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实施TCM模式为分界点,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常规癌症护理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TCM模式护理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SBP)、希望水平(HHL)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BP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HL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M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胰腺癌手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促进预后生存质量改善。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病情恶化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1]。手术切除癌灶是胰腺癌重要治疗方式,但因胰腺癌解剖结构复杂,术后多具有吻合口多、创伤大、并发症高等风险,需全面细致性护理[2]。过渡期护理模式(TCM)是针对患者在围手术期和康复期,因病况需要,从重症监护室过渡到普通病房,或由住院过渡到出院居家康复治疗,而采取一系列护理行为的干预模式。TCM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过渡期间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填补患者过渡期间医疗信息缺乏、服务中断、护理需求难以满足等空白,持续保障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3]。本研究将TCM模式应用于胰腺癌手术患者中,观察该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实施TCM护理模式为分界点,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常规癌症护理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TCM模式护理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0.81±6.42)岁;病程(1.15±0.22)年;肿瘤部位为胰头部癌28例、胰尾部癌11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4例、高中20例、初中及以下1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52.03±6.08)岁;病程(1.02±0.62)年;肿瘤部位为胰头部癌30例、胰尾部癌9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6例、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16例。纳入标准:(1)符合《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4]中的诊断标准,经B超、CT等影像学或医检指标确诊为胰腺癌,未出现癌症转移,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2)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沟通。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代谢性疾病、器官衰竭或恶性肿瘤者;(2)术前曾接受过抗肿瘤治疗者(放疗、化疗);(3)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病史者。剔除标准:(1)中途放弃或失访者;(2)疾病恶化死亡者。本研究过程中总剔除3例,观察组中因患者病情恶化死亡剔除1例,剩余38例有效病例;对照组中患者因患者病情恶化死亡1例,因中途放弃剔除1例,剩余37例有效病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癌症护理及过渡期护理,患者手术成功后转入ICU病房持续治疗监控病情,待病情稳定且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护理和治疗,待各项指标平稳后转为出院居家进行后续康复,各阶段转接过程中由双方责任护士面对面交接患者资料病况等护理事宜,交接完毕后由后阶段护士全权负责。观察组采用TCM模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TCM模式专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领资深护士,所有人参与TCM模式培训学习且考核通过,与责任医师协作配合,对患者围手术期全程护理。(2)护理实施:(a)ICU转普通病房:转出前进行详细的患者情况检测,由小组进行病情评估。(b)转出后环境控制:转至普通病房后,控制病房环境稳定(温度18~22 ℃﹑湿度40%~60%)。(c)对转出ICU的胰腺癌术后患者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如适当延长心电监测的时间,每8小时一次;利用宣教方式,使病人和家属能够理解和参与监护过程中;无心电监护的病人在手术后尽早床上翻身、坐起、下床,引导和帮助方便行动的患者下床如厕和病房内走动;在撤除心电监护后的第2天,可在病房外面的走道步行,每日2~4 h; 及时纠正不良生活和护理行为并针对性耐心教导,及时疏导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并提供情绪支援。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感受负担:于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BP)[5]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感,得分越高负担感越重。(2)希望水平:于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L)[6]评估患者希望水平,评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3)预后生存质量: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胰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PA)5级评分进行测定[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和身体感受负担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
2.2 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及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2.3 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症状反应和特异模块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QLICP-PA评分比较
3、讨论
有研究[8]报道,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可缓解其自我感受负担感。本研究结果可见,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负担和身体负担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希望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更佳,说明TCM模式可明显改善胰腺癌手术患者心理负担和希望水平。TCM模式从上述几个方面针对心理实施干预,可有效在转移前后及时疏导患者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为其排忧解惑给足安全感使其能够安心恢复,故而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
相关报道[9]表示,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低,主要与胃肠道症状导致围术期食欲低迷、味嗅觉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摄入量减少等有关。本研究中,TCM模式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TCM模式可从各维度逐渐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原因可能是TCM模式中,出院时责任护士会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支持,并跟进指导自我护理方面内容,更利于出院后居家治疗及护理;TCM模式要求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及家属每日向护士进行健康饮食、康复运动及基本体征(脉搏、呼吸、体温、血压)打卡,有利于监管患者的疾病状况,提升其健康行为依从性;更加注重随访,随访频次较密且责任护士会真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和护理行为,并针对性耐心教导,强化患者自护能力,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胡春东,费发明,沈亦钰,等.凝血功能指标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2,24(6):832-834.
