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第九批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有41种中标药品,其中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和临界值范围的各有5种;处于异常值范围的5种中标药品对应的中选企业共30家,其中首年销售额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的有14家。对此,可通过构建“0-1”规划模型,加强对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的异常探测,对不同支付额范围的中标药品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多部门协调联动,确保全国药品集采的高度公平、透明与合规,在保障公众利益的同时,提升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效能。
1、研究背景
2018年以来,国家医疗保障局已组织开展了十批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效果显著[1~3];但在采购流程和落地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政策规避[4,5]、竞争失真[6,7]、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8]等问题。
国家开展全国药品集采的初衷是在企业自主参与、自主报价、保证药品质量及公平竞争等前提下,针对同一通用名的临床疗效无差异的药品,按照单位可比价由低到高让多家企业依次入围,即对每种药品实施多家企业入围机制,确定拟中选企业数量后,择优选择报价低的企业,避免单一企业垄断。拟中选企业按照单位可比价由低到高确定“供应地区确认”的顺序,单位可比价最低的为第一顺位,次低的为第二顺位,依次类推;若单位可比价相同,则对单位可比价相同的拟中选企业进行顺位二次排序。对国家而言,这种“以量换价”的政策初衷是让顺位靠前的拟中选企业承担更多的药量,进一步减少国家医保基金支付总额。对企业而言,当报价较低且固定时,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则希望销售更多的药品“以价换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对某一中标药品而言,国家医保基金支付总额和企业销售额由药品价格及采购量共同决定;而药品价格的确定先于采购量的确定(供应地区确认),故药品采购量是影响国家支付总额和企业销售额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拟中选企业对供应地区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供应地区确认的过程中,有一类现象值得关注:对某一中标药品,部分顺位靠前的拟中选企业虽然拥有优先选择供应地区的权利,却未选择约定采购量较大的省份,反而选择约定采购量较小甚至最小的省份。按此趋势,约定采购量较大的省份可能由报价较高的拟中选企业接手,迫使国家支付更多的费用;由此产生了国家支付总额、企业销售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偏差,这种偏差如果过大,就会违背“以量换价”的政策初衷。
基于此,本研究基于第九批全国药品集采数据,计算每种中标药品的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和中选企业首年销售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以及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差额,对可能存在的异常进行探测分析。
2、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上海市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的第九批全国药品集采中选结果数据,包含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剂型、规格、包装、首年约定采购量基数、计价单位、生产企业、中选价格等信息;通过“药融云”“药智数据”等专业数据库,查询药品一致性评价时间、药物atc编码等信息;根据《药品差比价规则》,将药品价格转化为单位可比价,以消除同通用名药品不同剂型、规格、包装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并进行数据清洗。
目前,拟中选企业按照以下规则依次确认供应地区:拟中选企业统一进入供应地区确认程序;从第一顺位企业开始,所有拟中选企业按顺位依次确认供应地区,每个拟中选企业每次选择1个地区,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地区选择确认完毕。基于此规则,针对同一中标药品,将“某拟中选企业是否选择某供应地区供应某中标药品”的问题量化为一个二元决策问题,即通过“0”(不选择)和“1”(选择)的数值来量化决策选项,构建基于“0-1”规划的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型,计算政策理想值。
模型假设条件:遵循相应批次的供应地区确认规则;各中选企业公平竞争,均能满足相应的采购量,并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参与供应地区确认的企业为最终供应药品的中选企业。
决策变量:设zI,K(I=1,2,…,i;K=1,2,…,31),表示中选企业I是否选择供应地区K。
政策理想的结果为:针对某中标药品(所有规格),通过“以量换价”,将国家支付总额降至最低;同时,激励中选企业实现销售额最大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XI表示中选企业I对应的单位可比价;YK表示供应地区K的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万片、万粒、万袋、万支等);p表示最高有效报价;Α表示首年约定采购量系数;REM为30i的余数。
计算出每种中标药品的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和中选企业首年销售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以及两者差额后,根据“五数概括法”,将差额分为“异常值”(重点关注药品)、“临界值”(待关注药品)、“正常值”(非重点关注药品)、“优异值”(暂不需关注药品)四类,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3、结果
“五数概括法”分析显示:第九批全国药品集采的41种中标药品中,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和临界值范围的各有5种,处于正常值范围的有24种,处于优异值范围的有7种(见表1)。从中可以发现,七成以上的中标药品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差额在合理范围内,节省了国家医保基金支出,体现出药品集采政策的优越性。
