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中职卫校主打专业是护理专业,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解剖教研室教师通过提升教师思政能力、以学生主体、深挖教材思政元素及拓展教育等途径进行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实现学生立德为先,为社会培养德才并进、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劳动型和技能型人才,达成树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所以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任务,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最基本的途径。中职卫生学校主要专业是护理专业,其根本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型和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解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走进医学殿堂大门的敲门砖,所以解剖学课程思政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尤为重要。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的原则,本室根据解剖学师资状况、护理专业生源情况、解剖学教材内容、拓展教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施。
1、提升解剖学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以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导者,其本身的思想政治高度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深度[2]。所以解剖教研组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政能力,以集体学习、讨论、讲座、实践等形式,总结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应包含以下几个特点:课程思政理念先行、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与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利用资源共享、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协同合作、持续改进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要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取得充分的联系,及时了解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及国家政策等大政方针的变化。解剖学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课程思政知识储备,才能发挥课程思政中的主导作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服务于社会的优秀护理人才的重担。
2、以生源分析为前提的凸显学生课程思政主体地位
党的二十大指出: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要求。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我们必须对生源加以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确定不同内容的课程思政,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护理专业的生源可谓五花八门,大部分为初中应届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社会成员、高中毕业或大专毕业生;她们知识储备、年龄层次、学业需求差异非常大,少部分还具有抽烟、打架、谈恋爱等坏习惯,以及自卑、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但是她们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比较突出。所以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依据“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解剖学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并相信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3、深挖教材思政元素以提升育人效果
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它还是德育的载体,发挥着育人功能。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他决定着学生是否能系好从事护理专业的第一粒扣子。所以我们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从而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
3.1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可。中华民族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能增强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也能够增加我们的历史自豪感。如绪论内容解剖学发展史中提到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晋代的《脉经》、《甲乙经》;宋代宋慈的《洗冤录》;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等。这些优秀的医学典籍和所记载的医学实例及蕴含的医学精神会深深的扎根于每个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使她们在后面的学习及工作中既是传统医学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播者。
3.2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家国情怀
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不仅是个人内在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我们社会和谐、进步的力量。如:学习肺的解剖结构时,借助肺的功能提到疫情时期,一批批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到疫区进行医疗服务,被称为“最美逆行者”。通过这样的实例,不仅把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家国情怀融入到护理学生的精神血脉,而且坚定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3.3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人之可畏,不可不畏”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保持敬畏和警惕,不能肆无忌惮。其核心是敬畏生命。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最好的敬畏教育就是大体老师,大体老师又称为“无语老师”。他们如夏花般绚烂、秋叶般静美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延续,让医学生感触生命的厚重与庄严[4]。所以每一次上实验课,所有学生都要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3 min,而且上课期间不允许任何人进行拍照及传播,使学生对遗体捐献者表达最诚挚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并能使学生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得到重塑。这种生命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定能坚守道德底线、做人原则及恪守医德,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的时候,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越雷池。
3.4 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医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人,医学的本质属性包含人文性[5]。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护理需求及模式的改变,对护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护士人文素质的高低和人格是否健全决定着她们在工作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医患沟通能力、优质的护理工质量以及缓解医患矛盾的能力。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例如学习视器这一节的时候,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查阅及讨论白居易《眼病二首》这首诗,问题:①从诗中判断白居易得了什么眼病?②他的眼病有哪些表现?③诗中涉及到哪些人给他分析或治疗眼疾?他们分析的病因是什么?建议方法是什么?用了哪些药?③如果白居易穿越而来,你如何和他沟通及?如何讲解病情、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这个课前问题不仅包含大量医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理心、自我认知等,进而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开展课程思政拓展教育以强化育人功能
为了强化思政课程效果,我们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思政拓展活动。如;①牢记清明节、端午节、国庆日、抗战纪念日等,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爱国、爱家的情感;②通过祭扫烈士墓、观看红色影视,使学生体会“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的含义;③墙壁粘贴医学名人图片及简介,如:屠呦呦、林巧雅、南丁格尔、金韵梅等,不但能营造浓厚的的医学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敬仰之心及求知欲;④观摩养老院及残疾人康复治疗中心,不但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有助于护理职业意识的养成。
5、课程思政效果及展望
从2016年到至今,我校在“不应大谈思政教育,忽略了专业课教学”[6]的前提下,把课程思政纳入到各专业课程体系。解剖教研室教师采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课程思政,使学生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立德树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思政素材和课程内容联系牵强,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深等。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及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等。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护理学生,使她们心中有国、眼中有爱、腹中有才、肩上有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付秀美,张乘云,刘东慧,等.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方法路径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22,44(2):176-179.
[2]周小敏,江进荣,谢立平,等.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初探[J].解剖学研究,2023,45(4):397-398
[3]董为人.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J].解剖学杂志,2020,43(4):275-279.
[4]付秀美,张乘云,刘东慧,等.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方法路径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22,44(2):176-179.
[5]赵国军,陈筠,江婷,等.多途径实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8):13-14.
[6]李晓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以“学习动机”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4):93-96.
基金资助:2021年辽宁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文章来源:张春华.以“立德树人”为指引的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思政[J].解剖学研究,2024,46(03):293-295.
分享:
军医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涵盖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这一职业既要有兵者的勇武和担当,又应有医者的仁心和使命。就军人身份而言,一不怕苦、二 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镌刻在军旅生涯中的血性基因, 必须代代赓续传承;就医生身份而言,救死扶伤、敬 畏生命的永恒誓言是铭刻于医学职业中的精神密码, 需要时刻谨记践行。
2024-12-24“第二个结合”克 服了国内外长期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轻视和 对中华文明的偏见,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和理论论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为科学 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理论指 导,也为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 支撑。
2024-12-24随着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互联互通成熟度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医疗大数据利用与共享日益频繁,数据已成为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资产。医疗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医疗数据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或泄露,势必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医患双方的隐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2024-12-03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范围,是综合性的防治保健基层医疗系统[1]。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中医临床医学学科。
2024-11-22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2024-09-23新入培住院医师从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需要适应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岗前培训对他们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岗前培训又称始业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和入专业基地教育,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层递进[2-7]。其中,入专业基地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4-08-15口腔医学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和演示技能操作,教学方法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口腔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知识点多、操作困难等特点,因此学生常常反映课程知识抽象、零碎、难以掌握。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2024-08-06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是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综合能力[1],也是当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科护士作为医院产科的重要力量,其核心能力对于护理团队、护理学科及产科事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024-08-05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强调,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4-07-30人力资源是卫生服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反映所在地区和国家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均衡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是关键。
2024-07-2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
期刊人气:2698
主管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450
国内刊号:14-1364/R
邮发代号:22-285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