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的科研培训需求,组建培训方案制订小组,构建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师资遴选标准、培训方式、培训质量控制。于2021年5—11月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进行培训,采用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估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统计培训前后一年内护士的科研成果数量。结果 培训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显著优于培训前(P<0.001),科研成果数量也多于培训前。结论 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护理实践活动的过程[1]。开展护理科研对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显示,我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普遍较弱,科学有效开展护理科研活动的能力较差[3,4]。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科研能力培训方法,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是当务之急。工作任务导向法起源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培训内容围绕任务展开,学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能更好地评价学习效果。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5]。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并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自愿报名参加本项目;(2)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从事临床工作3年以上。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培训期间请假超过3次。本研究共纳入30名护士,女26人;年龄24~38岁,平均(29.93±4.65)岁;工作年限3~17年,平均(6.78±4.61)年;第一学历:本科22人,大专及以下8人;职称:护师22人,主管护师8人。
1.2 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构建
1.2.1 护理科研培训内容和方式需求调查
采用自制的护理人员科研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培训内容、方式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员很少接受科研培训(93.33%);培训内容需求依次为研究设计和分析资料(100.00%)、申报课题(96.67%)、撰写论文(90.00%)、选题(86.67%)、收集资料(83.33%)和检索文献(73.33%)。培训方式需求以线下培训、工作坊、专人指导为主。
1.2.2构建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
(1)组建培训方案制订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院内循证科研专科学组组长、护理研究生共5人组成培训方案制订小组,通过小组会议讨论确定培训方案。
(2)确定培训目标。
以促进临床护士科研产出为培训目标,以任务为导向,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使其掌握开展护理科研必备的基本方法。课程结业考核要求为单独完成一份课题申报书。
(3)培训内容(见表1)。
联合护理专家和护理研究生团队撰写护理科研培训内容初稿,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将培训内容划分为护理科研选题、文献检索和文献管理、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标书撰写与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与投稿七大板块,实操内容包括Endnote、Revman、SPSS 3种软件的操作。
(4)培训师资遴选。
由主持过科研项目的高级职称护理专家或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担任培训教师。
(5)培训方式。
采用课堂教学+PBL教学模式,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固定培训时间方便临床排班,周三或周五14:30—17:30,每次培训4学时,2021年5—11月展开培训,共培训14次(48学时)。
(6)培训质量控制。
培训后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学员意见,包括授课内容是否符合预期,是否更新了以往的认知,教师授课是否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以及对课程的建议。建立护理科研智囊团微信群,分享学术会议资讯、科研相关文章,每个月定期召开线上会议,解答学员疑问。
1.2.3 评价指标
(1)科研能力:采用潘银河[6]设计的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估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该量表包含问题发现能力(3个条目)、文献查阅能力(5个条目)、科研设计能力(5个条目)、科研实践能力(6个条目)、资料处理能力(5个条目)及论文写作能力(6个条目)6个维度,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无法做到”到“完全能做到”依次计0~4分。量表总分120分,<41分为低水平,41~<81分为中等水平,81~120分为高水平,得分越高,科研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1。
(2)科研成果:分别统计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培训前一年内)、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培训后一年内)参培人员的科研成果,包括撰写论文、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立项课题、申报专利、新技术新项目、循证实践几方面。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内容
2.1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比较
培训后,临床护士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6个维度得分比培训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低水平,培训后处于中等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2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科研成果比较
培训后,临床护士取得较多科研成果,在论文、课题、专利等方面的项目数明显增加,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成果比较
3、讨论
3.1 开展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的意义
护理人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所有护理人员都应当适当参与护理科研活动[7]。科研能力培训可以帮助临床护士掌握科研方法和技术,促进护理领域科研创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增加护士职业发展机会,增强职业价值感,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推动护理专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已超过70%,护士队伍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但临床护士科研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8]。本研究中,临床护士科研实践能力和资料处理能力维度得分较低,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临床护士对研究设计和分析资料的培训需求最强烈,与王霞等的研究结果一致[3]。提示科研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是临床护士开展科研的薄弱点,有必要加强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方面的培训。
3.2 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
本研究显示,培训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培训前(P<0.001),提示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本研究纳入的学员参加科研培训的机会较少,且未经过系统化培训,对科研的认识片面,与葛玉荣等的研究结果一致[9]。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有明确的培训目标,采用课堂教学+PBL教学形式,线下、线上相结合,可最大限度保证培训效果。研究显示,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提升学员参与度,调动学员积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员面临的科研相关问题[10]。同时,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工作坊形式手把手指导学员学习开展科研的必备技能,包括操作文献管理软件、统计软件等,注重培训的实操性,课后再辅以练习题,有助于学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本研究注重培训质量,实施全程化管理,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实时解答学员疑问,在每次培训后收集学员意见并不断改进,保证培训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总分虽有所提升,但仍处于中等水平,原因可能为,参与培训的大部分护士科研基础较差,科研经历较少,对培训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培训效果有限。有研究显示,进行护理科研培训时应考虑培训对象的科研水平,采取分层培训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11,12,13]。提示未来可探索基于分层的任务导向科研培训模式,促进临床护士科研水平提升[14]。