进一步探究中标药品处于异常值范围的原因。从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NA-TOMICALtHERAPEUTICcHEMICAL,atc)看,同时处于异常值范围和临界值范围的中标药品涵盖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的中标药品有66.67%处于异常值和临界值范围,神经系统的中标药品有37.50%处于异常值和临界值范围。从中选企业看,处于异常值范围的5种中标药品(aq、fb、px、pg、yl)涉及中选企业30家(分别为7家、6家、4家、9家、4家),其中14家中选企业处于异常值范围(重点关注企业),中标药品fb、px、yl涉及的中选企业处于异常值范围达到或超过半数(见表2)。
表1第九批集采中标药品分布情况
表2中选企业销售额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百分比
4、异常原因分析
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销售额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有悖于政策初衷。
从药品本身来看,可能由于中标药品存在市场需求大、获利空间小等特点,企业在期望中选的同时,对中标药品的盈利预期不高,因此在中选后没有承担较大约定采购量的积极性,即便顺位靠前,也缺乏主动选择约定采购量较大省份的意愿,从而使中标药品支付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偏离合理范围,甚至出现异常。
从中选企业来看,对某一中标药品,若只有一家中选企业销售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往往可归咎于“中选企业的自身因素”。例如中选企业yl1出于抢占市场先机、提前布局的战略考虑,希望拿到准入资格,故选择以较低的价格参与竞标并中选;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引发“销售量增加但亏损加剧”,因此企业可能会主动放弃选择约定采购量较大的省份。此类情况不仅与“各中选企业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的政策初衷相悖,而且导致国家医保基金支付总额增加,甚至出现异常。若多家企业均处于异常值范围,则可能源于“中选企业所处的复杂环境因素”,包括众多企业非理性投标行为、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以及部分企业涉嫌合谋、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此类情况与“药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各中选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初衷相悖,间接导致国家医保基金支付总额增加,甚至出现异常。
5、讨论与建议
导致全国药品集采过程出现异常的原因,往往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与相互影响。本研究列举的异常原因分析,仅作为对异常探测结果的一种可能性解读,旨在引发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充分重视,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兼具创新性与针对性的异常探测方法思路及数据参考。
5.1构建“0-1”规划模型,加强对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的异常探测
药品集采政策旨在通过“以量换价”机制降低药品成本,不可否认,集采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国家支付总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仍存在异常差额,中选企业销售额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也存在异常差额,反映中选企业可能存在异常行为,对竞争企业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有悖于政策初衷。因此,有必要对此类中标药品的中选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和监督审查,可通过构建“0-1”规划模型,探测全国药品集采中标药品及中选企业的情况,分析中选企业某类药品首年销售额与其排名顺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减少异常情况的出现。
5.2制定并实施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的差异化监管策略
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全国药品集采政策的积极效应,并确保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可针对不同支付额范围的中标药品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
对处于正常值、优异值范围的中标药品,实行常态化管理,定期进行考核。
对处于正常值范围的中选企业,根据政策现状、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情况,适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如税收优惠、信用加分等,激励企业持续保持药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对中选企业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确保药品供应的稳定和质量。
对处于异常值、临界值范围的中标药品,应启动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剖析潜在因素,如药品自身定位及分类、用量及使用频率、成本效益等。
对处于异常值范围的中选企业,应纳入重点监管范围,深入探究其是否存在政策规避、商业贿赂、竞争失真(如合谋、围标、串标)等有悖于政策初衷的情况,必要时启动调查程序,进行专项审计或监督检查。对调查结果异常的企业,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以及在严重情况下终止合同、纳入招采信用黑名单等。这样也可起到警示作用,使今后参与投标的企业心存敬畏,确保在投标过程中实事求是、公平竞争,共同维护药品集采的秩序和效果。
5.3多部门协调联动落实全国药品集采,接受社会监督
全国药品集采涉及诸多环节,需要医疗保障、卫生健康、监管等多部门分工协作,发挥部门联动效应。此外,结合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制度缺陷或漏洞,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药品集采的高度公平、透明与合规,在保障公众利益的同时,提升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谭清立,高江源,林岱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我国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作用探讨[j].中国药房,2021,32(02):146-151.
