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一种与卒中有关的病症,通常在卒中发生后经过3~6 个月后出现。这种类型的痴呆症状包括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化以及认知功能的下降[1]。该病会导致患者的记忆、思维、注意力、定向力以及执行力等认知功能全面退化,在我国发病率约占324/10万,但只有2%的VD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2]。
23
0
神经性耳鸣以患者主观持续或间歇听到嗡嗡声、哨声、蝉鸣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声音为主要表现,常伴随听力下降[1]。其常见病因有老年性耳聋、噪声性听力损失、耳毒性药物听力损失等[2]。精神紧张、极度疲劳、药物、身体疾病等都可能诱发该病[3]。由于颈内动脉、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等颈部或头部的动脉血流异常,导致耳部血流量增加或减少而引起耳鸣。
45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串疮”。临床表现以沿神经簇集分布疱疹和神经痛为主,免疫功能降低与带状疱疹发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着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1]。据报道,全球带状疱疹发病率为(3~5)例1 000人年[2]。
40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久远,认为该病属于“消渴”“脱疽”“脉痹”等范畴。临床实践证实,以辨证论治为依据的中医外治法,对促进创面愈合具有独特优势。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对糖尿病足的丰富临床经验,将糖尿病足分为红肿祛腐期、祛腐生肌期和皮肤生长期,针对不同分期给予相应的外治疗法。
61
高尿酸血症为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血浊”范畴;高尿酸血症出现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等表现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心悸”“关格”等范畴,现代中医多从“痰湿”和“湿热”辨治[1]。
42
痔病又名痔疮,是肛管皮肤下和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丛形成的静脉团,以局部出血、脱出、疼痛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认为,痔病多因各种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邪气下注大肠,瘀、湿、浊等阻滞而成。研究[1]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患有肛肠疾病的人数超过50%,痔病的发病率更是达到50.28%,为肛肠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疾病。
脑卒中作为一种危害极大非传染性疾病,其共同特征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在中医里属“中风”范畴,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等特点[1]。其中65%左右的脑卒中患者合并有偏身感觉障碍,包括感觉功能的缺失、减退及感觉过敏等[2],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根据其症状表现,中医学认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为“大肠疼痛、谷道痛”,应归属于中医学中“痛证”范畴。但因其发作受情志因素影响很大,与情志病中“脏躁、郁证”等病亦密切相关。目前中医学常采取口服中药疏肝健脾、解郁安神、活血化瘀或针刺、生物反馈、穴位注射等外治法,均有报道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但是仅有25%的IBS患者到医院就诊[1]。IBS发病率高,就诊率低,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2],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16
浮针疗法可通过疏通皮下结缔组织的结节和粘连,迅速改善患肌的痉挛与紧张度,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的目的[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汤方能够镇痛解痉,葛根汤可抑制原发性关节肿胀、继发性关节肿胀,与调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相关,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改变机体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颗粒数,提高防御功能[3]。
46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作为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增厚伴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据调查研究显示,有70%~80%的膜性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而20%的患者仅呈现为无症状蛋白尿现象。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上KOA。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胀痛(特点为起步痛、活动痛、负重痛、静息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肿大,骨擦感,肌肉萎缩[1]。
Ⅳ型心肾综合征,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在长时间肾功能衰退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干扰心脏生理平衡出现左心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心律失常等心功能衰竭症状[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8%[2]。
张磊教授,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获得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河南中医药事业终身成就奖。张老从医70载,理验俱丰,机圆法活,以“一理”应万变,创立了“动、和、平”学术思想。
5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IM)和(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Dys)/上皮内瘤变 (IN)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无典型及特异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认为,CAG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迄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措施和方法。
69
影响因子:0.383
影响因子:1.08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