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CT在小儿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1-09-25    8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CT在小儿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50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和CT资料。测量MPR矢状位A/N比率。结果5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其中15例A/N比值<0.6,25例A/N比值0.61~0.70,10例A/N比值>0.71。结论CT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 关键词:
  • CT
  • 临床诊断
  • 小儿腺样体肥大
  • 慢性缺氧
  • 早期治疗
  • 加入收藏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因腺样体的肥大导致儿童鼻咽腔气道的狭窄,呼吸通畅受限,不加干预患儿会出现慢性缺氧的症状[1]。严重患儿可出现不可逆的腺样体面容,影响面部美观。因此明确诊断腺样体肥大,早期治疗是关键。临床上常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由于CT图像分辨率高、解剖层次清晰等优点逐渐成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年龄3~12岁,男28例,女22例。临床表现:50例出现鼻塞、张口呼吸表现,26例出现睡眠打鼾的表现,15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等表现,10例出现睡眠后憋醒表现,5例有中耳炎表现、并出现听力下降,3例可见腺样体面容。

1.2 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Emotion16-sliceconfigurationCT对鼻咽部行常规扫描,100kv,扫描层距、层次为5mm,扫描层数为16-24层,并进行MPR重建,窗宽和窗位分别为350Hu和35-50Hu。如有患儿不配合,可给予10%水合氯醛,根据患儿体重,每千克可给予0.5-1ml。可以选择口服或直肠灌注这两种给药途径,患儿镇静入睡后,再行CT扫描[2]。

1.3 CT测量方法

鼻咽部常规横断面扫描,图像后处理,再以蝶鞍为中心行正中矢状面(MPR重建矢状位图像)重建,得出标准层面。测出腺样体厚度(A)和鼻咽腔宽度(N),A/N值即为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的比值,用来判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程度。腺样体最突出点(气道最狭窄处)至枕骨斜坡外面切线间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硬腭后上端至枕骨斜坡外面与翼板的跟部连接点的垂直距离为鼻咽腔宽度。其中,A/N<0.6表示轻度肥大(属正常范围),比值介于0.61~0.70为中度肥大,比值>0.71为重度肥大(病理性肥大)[3]。


2、结果


2.1 阳性率情况

50例患儿经影像学CT检查后,检查结果示患儿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且入选患者均经临床及手术确诊为腺样体肥大。表明CT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诊断阳性率为100%。

2.2 影像学特征

多角度全面观察腺样体的全貌及周围组织,50例腺样体肥大病例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腺样体厚度均大于1.0cm,部分达2.0cm以上,肥大部分向鼻咽腔突出,因此鼻咽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狭窄。影像学CT扫描图像显示鼻咽腔细线状狭窄者10例,鼻窦炎表现者35例,中耳炎表现者5例。

2.3 腺样体肥大程度

轻度肥大(属正常范围)15例,中度肥大25例,重度肥大(病理性肥大)10例。


3、讨论


腺样体称咽扁桃体也可称为鼻咽增殖体[4]。其位于鼻咽后壁及其顶部,是鼻咽部的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在儿童1岁时增殖,6~7岁时增值达高峰,随年龄增长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时消失。因其为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5]。小儿腺样肥大病症的发病机理和感染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感染后迁延不愈、长期出现炎症,该种情况下,腺样肥大病症发病率高。此外,有研究证明,小儿腺样体肥大形成原因还可能与气候有关系,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该种病症[6]。炎症刺激,可导致后鼻孔阻塞,分泌物不能顺利流出,因此经常从前鼻孔流出,张口呼吸,睡觉时打鼾,甚至鼾声如雷,说话有鼻音,未经治疗最后可出现患儿增殖体面容。临床诊断多采用鼻咽镜检查,而婴幼儿配合度不高,鼻咽镜检查具有很大困难。以往常用影像检查采用鼻咽部侧位X线片,但X线片密度分辨率低,图像重叠,不能清楚显示周围组织结构,因此拍摄鼻咽部侧位片时,儿童需吸气曝光,吸气后软腭位置较前降低,鼻咽舒张,此时鼻咽腔的宽度最大,在此情况下表现为狭窄者才真实反映鼻咽腔狭窄。然而很多患儿配合不良,患儿如出现呼气,则出现软腭抬高,可造成鼻咽腔狭窄的假象,故鼻咽侧位易造成误差,所以观察不满意甚至不能明确诊断[7];而CT检查具有明显优势,扫描速度快,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采用横轴位扫描、具有MPR技术,清晰显示鼻咽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能清晰显示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和周围组织结构受压情况,从各个角度直接显示腺样体并测量其厚度及A/N比值,优于传统X线鼻咽部侧位片。且CT对并发症如副鼻窦炎、腭扁桃体增大、中耳乳突炎等的显示更是优于传统X线检查。本次实验显示,CT诊断腺样体肥大阳性率为100%,且均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通过A/N比值,CT也可以表明患儿腺样体肥大的增生程度及有无并发症,从而应用最有效、最适合的治疗手段。

因此,儿童经常发生打鼾、鼻塞、呼吸不畅、感冒、流涕、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需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及时就医诊断,行CT检查,明确有无腺样体肥大,如有此病,进一步检查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及并发症,及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CT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施辉友,陆泓宇,崔学龙等.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4):641-644.

[2].赵建设,张琳,陈英民.64排螺旋CT低剂星扫描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2):178-180.

[3].陈金品,曾鸿,林桂雄,等.鼻咽部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6):445-446.

[4].魏琳琦.20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7):126,128.

[5].史雪溶.分析X线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J].影像技术,2018,30(3):37-38,36.

[6].刘巍,蒋中灿冯光亚.64排低剂量螺旋CT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34,136.

[7].宁丽洁,曹诗林,林育成等.多层螺旋CT低剂星扫描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1):112-114.


文章来源:沈素娟,梅友文,曹俊义,邢程.CT在小儿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05):135-136+1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期刊人气:174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2420

国内刊号:31-1875/R

邮发代号:4-705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