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ly antiviral agents,DAAs)上市并逐渐推广使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我国于2018年提出启动2030年消除丙肝危害行动,在《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简称《工作方案》)中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18
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病,其涵盖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等诸多病理阶段改变[1],是目前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种之一[2]。随着中国人群酒精消费观念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24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由药物(包括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和各种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或者辅料引起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DILI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属于药源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多为患者发生急/慢性肝损伤或肝炎,部分患者并发黄疸,严重者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肝移植,甚至死亡。
20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ATB-DILI发病率约为7.3%。因ATB-DILI发生导致肺结核患者停药,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如何有效观察ATB-DILI患者的疾病进展,提前干预,减少危重症比例,是目前ATB-DILI研究的热点。
27
肝纤维化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是大部分慢性肝病发展的必经过程,常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增生与沉积,从而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肝纤维化作为“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重要一环,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多表现为正虚血瘀,其中以血瘀病机较为突出。
28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是一种长期或过量饮酒易导致的慢性肝损伤性疾病,通常经历轻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多个阶段,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1]。目前,对于ALD的治疗主要以改变生活方式和补充营养物质,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为主,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
银杏内酯B是从银杏叶及其根皮中分离出的特异性血小板活化因子强效选择拮抗剂。研究表明银杏内酯B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及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近年来银杏内酯B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炎症反应或器官缺血再灌注(I/R)损伤改善的研究中。终末期肝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对于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为肝脏移植。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指由除酒精因素引发的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可导致患者肝功能降低并伴有脂代谢紊乱[1]。当前临床主要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控制饮食、指导运动等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但远期疗效不够理想[2]。
2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HIV感染导致的致命性传染疾病,俗称艾滋病。ART是现阶段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延长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ART治疗周期长,加之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其出现的肝损伤情况不容忽视。如并发严重肝损伤,其可能会中断抗病毒治疗。
“治肝三十法”出自清代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又字以行,晚号退思居士,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初事外科,后专于内科杂病。王氏著述甚丰,后世将其《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括》《医方歌括》《薛氏湿热论歌诀》《医方歌诀》,连同《西溪书屋夜话录》合刊为《王旭高医书六种》。
4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年来调查显示NAFLD的患病率在10年期间从15%上升至31%以上,NAFLD是多种慢性肝病早期病变的基础[2],其中25%可进展为肝纤维化,1.5%~8.0%可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接受双重血液供应,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缺血和缺氧的影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长时间缺血缺氧后,由于器官和组织的血供恢复而引起的损伤,是肝切除、肝移植等复杂手术后导致肝功能障碍和肝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引起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加和脂质过氧化。
25
NAFLD的发病机制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脂代谢异常等[7]。铅毒性主要是由于铅离子(Pb2+)可取代其他二价阳离子(Ca2+、Mg2+)和单价阳离子(Na+),从而扰乱氧化-抗氧化平衡和炎症反应[8]。铅还可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肝细胞变性,进而促进NAFLD的发展[9]。
31
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致病因素引起炎症后肝损伤和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性反应,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要阶段,反之肝脏的病理状态又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7]。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数据表明,早期及时治疗,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8]。
肝衰竭是以肝细胞凋亡、坏死为特点的严重临床病理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短期病死率高达50%~90%。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负责将源细胞中特异性信息介质递送至靶细胞并调控其功能[1],参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2-6],成为当前肝细胞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
30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1.623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1.362
影响因子:0.217
影响因子:0.30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