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评估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应用在过敏性鼻炎(AR)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86例AR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3例,行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纳入43例,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评价组间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药物不良反应(ADR)。结果(1)治疗前,组间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无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IgE、IFN-γ、IL-4)更佳,P<0.05;(2)在ADR方面,观察组(2.33%)与对照组(9.30%)无差异,P>0.05。结论 对AR患儿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减轻炎症程度,减弱变态反应,促进症状消失,值得推广。
小儿过敏性鼻炎(AR)是以流清涕、鼻塞、喷嚏、鼻痒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慢性过敏性疾病,通常因吸入动物毛屑、植物花粉、尘螨等变应原引起,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医疗保健花费成本高等,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故需早诊早治[1,2]。当前临床治疗AR患儿时以避免暴露过敏原+药物治疗(例如氯雷他定、布地奈德)为主,虽然可以抗过敏,但是仍存在易复发、靶向单一等问题[3,4]。粉尘螨滴剂具有免疫治疗作用,能够诱导机体对粉尘螨产生免疫耐受,降低粉尘螨致敏性,改善AR鼻部症状,故逐渐得到推广[5],但是关于其对患儿的疗效尚待证实。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86例AR患儿,就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应用在AR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86例AR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3例)、观察组(纳入43例)。对照组:男/女为27例(62.79%)/16例(37.21%),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9±0.5)岁,病程9~45个月,平均病程(27.0±3.3)月,体重19~30kg,平均体重(24.8±1.5)kg;观察组:男/女为23例(53.49%)/20例(46.51%),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1±0.6)岁,病程10~47个月,平均病程(27.2±3.7)月,体重19~33kg,平均体重(25.0±1.2)kg。基本病例资料(平均体重、病程等)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基于变应原皮试等确诊;(2)本地区常住人口;(3)鼻咽部发育良好;(4)监护人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1)血液循环障碍者;(2)精神疾患者;(3)既往有鼻炎病史者;(4)合并哮喘者;(5)严重呼吸障碍者;(6)存在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证者;(7)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抗过敏治疗):包括西替利嗪(药品厂家: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49;用法用量: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0mg)+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药品厂家:德国Madaus Gmb 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150201;用法用量:早晚各喷鼻1次,每侧1喷)。
观察组(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药品厂家: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12),具体用法:(1)第1周:含服1号粉尘螨滴剂(总蛋白浓度1μg/ml);(2)第2周:含服2号粉尘螨滴剂(总蛋白浓度10μg/ml);(3)第3周:含服3号粉尘螨滴剂(总蛋白浓度100μg/ml);(4)第4周:含服4号粉尘螨滴剂(总蛋白浓度333μg/ml);(5)第1-3周从周一至周七分别舌下含服1、2、3、4、6、8、10滴,每日1次,而第4周起每日舌下含服1次粉尘螨滴剂,每次3滴。
两组治疗时间:4个月。
1.3 观察指标
选取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药物不良反应(ADR),其中:(1)症状积分:以0-3分评估患儿“喷嚏”、“鼻塞”、“鼻痒”的严重程度,分值高则症状严重[6];(2)实验室指标:评价指标为免疫球蛋白E(Ig E)、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方法:采血(5m L),Ig E以蛋白分析仪(BN II)检测,IFN-γ、IL-4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ADR:统计且记录,包括头晕、口腔局部麻木瘙痒。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分析数据,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ADR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分析症状积分
治疗前,组间“喷嚏”、“鼻塞”、“鼻痒”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喷嚏”、“鼻塞”、“鼻痒”积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症状积分对比
2.2 分析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组间Ig E、IFN-γ、IL-4无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Ig E、IL-4更低,IFN-γ更高,P<0.05,见表2。
表2 实验室指标对比
2.3 分析ADR
在ADR方面,观察组(2.33%)与对照组(9.30%)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ADR对比(n/%)
3、讨论
小儿AR是常见过敏性疾病,除却喷嚏、鼻痒等症状,还可伴有嗅觉障碍、眼部及咽部不适、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睡眠呼吸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故需尽早治疗。目前临床主要对AR患儿进行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及疗效及安全性尚待证实[7,8]。
本次研究表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AR患儿有较好效果,具体分析:第一,研究呈观察组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Ig E、IFN-Ⅰ、IL-4)更佳,P<0.05,分析原因:AR与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当机体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后,容易促进T细胞活化,影响肿瘤坏死因子-Ⅰ(TNF-Ⅰ)、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9],另外,AR患儿患儿接触变应原时会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促进Th2因子表达IL-4增多,IL-4又会促进Ig E产生,造成Th1/Th2比例失衡,而IFN-Ⅰ作为炎症因子,通过影响IL-4释放会调节Ig E表达,导致免疫水平紊乱[10],当采用粉尘螨滴剂时,该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Ig E等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其结合过敏原,抑制超敏反应,降低IL-4水平,稳定Th1/Th2平衡状态,并且还能抑制支气管周围平滑肌张力,缓解气道痉挛诱发的呼吸困难,有效减轻喷嚏、咳嗽等症状[11]。第二,研究呈两组ADR发生率无差异,P>0.05,与谢骏等[12]学者的报道存在一定差异,其对300例AR患儿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300例AR患儿进行常规基础抗过敏治疗(西替利嗪+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结果显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组无ADR,而常规组ADR发生率为10.0%,P<0.05,考虑此差异与入组病例数有关,但是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均能说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由于对AR患儿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邹佩汐,赵真,胡京华,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2):269-273.