3.3 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有助于促进临床护士科研成果产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临床护士在论文、课题、专利、新技术新项目、循证实践方面取得较多成果,表明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能够促进临床护士科研成功产出。本研究要求学员培训前制定个人目标,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课题申报书。这是因为通过撰写课题申报书可系统训练临床护士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临床护士确定科研问题、创新性地进行选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制订研究方案,进而培养临床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可促使临床护士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如申报专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循证护理实践,进而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而在临床上进行护理科研实践、收集数据、撰写论文,也进一步促进了成果产出,形成了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具有培训目标明确化、培训课程系统化、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管理全程化的特点,可有效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值得临床借鉴。
表2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参考文献:
[1]肖顺贞.护理科研实践与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周玉梅,徐惠丽,彭剑英,等.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坊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4):60-62,73.
[3]王霞,李秀云.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0,35(18):87-89.
[4]梅碧琳,张慧敏,梅碧琪.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8,16(21):2671-2673.
[5]高畅,刘娅.“任务导向项目培训法”培训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1):141.
[6]潘银河.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7]聂琴.互联网+行动研究法在急诊护士中医护理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7):71-74.
[8]路利杰,李丽,张春慧.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143-146.
[9]葛玉荣,闫树英,赵丽丽,等.行动研究法在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75-79.
[10]周苏梅,曾志,陈敏,等.基于PBL教学法的体验学习圈在高职实习护生科研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9):75-78.
[11]王梦荷,闵利,李亚玲.基于系统控制论的护理科研培训在在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33-436.
[12]邱艳茹,万永慧,沈月,等.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分层培训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20,35(18):96-98.
[13]马珂珂,丁四清,钟竹青,等.临床护理科研小组分层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91-94.
[14]成连春,张有文,罗雨田,等.基于任务导向的临床医护人员科研能力培训效果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31(3):387-392.
文章来源:吴丝丝,彭习兰.基于任务导向的科研培训模式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1):148-151.
分享: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2024-09-23新入培住院医师从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需要适应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岗前培训对他们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岗前培训又称始业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和入专业基地教育,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层递进[2-7]。其中,入专业基地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4-08-15口腔医学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和演示技能操作,教学方法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口腔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知识点多、操作困难等特点,因此学生常常反映课程知识抽象、零碎、难以掌握。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2024-08-06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是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综合能力[1],也是当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科护士作为医院产科的重要力量,其核心能力对于护理团队、护理学科及产科事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024-08-05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强调,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4-07-30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反映所在地区和国家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均衡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是关键。
2024-07-29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不断加强医教协同,我国多学科、多层次的医学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1]。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层次不断优化升级,学校与医院之间在医教协同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2]。
2024-07-29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自身因素和与之相关外在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形成的动态过程,最明显的转变在临床实习期[2-3]。研究表明,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能使护生缓解实习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并很快地适应和融入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护生职业认同[4]。
2024-07-25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课程[1],开发模块化工作任务,对标实际生产需要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来设计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07-18随着社会对医疗健康需求的增加,医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急需创新和改革。新型医教研协同课程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可以促进学校、医院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高效的医教研一体化教学体系。这种协同模式有助于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更好地适应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
2024-07-16人气:4646
人气:3947
人气:2402
人气:1360
人气:9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期刊人气:233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3181
国内刊号:61-1507/G4
邮发代号:52-133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