[3]季涧琳,陆群峰,杨利灵,等.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3):374-379.
[4]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7):481-494.
[5]侯娟,张晓旭,燕朋波,等.正念疗法对膀胱癌行灌注化疗患者自我负担、希望、睡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8):620-624.
[6]杨丽娜,杨珍.癌症病人希望水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14):2519-2522.
[7]董丽,卢芳燕,吕斐翠,等.胰腺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1):1718-1722.
[8]沈吉虹,李甫.激励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希望水平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2):242-245.
[9]刘长莹,刘玲珑,苏旺,等.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143-148.
文章来源:梁雪,杜迎杰,王秀娇.TCM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4,48(07):1175-1177.
分享:
消化系统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大部分确诊是已处于中晚期,此阶段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经统计,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10%,故临床常通过术后辅助化疗延长生存时间。在目前辅助化疗方案中,吉西他滨具有显著效果,其是一种新的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能够抑制核苷酸还原酶活性,激活脱氧胞嘧啶激酶,渗入细胞DNA。
2025-04-25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多在晚期被诊断,因此其 5 年生存率仅为 5% ~ 10%。 大量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的转移率极高,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转移,主要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腹膜和淋巴结。
2025-03-28胰腺癌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早期发现率、诊出率较低[1]。有调查[2]指出,7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确诊疾病时已经出现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此时,患者多伴有癌痛症状,其中25%~30%属于剧烈疼痛[3]。癌痛会影响患者情绪,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自伤及自杀现象。
2025-03-10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虽外科手术是PC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advancedpancreaticcancer,LAPC)由于侵犯邻近主要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沿神经鞘侵袭性生长无法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
2025-02-24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由于早期难以发现,患者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5 年生存率仅为 11%。为提高早期诊断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尤为重要,其中 CT 图像中的肿块是胰腺癌的直接征兆。因此,自动准确的胰腺分割对检测异常体积变化和监测病理生长至关重要。
2025-01-24胰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胰腺癌的常用手段,但是中晚期患者通常无法经过手术完全根治,因此临床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GS化疗方案是首选方案之一,但是由于用药时间较长,易出现耐药性,影响化疗效果。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在癌症治疗中得到普及,PD-1抑制剂是常用免疫治疗药物之一,能够有效的恢复T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
2025-01-16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一种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为6.4/105,死亡率为6.0/105,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名第12位和第7位.在过去20年中,吉西他滨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胰腺癌的标准药物,并被广泛用作晚期胰腺癌的一线药物[2].与5-氟尿嘧啶(5-FU)相比,吉西他滨的临床疗效反应是5-FU的5倍(23.8% vs. 4.8%)。
2025-01-10胰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的少数癌症之一,居于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4位,5年生存率仅为11%[1]。目前,早期手术切除仍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方式,但因缺乏特异的诊断标志与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到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2024-11-20胰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征,在确诊时部分患者已经达到癌症晚期,严重者甚至出现了远处转移,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目前化疗药物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吉西他滨为进展期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疗效较差且有一定不良反应。有些中药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
2024-11-08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在于可显示AP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胆石和乙醇是引起AP的最主要原因,约占AP病因的2/3,另有0.9%~3.6%的AP由胰腺癌引起,胰腺癌是当今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
2024-10-28人气:16007
人气:14027
人气:12830
人气:11989
人气:1160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胰腺病杂志
期刊人气:180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935
国内刊号:11-5667/R
邮发代号:4-689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1.023
影响因子:1.245
影响因子:0.6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