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涉农且应用性强的特点,充分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并与课程相关知识点有机结合,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机渗入课程教学.在思政知识点激发学生热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以教师科研课题、最新研究前沿、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学竞赛为载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实现课程的研教融合.采用思政元素、专业知识和创新训练的融合,在有机融入思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思政教学功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伴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三问”的提出[1,2],首当其冲就是面临“为谁培养人”问题.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了高校课堂教育的必须内容[3].因此,立足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学科发展重大事件等深入发掘思政资源,并以合适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4],对专业课程教学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常态,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5].因此,在思政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有机融合,并进一步发挥思政元素的作用成了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课题[6].
“园艺植物病理学”为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该课程的特点是病原过多、病害繁杂[7,8],各种病害发生的机制不够清楚,且综合防治策略制订较困难.对此,本课程组基于病害三角构建了淮北地区主要作物的课程教学体系[9],通过辐射式设计突出教学重点[10],并采用多维度改革突破课时限制[11],有效延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该课程应用性强和前沿知识更新快的特征为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和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思政背景下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研教融合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设计
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为两条线,如将二者分割开来,生硬的说教法难以在讲授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效传输思政理念[12].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1 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针对该课程涉农涉病的特点,课程组从历史重要事件、科学家故事、研究前沿、时事热点、国家政策、法律道德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开展了思政资源的深入挖掘.基于上述思政元素重构思政背景下的“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体系,发挥思政教育的激发效应.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根据时下热点实践动态调整和融入思政元素,以新进相关热搜内容和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思政要素形式为网页链接、视频、文献讲解、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结合线上班级和线下课堂,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传授给学生.尤其注重增加当前青年学生热衷的形式,如短视频等.例如在讲授病害综合防治章节抗病育种部分,提前在线上班级增加热门综艺“你好生活”拜访育种家程相文视频,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和“一生只为一件事”的大国工匠精神.以此,通过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结合线上线下及课堂内外的多重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我要告诉你”转变为学生的“我想学什么”.以此类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让课程思政变得有趣、有温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2 思政资源融入设计思路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13].因此,在挖掘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科研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其与专业知识的有机地融合和传授.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较广,病害繁多.根据课程组前期实践,以“病害三角”为主线串联,将总论部分各章节归于病害三要素——“病原”“寄主”和“环境”.根据具体章节,选择合适的思政资源(表1),以专题、线上班自学+课堂讨论、隐性渗入或画龙点睛等方式,在专业课内容学习中有机传授.由于病害种类过多,前期课程组构建了各论部分的“辐射式”教学模式,以重要的果蔬和蔬菜为代表,辐射到其他园艺植物.针对各科园艺植物特征,选择相应的思政资源有机整合.例如蔷薇科部分,推荐同学们观看电视剧《太行赤子》,了解“太行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为苹果奉献一生的事迹;在葡萄科部分,介绍淮北市葡萄文化节,以身边的实例让同学们了解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此在有效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三农”精神、辩证思维、哲学观、职业规划等思政目标.
表1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2、研教融合实践
在上述表1所列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合设计激发学生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师的科研内容、最新研究前沿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科研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及生命科学竞赛等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和教学效果.
2.1 教师科研课题在学生科研实训中的应用
植物病理学研究涉及包括病原菌鉴定、生化酶学、基因功能分析、代谢物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技术.这些实验技能与园艺植物病理学课本中相关理论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学习掌握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课程组由1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和2名讲师组成,科研项目聚集于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植物源农药、药用活性成分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课题组研究方向与园艺植物病理学研究所需实验技术契合度高,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提高其实验技能,同时促进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例如,针对综合防治章节的抗病育种部分,在融入育种家程相文教授一生育种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组,参与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级黑糯玉米组织培养能力评价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通过参与该项目,学生们较好的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转基因检测技术激素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验技能.在指导学生参与淮北地区药用植物王枣子提取物在农业病害防治上的应用课题中,成功发现王枣子有效成分王枣子甲素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等病原菌繁殖.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活性成分提取、病害防治等技术,而且深入领会了植物源农药的真正含义和应用价值.通过类似的科研训练拉近了书本知识与科学研究的距离,培养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
2.2 领域前沿知识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在人类历史早起就有植物病害的记录,但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马铃薯疫病后植物病理才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14].作为一门历史不足200年的年轻学科,很多知识点都还未研究透彻.随着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会出现书本知识滞后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补充相应的最新研究前沿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不同植物科学公众号几乎每天都会推送植物病理学研究相关最新论文,这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植物的抗病机理是重要的内容.寄主植物的免疫系统涉及免疫识别、信号传导和实施防卫等3个层次,使得学生容易混淆.在2022年春季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恰逢南京农大王源超教授和图宾根大学Thorsten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综述文章"Evasion of plant immunity by microbial pathogens"[15],该文详细介绍了病原菌的效应子介导的逃避植物免疫策略.通过在线班级上传论文和公众号中文文章,作为一项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学习,然后在课堂讲授这部分让大家充分讨论,加深了对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的理解.
