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1]。该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四肢无力,或伴有肌肉萎缩。西医治疗方法包括丙种球蛋白、激素、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
32
0
少阳头痛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的神经系统疾病[1],传统医学属于“首风”“脑风”的范畴。临床多呈现为发作性的搏动样疼痛,常在偏侧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多伴有恶心、呕吐、惧声等症状出现。从经络循行来看,因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侧头部,故从经络归属当责之少阳。当前流行病学显示,我国偏头痛人数已接近1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69
失眠以睡眠难以启动或难以维持为主要特点,并伴有焦虑易怒、疲劳、记忆障碍等症状[1],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体内慢性炎症,增加心肌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患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2-3],对神经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健康造成威胁。
41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等引起脑水肿、颅内高压,进而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1]。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溶栓、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等治疗,但其易导致患者出现明显应激反应,加重神经功能损害,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或许可弥补其不足[2]。
36
中医药在改善ALS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8-9]。根据ALS典型症状如四肢、胸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痿证”范畴,现代医家多从脾肾亏虚及湿热论治,治法以健脾补肾[10-11]和清利湿热[12]为主。
51
情志为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情志异常致脏腑功能障碍、气血运行不畅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情绪症状及躯体症状,称为情志病。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神经症均为临床常见情志病。过伟峰教授牵头制定的《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提出,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等情志病多以情志刺激为始动因素。
6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影响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误吸和肺炎,临床上常采用神经营养支持类方式治疗,其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作用具有局限性,患者往往需要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机体功能。常规护理可确保患者的日常需求得到满足,而康复训练可以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吞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8
卒中后肢体麻木是由中风引发的后遗症,可将其归于“中风”范畴[1]。该病由大脑中枢感觉神经障碍或传导束受损所引起,属于肢体感觉障碍中感觉缺失或减退的范畴,以针刺感、触电感、疼痛等为主要症状。该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病程迁延,也会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34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由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主要表现为闭目露睛、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斜,可伴有患侧耳部疼痛、味觉减退或消失[1]。本病治疗不及时易遗留后遗症,因病位在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35
CO中毒的常见表现为四肢无力发软、头痛、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心脏停搏等心脑血管损害事件,甚至可引起死亡。CO中毒症状消失的第2~42天内会出现“假愈期”,期间大脑会出现弥漫性脱髓鞘改变,更有甚者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3]。
39
鼻饲干预需通过鼻腔把胃管置入食道中,将打成糊状的食物和水注入胃中以提供营养物质,因介入方式的特殊性,期间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相应的干预措施。据相关研究发现,中医湿热敷治疗方法可通过对相应中药的使用,有效促进肌肉舒张度的恢复,降低痉挛情况的发生,保证鼻饲的顺利进行[3]。
24
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多以药物结合康复训练以及针刺、中药汤剂等中医疗法为主,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但对于已离院的恢复期患者操作难度较大[2-3]。砭石疗法是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大小的砭具刺激特定穴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肢体功能恢复,且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应用价值已得到认可[4]。
21
脑卒中是指出血性或缺血性脑部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当前我国医疗水平下,病死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在致残率仍居高不下[1]。有资料显示[2],脑卒中患者中约有55%~75%出现偏瘫。脑卒中偏瘫是指一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需及时予以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吞咽功能训练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electricstimulation,NES)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然而,单纯依靠NES进行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实践中往往以多种手段综合治疗[4]。
目前全球的PD患者已超过600万[2-3],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PD的患病率达1.6%~1.7%,预计我国PD患者至2030年将超过500万,占全球PD患病人数的一半[4]。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对PD运动症状控制较为理想,但对于阻止该病的进展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且长期服药会导致药效减退或引发并发症等。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1.203
影响因子:1.079
影响因子:1.849
影响因子:1.05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