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7E带教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85名2020级高职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88名2021级高职护生为观察组,采用7E带教模式(激发、参与、探究、解释、精制、评价、延伸)。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时的出科考核成绩、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认同感。结果 观察组出科考核成绩、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和职业认同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E带教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1]。职业精神是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敬业、勤业和立业态度,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责任。有研究显示,约3/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还需提升职业精神素养,带教教师的职业精神素养是影响医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2]。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核心阶段[3]。以往研究表明,临床实习带教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带教形式单一,带教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带教能力差异较大;护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护患沟通能力欠佳[4]。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合,是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和护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健康中国背景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5]。7E带教模式包括激发(elicit)、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in)、精制(elaborate)、评价(evaluate)与延伸(extend)7个环节,不同环节可引入不同教学方法,具有循环性、实用性、系统性与广泛性的特点[6],本研究将7E带教模式应用于临床实习期间高职护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实践中,并探讨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并在正式实习前进行一次理论考核。根据来院实习先后顺序,以2020级85名高职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其中女生79名、男生6名,年龄18~21岁,实习前理论考核成绩为(80.46±3.25)分;以2021级88名高职护生为观察组,采用7E带教模式,其中女生81名、男生7名,年龄18~22岁,实习前理论考核成绩为(81.20±2.85)分。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及实习前理论考核成绩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带教方法不同是因为本院进行了实习带教改革,并未故意损害实习护生利益。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护生均知情同意。
1.2带教方法
1.2.1对照组
高职护生进入相应科室实习当日,由科室总带教教师负责为护生介绍科室规章制度,熟悉病区环境,讲解本科室实习要求,对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讲解。随后将护生分配给科室高年资护士,按一对一形式进行带教,护生排班与带教教师一致。实习大纲由科室总带教教师制定,各带教教师负责所带护生在本科室所有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实习结束时,由科室总带教对所有护生进行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7E带教模式。由护理部牵头制定临床实习标准,各科室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1)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组建各科室带教师资队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在本科室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间≥5年、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且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护士担任带教教师。医院层面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7E带教模式培训,包括7E教学模式概念、7E临床带教设计和实施。培训后对所有带教教师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参与临床实习带教。护士长负责对本科室带教质量进行监督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基于7E带教模式的带教设计。(1)激发:该阶段主要是激发护生对本科室实习的兴趣。科室加强文化建设,渗透职业精神,例如张贴患者感谢信、布置护理人员荣誉墙。进入科室后,护士长向全体护生讲解专科疾病知识、特色护理内容及治疗手段,并展示相关临床真实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重点讲授如何通过医护配合使患者康复,并分享体现护士良好护理职业素养的典型案例,初步激发护生求知欲和职业荣誉感。
(2)参与:该阶段主要目的是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帮助护生参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由科室带教教师围绕本科室常见疾病筛选典型病例,在疾病不同时期(入院急性期、稳定期和出院前)围绕人文关怀、团队协作、护理伦理三大模块设置护理任务,并带领护生完成相应护理操作。
(3)探究:该阶段主要目的是自主探究问题。发挥护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是7E带教模式的核心。护生3人为一组,选取一个临床病例,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并制订完整护理方案,以护理查房形式进行汇报。临床带教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纠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
(4)解释: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帮助护生修正和内化知识,是护生构建新概念的过程。各小组进行护理查房后,对病例进行相应护理操作,带教教师全程指导。结束后,邀请患者对护生整体护理操作进行评价。最后,带教教师集中讲解,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对护生在整体护理中体现的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进行针对性点评,帮助护生更好地掌握专科疾病护理要点,同时使其对护理过程中所需的职业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
(5)精制: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将新知识进行精致化,完善认知结构。总带教提前给护生发放病例,并布置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任务,由该科室护生组队完成。实习最后一周,总带教组织护生开展演练,提出病例中可能涉及的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办法。带教教师引导护生整个过程中紧密协作,共同解决护理问题,开展临床评判性思维训练。
(6)评价:该阶段主要目标是评价临床实习效果,在各科室实习的最后一周开展。由临床带教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规范性、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带教教师对照临床带教目标总结反馈,帮助护生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
(7)延伸: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临床知识,深化职业精神。带教教师引入叙事护理理念,介绍平行病历撰写方法,要求护生完成反思日志,对在该科室实习时遇到的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延伸总结,思考护士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前一天开展平行病历分享会,叙述临床经历和心路历程,借助朋辈支持加深其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分享获得患者积极评价的事件,进一步强化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
1.3评价方法
1.3.1出科考核
