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静脉用药做为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起效迅速,不良反应也更加显著。因此,对于静脉用药的适宜性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抗肿瘤药物,但在日常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审方工作中却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用药问题,好在其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为此开展了此次研究,分析当前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静脉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44
0
在肿瘤病房内实行小组化管理,一方面能增加护士的积极性和热情,不仅能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用药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沟通交流能力,也使得肿瘤房内的药物使用安全制度更加地规范化和完善,对于护士和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26
化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一个重要方法,能有效控制病灶发展,延长生存期。但是所用药物副作用明显,易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反应,尤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化疗依从性.不利于化疗的顺利开展。临床上一般应用西药治疗,但疗效不一,且不良反应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临床研究深入,中药在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治疗中显现出良好效果,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493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果表明,全球因肝病导致的死亡病例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占比已上升至第5位,而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占DILI的20%~25%,防治DILI早已成为研究重点。治疗DILI可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改善肝功能。临床医师为预防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导致的肝损伤可能会常规给予保肝药,这不仅增加了药品毒副作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干扰化疗药的疗效。
515
近几年,由于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抗肿瘤的新药随医药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加大了对药物使用的难度。抗肿瘤药物通常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药物的错用往往易引发众多药源性疾病。故如何合理用药,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医务人员需高度重视。
377
肾脏恶性肿瘤是全球第十二大常见肿瘤,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占所有肾癌病例的90%~95%。手术是早期肾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术后20%~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还有30%左右的患者术后虽无局部复发,却出现了远处转移。肾细胞癌对放、化疗具有高度抵抗性,免疫治疗有效率极低且有明显副作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晚期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358
对蝉花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野生蝉花,还是人工培养的蝉花菌丝体、子实体及从中分离得到的蝉花多糖等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对人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细胞系,小鼠肉瘤、结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还不够清楚。
856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体发病因素与饮食、遗传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现阶段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均出现明显变化,结肠癌的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治疗晚期结肠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具体术式包括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等,对于高危Ⅱ期结肠癌患者及Ⅲ期结肠癌患者需实施术后化疗,以此来降低肿物切除后复发的风险。
236
黑色素瘤的基因突变发生率比较高,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BRAF、MAPK和NRAS等,其中BRAF是一种原癌基因,约50%黑色素瘤患者携带BRAFV600E突变。BRAF突变后可激活RAS/RAF/MEK/ERK通路,从而促进肿瘤发生。虽然黑色素瘤在早期局部发现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转移性黑色素瘤在治疗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649
胃癌是肿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50岁男性群体,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同时伴有食欲缺乏及消瘦等症状。根据最新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肿瘤疾病的常用方法,且效果理想,但为了改善手术预后效果,达到减轻患者疼痛及提升镇静效果等目标,需合理使用麻醉药物。
124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我国治疗性重组生物制品的重要产品之一,为小容量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放疗、化疗以及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安进公司生产的rhG-CSF首先于1991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目前我国有15家制药企业生产rhG-CSF,10个规格,69个批准文号[2]。国内生产的rhG-CSF均由含hG-CSF基因质粒的大肠埃希菌表达,经发酵、分离、高度纯化后获得原液,再经制剂和分装等工艺获得成品。
654
本文精选了肿瘤治疗过程中相关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的论文题目,涉及中医方剂,西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等多种用药情况,更多临床用药相关题目或肿瘤相关题目,可参考本网站的其他文章。1.清肝化瘀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2.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非小
403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2位,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本课题组在既往临床工作中采用改良DCF方案(紫杉醇、顺铂、TS-1)多途径给药治疗伴有腹膜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其中顺铂采取了腹腔给药的方式。现将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接受此方案治疗的77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523
辛伐他汀(SIM)是一个经典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辛伐他汀能够降低病人肿瘤的发病率,甚至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率,进而引起研究者们广泛兴趣。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具有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在体内外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能够增强肿瘤放化疗的敏感性。目前辛伐他汀已被用于多项癌症病人的临床治疗研究。
443
化疗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但严重副作用和疼痛使许多患者倾向选择口服药物治疗,化疗中需注意NSCLC最常见转移途径,当NSCLC出现头痛、恶心时常提示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多为脑转移,骨痛或血钙升高常提示出现骨转移等;盐酸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奥西替尼等均为治疗肺癌的靶向药,而奥西替尼作为第三代肺癌靶向药对晚期NSCLC有较好治疗作用,但其在国内应用报道仍较为少见。
323
影响因子:1.207
影响因子:0.962
影响因子:1.918
影响因子:1.435
影响因子:3.299
影响因子:1.12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