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几年妇科肿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妇科盆腔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将肿瘤及盆腔、鼠蹊部淋巴结切除,并在术后进行放射治疗。但是目前此疗法会导致淋巴回流受损,部分患者术后会继发下肢淋巴水肿,发病率10%~20%。若不加以治疗,可导致肢体进一步肿胀、皮下软组织纤维化、感觉异常、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18
0
2型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受损,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占到了90%,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于其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20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该病发病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特点[1]。本病多为单侧发病[2],以患侧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额纹消失、口眼偏向一侧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患侧味觉消失、听觉过敏[3]。
28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其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即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与继发性痛经(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妇科肿瘤、急慢性盆腔炎等),中医称为“经来腹痛”“经行腹痛”,其中原发性痛经以寒凝血瘀证型最为多见。
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包括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针刺感、灼热感、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等,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1]。
21
脉痹作为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主要源于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具体而言,长期的肝、胆、脾等内脏功能失调可能是脉痹发病的重要基础。这些内脏功能的异常可能包括胆汁分泌障碍、肝脏代谢功能下降以及脾脏免疫功能失衡等,这些变化影响了循环系统的正常代谢和调节功能。
肌筋膜炎,又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是指因肌筋膜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累及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疾病,多因劳损、感受风寒、外伤而发病,以病变局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1]。当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与长时间保持颈部前倾、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有关。
31
中医学把在哺乳期发生的乳痈又称“外吹乳痈”,初起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此病易传变,如治疗不及时致脓肿形成则需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或切开引流,造成患者身心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后引起乳房变形,严重影响哺乳。
34
混合痔为同一点位,既有内痔,又有外痔,内外痔的静脉丛相交通,成为一个整体,齿线消失,该病主要病因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1],临床症状兼有内痔和外痔的2种特征。中国混合痔的临床发病率高达49.14%[2],目前痔的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其中湿热下注证占43.66%[3]。
带状疱疹对普通人群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3],前驱疼痛持续1~4d,红斑和水肿之后会形成成组的囊泡。痂在15d内形成,没有瘢痕或最小的瘢痕。胸肋间神经和眼部三叉神经最常受累[4]。部分患者出现疱疹后神经痛,日常生活受到干扰[5,6]。
25
人迎穴位注射法具有疗效稳定、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范刚启教授研读古籍,紧密联系现代医学理论,对梅尼埃病病机、人迎经穴效应、穴位注射复合药液进行深入思辨,创立人迎穴位注射法改善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案,发先人之未发,拓展人迎穴主治,推动穴位注射向科学化发展。现将范刚启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23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临床表现以运动缓慢、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特点,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多见于老年人[2]。功能性便秘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89%[3]。国际运动障碍协会曾将便秘作为PD的危险因素和前驱期研究性诊断标准之一[4]。
1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表现,可导致脊柱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造成社会经济负担[1]。
10
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可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得脂肪堆积于肝细胞中的过程更为容易。同时,高尿酸血症还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功能,对脂肪太酸酰转移酶等关键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2]。
8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痛为主要症状表现。调查显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率约为28%。由于初期炎性反应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其主要诱因在于免疫功能下降、再次发生炎性反应[3]。
13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811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0.383
影响因子:0.99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