出科时,对每名护生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理论考核题目围绕该科室常见疾病设置,主观题和客观题各占50%,满分为50分。实操考核项目由护生从该科室常见护理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满分为50分。最终实习成绩取各科室出科考核成绩平均分。
1.3.2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课题组在查阅文献基础上编制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评价表,经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后形成正式量表,包括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4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条目,共16个条目。各条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1~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越强。本研究中测得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4,具有较好的信度。
1.3.3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张喜琰等[7]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0个条目,包括学习动机(8个条目)、信息素质(6个条目)、自我管理(11个条目)和学习合作(5个条目)4个维度。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1~5分。总得分越高,表明其自主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7,具有良好的信度。
1.3.4职业认同感
采用刘玲,郝玉芳等[8]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共17个条目,包括职业自我概念(6个条目)、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3个条目)、留职获益与离职分享(4个条目)、社会说服(2个条目)和职业选择自主性(2个条目)5个维度。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依次计1~5分,总得分越高,表明其职业认同感越强。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护生职业认同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
2、结果
2.1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为(88.84±2.06)分,高于对照组的(83.85±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分)
2.2两组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评价表得分为(63.44±1.34)分,高于对照组的(54.27±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评价表得分比较
2.3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得分为(118.25±2.05)分,高于对照组的(110.43±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
2.4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得分为(59.47±3.02)分,高于对照组的(53.38±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得分比较
3、讨论
3.1 7E带教模式促进高职护生专科理论和实操水平共同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出科考核成绩中,观察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7E带教模式能够提高高职护生出科成绩,与彭宇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7E带教模式是构建式教学的变式,能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各种教学方法优势,将知识和技能以符合护生认知规律的形式递进式呈现[10]。高职护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往往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较好结合,也存在一定畏难情绪。7E带教模式能够鼓励护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形式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效果。通过护理查房和情景模拟,将护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直观呈现,并在模拟练习中巩固强化认知,这一过程更加符合高职护生学习规律,有效提高了其临床实习效果。
3.2 7E带教模式能改善高职护生的临床综合护理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7E带教模式能够提高高职护生临床综合能力,与陈月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是岗位胜任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临床实习中护生需重点提升的能力。7E带教模式框架下,临床带教教师全程以指导为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反思日记等教学方法,帮助护生逐步进行临床实践,提高其对临床案例的实际处理能力。护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讨论中,不仅建立了团队合作意识,还在临床带教教师的及时点评、纠错和引导中逐步锻炼临床思维。7E带教模式充分尊重护生主体地位,在理论和实操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锻炼了其临床综合能力。同时,7E带教模式弱化显性职业精神教育,避免了一味说教式的知识灌输,在带教教师指引下护生逐步提高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3.3 7E带教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职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学习动机、信息素质、自我管理、学习合作及总体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7E带教模式能提高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吴倩[12]的研究结果一致。7E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护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增强护生意识,强化隐性职业精神培育,不断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讲解典型病例、播放特色专科护理视频等措施,使护生切身体会科室文化氛围和护理专科特色,增强求知欲。在参与、探究过程中,护生结合多途径自主整理、收集、探讨病例整体护理方案,锻炼了信息素质。在精制环节中护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完成临床任务,进一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3.4 7E带教模式增强了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留职获益与离职分享、社会说服、职业选择自主性以及总体职业认同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实习环境是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工作团队、参与性、创新性和个体化均与职业认同感有关[13]。通过7E带教模式,为护生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实习任务,增强了护生实践参与意识,为护生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因此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有所提高。同时,在带教过程中,临床带教教师始终关注护生心理变化,引导护生思考生命的积极意义,减轻了身心负担[14]。通过言传身教呈现良好护理职业素养,尤其在延伸环节通过平行病历进一步审视职业身份,分享获得患者肯定和认同的护理经历,进一步提高了护生职业认同感。
4、结语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7E带教模式的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带教方法,结果证实其能提高护生出科成绩、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认同感。7E带教模式重点关注护生从已有理论知识基础向临床实践的迁移,注重护生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由于本研究仅在一所医院开展,范围和样本量均较小,后续可推广至不同层次临床教学医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于7E带教模式的实习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志凤.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22(76):19-23.
