个维度得分(分值范围1~5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沟通合作、尽职尽责、关爱帮助、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改革创新。教学改革实施后的6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关爱帮助、沟通合作、独立思考、尽职尽责、自主学习、改革创新。教学改革实施后,6个维度的得分均较实施前高(P<0.05),具体见表。
内科护理学提升策略实施前后效果评价表 下载原表
内科护理学提升策略实施前后效果评价表
4、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习环境,多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沟通合作能力是一名护士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以上的学习方式很大地提升护生此项能力[6]。中职卫生院校内科护理学多沿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与其他科目之间联系少,教师讲课通过不断重复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种病例之中。因此,我们将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根据相关联课程内容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重新进行整合,通过采用问题引导式、病案分析和课外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电子图书馆等课程资源平台[7],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年龄小,自我控制力以及自我学习欲望较差,使得独立思考及改革创新这些核心能力较弱,而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工作和晋升影响较大[8]。通过此次教学改革,在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特别是独立思考和改革创新领域,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加强中职职卫生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是全体中职卫生院校教育工作者与社会、政府的共同责任。教师应当对学科课程进行不断改革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希,张放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7-42,50.
[2]范华.内科护理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3):212-213.
[3]毛旭娟.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效果评价—以病理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63-64.
[4]温朝玲,程遥,王景,等.高职高专院校内科护理与健康评估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7):2855-2856,2850.
[5]王娟,蔡文元,颜贝,等.以转化医学理念开展病理学教学和实践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2245-2246.
[6]单巧云,张兰.护士形象与勾通在护理实践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8):106.
[7]李佩琴,杨少芬.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537-1539.
[8]肖爽,赵庆华.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40-42,45.
张韩.提升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效果评价[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11-113.
分享:
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实习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前景。临床胜任力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领域对临床医师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评估临床胜任力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胜任力成为每位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
2025-04-24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登革热(dengue fever,DF)开始出现大面积暴发,且感染人数和临床症状较之前更严重。登革热是一种由雌性伊蚊叮咬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特征包括快速扩散传播、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大众普遍易受感染,较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加重了医疗行业的负担。
2025-03-18目前,我国关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方面的研究与外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3]。在职业暴露发生后,实习护生因缺乏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实习期间的学习,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针对护生职业暴露的宣教和应对预案。
2025-02-25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1]。胸外科病种多、理论知识系统性强、专科操作性强,如何提高护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增强实习效果,提升带教质量,是临床带教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01-13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扩展与质量提升,进而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人文关怀,作为主动、真实且深切的关心、帮助及支持他人的意愿、意图或责任感,并通过具体行为所展现的价值观和态度,对于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2025-01-0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接触有害、有毒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伤或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类职业暴露。医疗职业暴露常见为血源性传染,而血源性传染可以通过器械伤、皮肤伤口、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有调查发现,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为护士。
2024-12-24护理实习阶段是护生从护士过度的关键阶段,对于其参加工作具有重要影响[3]。护生临床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生涯受到实习效果的影响,而护理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因语言、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4]。如何提升留学生实习的效果与质量,是目前以及今后均必须正视的教学问题。
2024-11-28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核心阶段[3]。以往研究表明,临床实习带教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带教形式单一,带教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带教能力差异较大;护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护患沟通能力欠佳[4]。
2024-11-01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践、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高效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手段是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界对于临床实习教学管理进行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化管理的作用、实习体系的建设、实习带教方法的应用、管理理论的探索等。
2024-10-18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全球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护士不足已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引导护理实习生(护生)毕业后从事护理行业,是解决护士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职业认同会影响护生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行业。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生对于护理专业及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价值和使命的内心接受及确认。
2024-10-18人气:12952
人气:6949
人气:4151
人气:2698
人气:266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期刊人气:1832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6763
国内刊号:12-1206/G4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