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口腔医学也在不断进步。新时期下,口腔医学教学正在改革,随着改革的层面不断深入,预期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救死扶伤的重任委托在了医学事业上,医学教育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医学教学中口腔科占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改变当前的课程和课堂改革模式。和我国的医学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口腔医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依旧很多,口腔医学教学的水平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口腔医学教学如果不能快速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对于口腔病人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应在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来对口腔医学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深入的剖析了我国目前出现的口腔医学教学问题,加入教师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对新时期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体会进行了探究;提出最科学合理的改革设想,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口腔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医学教学是比较复杂的,实践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口腔医学更是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实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不光是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贡献,对于我国的医学教学领域也有指导意义。口腔临床专业课的教学需要按照自己的水准来进行,但很多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会加重。目前的教学设备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发展,但是很多教学方法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教学改革也是针对这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提出改革的方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专业素质的口腔医生,为口腔病患带去福音。
1、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学现状概述
我国口腔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基本是五年制本科,很多医学院或者综合性大学都对医学科采用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的结合。教学基本分成三段。进行基础医学教学前首先应该进行临床医学教育,最后才是口腔医学教育。时间分段则是“四一分”,即前四年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行具体实习。
教学模式是多样的,每个学校或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手段,积累起来就是我国整体的口腔医学水平。教学模式都有教师自己的特点,但也会存在弊端。目前这样三段式的教学手段就存在很明显的弊端。这种形式过分强调了普通型医学,对口腔医学本身的特点有所忽视,这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第一点就是很难让学生们认识到口腔医学的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错,而且很难让学生们对口腔科有深入的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们对口腔医学的认同感。第二点就是学生们对口腔医学的专业知识不是很重视,教师们也容易进行重复教学。现代学科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如果对口腔科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分工是很难开展的。口腔医学生们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学科设置,很容易增强学生们的课业负担。第三点是口腔医学教学课程本身是比较少的,如果前几年只重视基础医学的学习,到了高年级才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口腔医学知识.很难保证对于口腔科专业知识学生们对其领会,教学要求也就不能达到,学生们的专业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提升。
2、新时期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具体的措施概述
目前口腔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教师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第一条措施就是对目前口腔医学教学课程设置环节进行改革。我国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这和人们的健康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口腔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且口腔问题很难被病患们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口腔疾病的预防是有很强烈意识的。想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应该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最基本的改革。原有课程对口腔疾病或者患病人群分析的246 l养生保健指南2019.47不适很透彻,改革就可以从这方面人手,增添一些老年口腔疾病治疗,儿童口腔医学治疗等。另外,对于口腔疾病急诊也应该设置一些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也不光是增添课程,对于有重复教学内容的课程应该进行适当的删减,想要强化口腔医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就应该多设置一些口腔专业实践课,强化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强化专业知识。课程设置的目的也不光是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条措施就是创新口腔医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医学本身具有比较强的特殊性,这既是一门经验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学科。医学专业需要背诵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腻烦心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需求和心理压力,适当为学生们减压,在教学方式上也要创新。尽量使用学生们接受程度较高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们对口腔医学更有兴趣。直观的教学模式也能让学生们更好的记忆课程的内容,而且能避免重复教学。
第三条措施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探索技能。创新思维和科技探索技能都是学生们应该具备的技能,口腔医学设备和方法都有比较大的改革上升空间,学生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口腔问题来思考更方便的、痛苦程度更小、更快速的治疗手段。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灌输型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型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口腔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
3、结语
我国口腔医学正在不断发展,人口政策给我国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时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口腔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所以口腔医学教学应该进行不断的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水平。更高的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无论是实践基础还是理论知识都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只有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让我国的口腔医疗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
[2]覃迪生,陈涛.口腔临床药物学教改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8,No 360(18):246-247.
[3]王腊梅,徐江,张春军,etal医学院校基础实验技术人员临床进修之体会以口腔医学为例[J].农垦医学,2017,v39(05):98—101.
曹玲玲.新时期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9,(47):246.
分享:
军医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涵盖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这一职业既要有兵者的勇武和担当,又应有医者的仁心和使命。就军人身份而言,一不怕苦、二 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镌刻在军旅生涯中的血性基因, 必须代代赓续传承;就医生身份而言,救死扶伤、敬 畏生命的永恒誓言是铭刻于医学职业中的精神密码, 需要时刻谨记践行。
2024-12-24“第二个结合”克 服了国内外长期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轻视和 对中华文明的偏见,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和理论论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为科学 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指 导,也为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 支撑。
2024-12-24随着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互联互通成熟度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医疗大数据利用与共享日益频繁,数据已成为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资产。医疗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医疗数据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或泄露,势必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医患双方的隐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2024-12-03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范围,是综合性的防治保健基层医疗系统[1]。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中医临床医学学科。
2024-11-22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2024-09-23新入培住院医师从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需要适应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岗前培训对他们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岗前培训又称始业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和入专业基地教育,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层递进[2-7]。其中,入专业基地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4-08-15口腔医学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和演示技能操作,教学方法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口腔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知识点多、操作困难等特点,因此学生常常反映课程知识抽象、零碎、难以掌握。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2024-08-06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是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综合能力[1],也是当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科护士作为医院产科的重要力量,其核心能力对于护理团队、护理学科及产科事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024-08-05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强调,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4-07-30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反映所在地区和国家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均衡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是关键。
2024-07-29人气:12915
人气:6898
人气:4071
人气:2687
人气:261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期刊人气:1781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6763
国内刊号:12-1206/G4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