2.3 创新创业训练在提升学生科研素质中的应用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理解国家实施“双减”(减肥减药)工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方面开展项目设计和申报.基于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申请书撰写、数据统计分析方面的能力.考虑到当前农药过量使用对农产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指导学生探索新型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包括抗病性)的研究.例如,指导学生以“二氧化氯延缓烟草衰老的研究”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结果以项目主持人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16],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
基于学生主持创新创业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省级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和科学探究类),进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以此,将一学期内48学时的园艺植物病理学学习时长大幅度拓展,并凝聚很多同学在该领域继续深造,成长为高级专业人才.
3、研教融合改革效果
前期本课程组已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科研训练,有效延长教学时长,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10].本研究发现将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有机渗入,并引导学生参加相关创新训练能显著拓展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3.1 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开展一些列教学改革研究,建立了基于“病害三角”的“辐射式”教学思路,并结合思政元素和创新教育构建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此外,积极参加“分子生药学继续教育项目暨全国第九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等相关会议,不断提升自身学术视野和教学技能.主持完成安徽省教研项目和淮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各1项,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程和淮北师范大学思政示范建设课程.
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2015和2016连续两年获淮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课程组教师还获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励等多项奖励.
3.2 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学生在以植物病理学相关课题主持申报并获批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执行能力,加深了对园艺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参与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安徽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生命科学相关竞赛活动.其中以重要的病原菌病毒的脱毒防治为切入点,开展外植体消毒中环境友好消毒剂的应用,“绽放吧,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另外学生还获得安徽省生命科学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大学生标本大赛省级奖励1项.数十人进入国内顶尖植物病理研究机构和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结语
在思政背景下,本课题组开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园艺植物病理学的融合教学研究.通过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植物病理学研究相关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课程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在课程组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支撑下,有效拓展了思政元素的激发功能,实现了有效的研教融合,成功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锋.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三问[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5-8.
[2]郝贵生.社会主义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08):89-90.
[3]陈邵涛,张欣,仲崇文,等.课程建设视域下高校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10-111.
[4]陈福娇,程露露,王薇,等.研教融合在化工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探索[J].山东化工,2021,50(19):245-246.
[5]刘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优化路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74-76.
[6]常晓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128-129.
[7]王丽丽,日孜旺古丽·苏皮,赵莉,等.“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03):125-127.
[8]杨成德,薛莉,薛应钰,等.新形势下“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93-195.
[9]段永波,赵丰兰,李桂萍,等.基于淮北地区果树病害的“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1):92-96.
[10]段永波,赵丰兰,李桂萍,等.辐射式设计在"园艺植物病理学"各论教学中的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2):55-59.
[11]段永波,赵丰兰,薛涛,等.多维度改革构建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体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03):93-96.
[12]关诗雯,袁野.新时代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6):96-102.
[13]李永胜.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J].政工学刊,2017(11):76-77.
[14]刘宗善.世界植物病理学的专门期刊和有关连续性出版物[J].农业图书馆,1984(01):62-67+61.
基金资助: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建设项目(2020SJJXSFK2133); 淮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1zlgc050);
文章来源:段永波,赵丰兰,薛涛,等.思政背景下“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研教融合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9):102-105.
分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见的蔬菜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一些特色的野菜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薤白是药食两用植物[1],鳞茎部分可入药,全株皆可食用,味道香辛嫩爽,其地下部分鳞茎洁白晶莹,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2-5],具有开味、健胃、顺气、去腥等多种作用。
2024-11-12为适应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有“厚实的园艺植物育种学相关基础理论和扎实的育种专业技能”的三农人才,笔者在分析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学情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2024-09-08伴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三问”的提出[1,2],首当其冲就是面临“为谁培养人”问题.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了高校课堂教育的必须内容[3].
2024-09-05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高校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是高校的根本任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4-09-03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众多工业区域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景观作为工业活动的直接产物,其生态修复不仅关乎区域生态平衡,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花境植物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在工业景观生态修复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2024-09-02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首先发展起来,美国学者Spady[1]曾对其进行了清晰描述。由于该理念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广泛认可,为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24-09-02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其现代化进程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指出“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
2024-08-12随着城市化的冲击,社区逐渐呈现高密度的发展趋势,自然景观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逐步脱离。为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感知需求,城市绿地的建设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而许多园林景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生硬照搬西方园林的造景手法,使其丧失了地域性的特征。在景感生态学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将人的感知放在了第一位。
2024-08-06认识观赏主要是指被人们熟知和利用的花卉植物品种资源;资源技术包括引种驯化、品种培育、栽培生产、植物景观营建以及需要花卉植物实体直接参与的造型设计等园艺、园林技术[6];社会应用指与花卉有关的社会机制、活动方式、思想观念、心理习俗、社会影响及其历史过程[5]。
2024-07-16领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葫芦岛凌云企业集团,坐落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高桥镇赵家沟,该公司创建于2012年3月,企业注册资金5 000万元,是一家以农业种植、养殖及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化农事企业。为实现果业转型升级目标,树立现代果业科技样板。
2024-06-25人气:7412
人气:5956
人气:5281
人气:5053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园艺学报
期刊人气:272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13-353X
国内刊号:11-1924/S
邮发代号:82-471
创刊时间:196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0.9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