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前采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ICU综合征的产生何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则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采用ICU环境压力源量表比较两组患者从神经外科ICU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时的压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住神经外科ICU的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ICU环境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在ICU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采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患者术后入住ICU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缓解,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减小,入住ICU的天数缩短。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则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采用ICU环境压力源量表比较两组患者从神经外科ICU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时的压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住神经外科ICU的天数及护理满意度。
1.2.1 ICU环境压力源量表(ICUESS)
该量表共包括42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压力越高。护理人员可在患者从神经外科ICU转入普通病房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向其发放该量表并完成评价。
1.2.2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且病情稳定后发放给患者,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护理满意度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ICU压力评分、ICU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ICU环境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在ICU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ICU压力评分、ICU住 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术前综合护理干预
3.1 制作ICU入室告知手册
由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护士长及本科室工作时间超过5年、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共同编制ICU入室告知手册,并录制影音短片。介绍神经外科ICU环境、各种仪器和设备功能及医护团队,患者在颅内肿瘤术后进入ICU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不良反应及配合方法。
3.2 术前宣教
患者确定手术日期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利用编制好的ICU入室告知手册及影音短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神经外科ICU的环境、各种仪器设备及医护团队。告知其颅内肿瘤切除术后进入ICU的原因及必要性。向家属介绍ICU的探视制度,告知其需准备的用物等。教会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如术后可能带回的引流管道、约束带的作用,可能引起的不适,以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入住ICU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消除其疑虑及恐惧感。
3.3 加强评估
有调查显示:国内颅内肿瘤患者多呈现焦虑、抑郁、愤怒向内的C型行为特征[1]。此类不良情绪状态可导致术后疼痛、出血和伤口愈合延迟等不良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起即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表现出明显焦虑、抑郁、恐惧的患者重点观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给予理解。告知患者我院神经外科拥有一个专业、成熟的医护团队,并向患者介绍预后较好的患者共同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ICU是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在给患者提供各种有效的救治外,各种仪器的报警噪音也使得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尤其在麻醉未清醒或镇静剂使用期间,大脑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极易产生多种幻觉,从而诱发ICU综合征[2]。本文采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制作并向患者ICU入住告知手册,为其播放录制影音资料,向其介绍ICU环境、各项仪器设备及医护团队等,告知患者术后进入ICU可能携带的管道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患者对神经外科ICU的陌生感,对入住ICU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入住ICU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缩短了患者入住ICU的天数,降低了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英昭,陈晨.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5(8):134~136
[2]邓秋燕,曾华志.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1):12~14.
窦晓南.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13.
分享: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进展期NSCLC对患者的威胁较大,治疗不佳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3]。进展期NSCLC无法进行手术干预,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干预方式之一[4-5]。及时有效的疗效评估对于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有重要作用。
2025-03-18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细胞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盆等部位,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且由于软骨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1-2]。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软骨肉瘤进行手术治疗后的复发及转移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情况不佳[3-4]。
2025-03-18近 30 年来,随着城市化率、老龄化率、超重肥胖率的上升等原因,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持续增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1. 2%,这其中 2 型糖尿病 ( 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占 90%以上。 与此同时,近几十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2025-02-07肝癌是全球死亡率排名第三的癌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占85%~90%[1-2]。目前,肝切除手术和肝移植能显著延长早期HCC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晚期患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3-4]。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迁移能力的间充质细胞的过程。
2025-01-08大鼠肉瘤基因(rat sarcoma gene,Ras)家族中K-Ras突变最为常见。Ras蛋白是Ras基因表达的产物,通过调节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GTP)与鸟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DP)的相互转化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Ras基因突变后,Ras蛋白构型发生转变,失去了调节能力,造成细胞不可控地增殖。
2024-12-19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肠外淋巴瘤类型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发生于食管、胃、小肠、大肠等部位[1]。
2024-12-17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 929万例,其中死亡病例996万例。癌症疼痛作为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2024-12-05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恶性疾病之一,因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易复发,再加上临床治疗中不可避免的手术创伤、放化疗毒副反应等,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躯体损害与痛苦,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沉重的打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心理痛苦,降低其生存质量。
2024-11-21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男性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五年生存率为65%,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女性高25%,且近年来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结直肠癌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2024-11-21肺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新增病例中,肺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第二,且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临床病理学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肺腺癌、肺鳞癌及肺大细胞癌三种类型。
2024-10-26人气:18475
人气:16541
人气:15881
人气:14588
人气:138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人气:15196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51
国内刊号:22-1370/R
邮发代号:12-116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