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卵巢早衰(POF,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是妇科病中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好发于40岁以前的女性,以闭经、促卵泡生成素(FSH)≥40mIU/mL、雌激素水平降低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为主[1]。据国外文献报道[2],随着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逐渐升高,全球POF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OF的全球发病率约0.9%~1.2%。治疗POF,西医常用激素补充疗法,虽对患者的症状有改善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且易增加女性患癌风险[3]。
118
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为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常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迁延而来,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不孕、异位妊娠、腹痛、反复炎症发作[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物理、手术等治疗措施为主[2],但治疗效果有限。祖国医学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医药的内外治法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62
节食后闭经是下丘脑功能障碍引起性腺功能降低导致的闭经,人体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及饱食中枢,当主体强制节食,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的正常运转被破坏,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过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紊乱,进而减退了卵巢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闭经[1,2]。
78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因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未彻底治愈、病情迁延所致,若不积极治疗,会引发慢性盆腔痛、不孕等一系列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1]。临床常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如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以达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和体征的目的,但老年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2,3]。
27
在现今疫情防控与健康中国建设整体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认可,接受与需求程度日益提高。在妇科病领域,中医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见微知著。其中的望闻切诊虽是医者自身水平的展现,但需要患者的主观参与;而患者由于知识水平限制,有时并不能在问诊中准确地描述自身症状。
82
崩漏是妇科临床的危急重症,发病比较普遍,容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还可能引起贫血等继发性疾病,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艾灸隐白穴治疗崩漏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价廉易行,受历代医家青睐。
7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目前常见的内分泌生殖疾病之一,在育龄期女性中患病率达10%~20%[1],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少、月经稀发、闭经等),并伴有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多囊样改变,其中排卵障碍是导致PCOS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2],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
30
产后恶露不绝一般指女性产后阴道持续或间断有血性物质流出,时间超过2周,早期诊治非常重要。传统医学认为女性以血为用,长期恶露不绝会加重经血损耗,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血虚气弱,气能行血,气虚无力行血,反之加重血瘀,长期以往病情进一步加重,产妇也会落入元气受损的结局。
32
慢性盆腔炎(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CPID)是发生在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并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带下量多、月经不调、受孕困难等。现代医学认为,CPID的发病多由炎性反应、组织缺氧等因素造成。
72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即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闭经、不孕不育、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及雌二醇(E2)水平降低。近年来,我国女性的POF患病率大约为0.3%~1.0%,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POF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影响。
22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疾病,是阴道正常菌群失调,发生混合感染所致,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均可能患病,尤其是性活跃期的妇女。此病通常会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和外阴瘙痒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尿道炎、膀胱炎和子宫内膜炎等,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在西医治疗中,通常采用口服或局部应用抗厌氧菌药物的方式,但长时间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扰乱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减少,从而对患者的康复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77
浙江中医药资源丰富,源远流长,学术流派众多,统称为浙派中医。浙派中医作为一个地域流派,在诊治同类疾病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本研究从“痛经”[1]这一中医优势病种入手,检索了1911年以前的浙派中医古籍代表作,摘录研读文献中以痛经为主症的论述及医案,总结浙派中医诊治痛经的病机特征及用药特点,以期推动中医学术流派经验传承与建设。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是指女性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或坠胀感,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者,或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疲乏、眩晕、头痛等,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1]。PDM是妇科就诊最常见的原因,影响50%~90%女性,其中一半的女性称其疼痛为中至重度疼痛[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所导致的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不孕等。EMs具有易于侵袭、种植、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远期癌变的风险[2],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全球患病率达10%~15%,临床需及早治疗以防止癌变。
28
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量不规律等。目前,临床针对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常采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炔诺酮片较为常用。炔诺酮片虽能调整患者月经周期,改善患者出血情况,但单一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停药后容易复发[1]。
17
影响因子:1.099
影响因子:1.433
影响因子:1.811
影响因子:1.314
影响因子:1.15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