[2]谭清立,陈洁颖.基于swot分析法的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12):910-912,948.
[3]谭清立,郭润镒,孙慧琳,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政策的协同作用[j].中国药房,2021,32(15):1793-1799.
[4]于培明,宋丽丽,岳淑梅.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制度缺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04):51-56.
[5]顾海,唐艳,邓晨珂.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缺陷和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6(07):28-29.
[6]朱恒鹏,岳阳,朱磊.药企合谋对药品招标采购的影响——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例[j].经济学(季刊),2022,22(06):2171-2192.
[7]陈艳.从几个案例解析围标串标行为的成因和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20(06):225-226,228.
[8]许金鹏,康正,石淇,等.面向公共价值创造的医保基金数字监管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4,44(04):18-22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智驱动的医保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政策研究”(72334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跨问题群智优化算法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72401202);深圳市科创委高校稳定支持面上项目“无人机医疗资源智能调度优化”(20231120174835002);
文章来源:牛奔,刘玺鲲,柴语鹃,等.全国药品集采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异常探测[J].卫生经济研究,2025,42(03):55-58.
分享:
国家开展全国药品集采的初衷是在企业自主参与、自主报价、保证药品质量及公平竞争等前提下,针对同一通用名的临床疗效无差异的药品,按照单位可比价由低到高让多家企业依次入围,即对每种药品实施多家企业入围机制,确定拟中选企业数量后,择优选择报价低的企业,避免单一企业垄断。拟
2025-03-07狼疮性肾炎是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炎等,严重者会发展成肾炎。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其中他克莫司是高度免疫抑制药物,能够抑制 T 淋巴细胞活性,减少免疫系统攻击肾脏组织,缓解狼疮肾炎症状。但是近来研究报道,他克莫司治疗Ⅲ/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不甚理想,治疗后易复发。
2025-02-06丙戊酸钠为常用的抗癫痫药,对癫痫大发作、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具有广泛的疗效。但丙戊酸的药代动力学是非线性的,且代谢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生理状况、给药剂型、联合用药等,这导致个体之间的剂量与血浆浓度关系存在很大差异[2]。所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需要常规开展。
2025-01-16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了脑血管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在中医上属于“脑病”范畴。多种因素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基因突变、感染、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或外伤。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截至2019年,中国卒中死亡率为153.9/10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22.3%。
2024-12-23抗凝血类药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灭鼠药物,属于慢性毒鼠药。由于管理使用不当,其导致的中毒患者逐年增加。据报道,在各类中毒事件中,由农药(包括鼠药)所致中毒占57.84%,其中半数(28.62%)为鼠药中。海南省人民医院2005—2015年的杀鼠剂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比例为57.50%。
2024-12-18椎间盘退变(IDD)可引起腰痛、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IDD的病因复杂,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等与IDD密切相关,但引起IDD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临床治疗IDD的方法主要有手术、物理治疗、镇痛药和抗炎药等。
2024-11-25糖尿病(DM)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为目前全球范围内DM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常见于肥胖者,发病可随年龄增长或运动减少而增加。T2DM患者需终身面临治疗,若血糖长时间控制不佳可增加肾脏、心脑血管等多种并发症。
2024-11-18戈沙妥珠单抗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以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human 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该药由靶向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裂解的连接子、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组成,通过靶向结合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Trop-2,将SN-38运送至靶细胞中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2024-10-31眩晕为中老年人多发症状,其主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 VBI),会引起恶心呕吐、听力下降等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会导致不可逆性脑出血,引发脑卒中。临床常以扩血管剂、Ca2+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己酮可可碱为黄嘌呤衍生物,可增加周围血管损伤的氧输送量,提高血流,降低血压。’
2024-10-25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目前关于大黄抗炎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成分的研究,如大黄素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大黄酚通过抑制引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及白介素分泌表现出抗炎活性,不能全面反映大黄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2024-10-17人气:22394
人气:16602
人气:15952
人气:15530
人气:152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经济学
期刊人气:2472
主管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846
国内刊号:11-5482/R
邮发代号: 80-929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