[2]陈佳,顾星,周敏.粉尘螨滴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22,28(5):39-44.
[3]王秀敏.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不同程度过敏性鼻炎[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35-137.
[4]刘飞,李烁,梁俊毅,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类变应性鼻炎患儿不同疗程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2):1603-1606.
[5]赵之栋.粉尘螨滴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8):56-58.
[6]彭红枚.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9,39(12):111-113.
[7] 黄秋菊,林霞,魏欣,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327-330.
[8]陈鹏,杨小雄,杜笑.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分析[J].内科,2020,15(6):755-756.
[9]高翔,王姝玥,李军政.粉尘螨滴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8):35-38.
[10]史卫.布地奈德喷鼻+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9):1121-1122.
[11]张玉玲,卢佳佳,陈倩.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8):148-151.
[12]谢骏,赵斯君,王敏,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12):762-765.
文章来源:刘兰海,李瑞燕,马骏仕.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6):107-109.
分享: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也称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痒、鼻塞、阵发性喷嚏和流涕,严重者出现眼痒、流泪、目睛红肿和灼热感等眼部症状,以及咽喉痒、胸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1]。该病属于中医学“鼻鼽”“鼽嚏”范围,多以清宣肺气、通达鼻窍为主要治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2-4]。
2025-03-24鼻息肉,是指鼻腔或鼻窦黏膜的息肉样增生物,多数呈灰白色质地软、光滑的肿块,可阻塞鼻腔通气,进而引起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目前针对鼻窦炎、鼻息肉常采取药物治疗,但其效果达不到患者的预期[4]。而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5]。
2025-02-24泪道探通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相关疾病的主要方法,从临床治疗现状分析,泪道探通术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低龄患者群体的治疗效果理想度不高,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治疗失败和术后复发,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需要明确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3-5]。
2025-01-15目前富血供肿瘤在切除术前接受供血动脉栓塞十分普遍,但栓塞后行切除术间隔时间尚无一致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栓塞后间隔太久行切除术可能影响栓塞效果,因为新侧支循环的形成会使切除时仍有较多出血,建议尽早切除。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间隔时间太短,栓塞物理化性质尚未达到稳定状态,栓塞后组织水肿尚未消退及肿瘤尚未软化缩小,栓塞效果可能未达到最大化。
2024-12-25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鼻尖、鼻翼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红斑、面部阵发性潮红、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甚至出现炎症性丘疹、丘脓疱、鼻赘及眼部损害。目前临床根据其表现将其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和鼻赘期。酒渣鼻不但导致颜面部美观受损,还常使患者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024-11-08近年来,有研究[4]报道,合并咽喉反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使用碱性等渗盐水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尚佳。因此,本研究将碱性等渗盐水冲洗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及对鼻部功能、健康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10-29过敏性鼻结膜炎(allergicrhinoconjunctivitls,ARC)是一种以眼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同时可伴有结膜充血、瞬目异常、分泌物增多等症状[1],也可同时存在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现代医学[2]治疗该病以抗过敏性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点眼为主,虽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持续作用时间短,副作用大,不宜长期使用。
2024-09-25鼻中隔偏曲(Deflection of nasal septum, DNS)为临床常见病症,常见病因有鼻腔或鼻窦肿瘤、发育异常、鼻外伤、遗传等,患者以鼻腔阻塞、鼻出血、头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手术是临床治疗DNS主要方式,常见术式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但易引发鼻中隔穿孔、粘连、扇动等并发症。
2024-08-12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一种病程超过12周的鼻腔及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难治性疾病[1]。据文献报道[2,3,4],中国人群CRS的总体患病率为8.0%,CRS影响了我国大约1.07亿人,因环境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该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4-07-02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胎儿鼻骨测量已经成为孕早期及中期的常规检查项目。研究表明,在核型正常的胎儿中,胎儿鼻骨发育不良的发生率约为0.5%~4.5%。众所周知,鼻骨发育不良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例如与13、18、21三体综合征和Turner综合征有关,尤其与21三体综合征的关系密切。
2024-06-27人气:18522
人气:16616
人气:15537
人气:15055
人气:1476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期刊人气:174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2420
国内刊号:31-1875/R
邮发代号:4-705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