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病死率高,极具风险。EVB每年发病率10%~15%,6周内病死率15%~25%,60%的未经治疗患者1~2年内会发生再出血。目前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的诊疗国内虽然有指南和共识,但来自不同的学会,无统一规范。
31
0
终末期肝病患者常伴有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其病死率高,预后差。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硬化患者较多,HE发病率为30%~45%。陈婵等研究显示,HE分级每升高1级,死亡风险增加3.769倍,其中Ⅲ级HE病死率约50%,Ⅳ级病死率达92.2%。国外学者研究显示HE Ⅲ~Ⅳ级患者病死率高达80%,甚至可达97.6%。
2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肝脏缺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流重新恢复,而组织器官功能无法迅速恢复正常,组织器官结构破坏,炎症反应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现象。最新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P3炎症小体在肝脏IRI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IRI。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由酒精和其他对肝脏有明确损害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疾病与肥胖、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极大地增加了这些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复杂性,并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体能减弱、腹部胀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胆汁淤积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进行肠肝循环的一种病理状态。持续的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肝损伤、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胆汁淤积的病理状态下,过量的胆汁酸积聚导致肝细胞损伤,1%胆酸(cholic acid, CA)饮食喂养是经典的构建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的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的肝脏疾病,其范围涵盖从单纯性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罕见的肝细胞癌等多种疾病[1]。NAFLD患者往往患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等。
22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常见慢性肝病。既往的研究发现铁代谢异常可能与NAFLD密切相关,血清铁(serum iron, SI)和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异常不仅与NAFL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且还可能促进NAFLD的进展。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是一种由致病菌侵入肝脏引起的局部肝实质液化及坏死性疾病,如未能尽早识别与治疗,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PLA发生率逐年增加。其中中国台湾PLA发生率达(15~16)例/10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PLA患者的易感因素之一,两者存在高共存率。
4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率也持续升高,使得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人体在长期或短期内大量摄入酒精会引起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目前对发生ALI的病人主要采取戒酒、营养支持和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肝脏的二次损伤。
3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以超过5%的肝细胞出现脂肪蓄积和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初期症状不甚明显,若未得到及时干预,不仅可演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相关性疾病等的高发。
19
肝纤维化是由肝炎病毒、酒精摄入过量或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慢性肝损伤的一种病理伤口愈合反应,也是慢性肝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1,2]。肝纤维化的特点是I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过多聚集,形成纤维疤痕扭曲肝脏结构,最终造成肝脏器官功能损伤[2]。
。迄今为止发现至少存在4种铁死亡抑制系统,包括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2]、铁死亡抑制蛋白1(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泛醌(coenzyme Q10,CoQ10)[3,4]、线粒体酶二氢乳酸脱氢酶/CoQ10[5]和环GTP水解酶1/四氢生物蝶呤[6]途径。
14
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SFL)、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不健康的饮食和久坐的行为方式[3]、2型糖尿病[4]、腹型肥胖[5]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3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外酒精及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1-2]。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全球患病率30%,且在不断上升[3]。
29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ly antiviral agents,DAAs)上市并逐渐推广使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我国于2018年提出启动2030年消除丙肝危害行动,在《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简称《工作方案》)中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18
影响因子:1.651
影响因子:1.623
影响因子:1.362
影响因子:0.988
影响因子:1.006
影响因子:0.66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