[2]张桥.医学生职业精神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11):41-43.
[4]张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104-105.
[5]陈艳秋.高职护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8):181-183.
[7]张喜琰,李小寒.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J].护理研究,2009,23(7):639-640.
[8]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18-20.
[9]彭宇,沙丽艳,刘洋,等.7E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8):951-956.
[10]桑灿.运用“7E”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2,47(7):32-34.
[11]陈月,冯晴,滑小朵,等.7E教学模式联合SP在普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22(9):1417-1419.
[12]吴倩.7E教学模式在护理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102-105.
[13]李珊,谭龙女,周嘉豪,等.临床环境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研究进展[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4(1):83-86.
[14]陈逸雯,贺惠娟,张媛,等.压力知觉和积极应对在护生生命意义感与职业认同感间的链式中介作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17):85-89.
基金资助: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教科研项目“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的高职护生实习带教改革”(CQZJ202048);
文章来源:黄明容,兰丁,倪双双,等.7E带教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21):74-77.
分享:
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登革热(dengue fever,DF)开始出现大面积暴发,且感染人数和临床症状较之前更严重。登革热是一种由雌性伊蚊叮咬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特征包括快速扩散传播、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大众普遍易受感染,较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加重了医疗行业的负担。
2025-03-18目前,我国关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方面的研究与外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3]。在职业暴露发生后,实习护生因缺乏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实习期间的学习,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针对护生职业暴露的宣教和应对预案。
2025-02-25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1]。胸外科病种多、理论知识系统性强、专科操作性强,如何提高护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增强实习效果,提升带教质量,是临床带教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01-13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扩展与质量提升,进而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人文关怀,作为主动、真实且深切的关心、帮助及支持他人的意愿、意图或责任感,并通过具体行为所展现的价值观和态度,对于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2025-01-0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接触有害、有毒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伤或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类职业暴露。医疗职业暴露常见为血源性传染,而血源性传染可以通过器械伤、皮肤伤口、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有调查发现,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为护士。
2024-12-24护理实习阶段是护生从护士过度的关键阶段,对于其参加工作具有重要影响[3]。护生临床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生涯受到实习效果的影响,而护理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因语言、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4]。如何提升留学生实习的效果与质量,是目前以及今后均必须正视的教学问题。
2024-11-28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核心阶段[3]。以往研究表明,临床实习带教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带教形式单一,带教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带教能力差异较大;护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护患沟通能力欠佳[4]。
2024-11-01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践、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高效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手段是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界对于临床实习教学管理进行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化管理的作用、实习体系的建设、实习带教方法的应用、管理理论的探索等。
2024-10-18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全球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护士不足已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引导护理实习生(护生)毕业后从事护理行业,是解决护士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职业认同会影响护生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行业。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生对于护理专业及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价值和使命的内心接受及确认。
2024-10-18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与核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护士对患者健康、权利、生命、尊严照护的集中体现,最终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状态。在护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展示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2024-09-27人气:16489
人气:15848
人气:10986
人气:10343
人气:1012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期刊人气:3269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1246
国内刊号:62-1167/R
邮发代号:54-85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