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2024-12-26    2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8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因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受限就诊,误诊为动眼神经麻痹;12例因轻度吞咽费力、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就诊,误诊为脑血管病;3例因四肢无力就诊,误诊为Lambert-Eaton综合征;2例以腰部无力为首发症状就诊,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各1例;3例以单纯吞咽困难就诊,误诊为咽喉炎;1例因胸闷气短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冠心病;1例因双下肢无力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行新斯的明试验、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胸部CT及肌电图后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误诊时间为3~35 d。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 重症肌无力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易误诊,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在诊疗过程中重视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点,全面分析病情,重视针对性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 关键词:
  • AchR⁃Ab
  • 动眼神经疾病
  • 肌电图
  • 脑血管障碍
  • 重症肌无力
  • 加入收藏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常有乙 酰胆 碱 受 体 抗 体 (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等。 临床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特定骨骼肌的病态易疲劳和波动 性肌无力。 74% ~ 88% 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AchR⁃Ab 为阳性[1⁃2] 。 当然,也有部分抗肌肉特异 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specific kinase antibody, MUSK⁃Ab)、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4 抗体 参与[3] 。 重症肌无力为一种迁延难愈的慢性疾 病[4⁃5] ,可影响全身的骨骼肌,表现为易疲劳和波动 性无力,症状呈“晨轻暮重”,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 重。 眼外肌最易受累,上眼睑下垂、复视也是重症肌 无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此外还可表现为眼睑闭合 无力、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构音障碍、呼吸困难 等[6] 。 典型的重症肌无力不难诊断,但在临床中, 该病常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并非 为眼外肌受累表现,进而造成误诊漏诊[7] 。 本研究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石家庄市人 民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重症肌无力 48 例的临床资 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本研究 经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院 伦审第(90)号],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48 例 中 男 20 例, 女 28 例; 年 龄 12 ~ 78 (50. 38 ± 19. 48)岁;病程 1 周 ~ 2 年余;合并症:高 血压病 12 例,高脂血症 17 例,2 型糖尿病 4 例,腰 椎间盘突出 2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 例。

1. 2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本组病例首诊于当地乡镇卫生院16 例、县医院 32 例。 26 例误诊为动眼神经麻痹,其中 9 例因右眼 睑轻度下垂 1 个月入院,由于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 生活,起初未予重视,后症状缓慢加重而就诊;8 例 以间断右眼睑下垂 2 个月为主要表现,阳性查体有 右眼睑下垂 10,2 点位,无复视及眼球活动障碍; 6 例因左眼睑下垂伴间断复视 6 个月就诊;1 例因间 断双眼睑下垂伴复视 1 年入院,查体可见右眼球呈 轻度外展位,视力正常;2 例轻度左眼睑下垂伴复视 2 年余,曾自行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 6 个月余,症 状稍好转,随后症状缓慢加重而就诊,查体可见左眼 球内收及外展均轻度受限,右眼球轻度外展位,双眼 球上下活动正常,左眼睑下垂 10,2 点位,右眼睑正 常点位。 12 例误诊为脑血管疾病,其中 4 例因轻度 吞咽费力、言语不清 1 周就诊,入院后查头磁共振成 像提示腔隙性脑梗死;2 例因轻度吞咽费力、言语不 清 1 周入院,临床症状不明显,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 征;6 例因言语不清、间断饮水呛咳入院,查头 CT 提 示不除外脑梗死。 3 例误诊为 Lambert⁃Eaton 综合 征,因四肢无力 6 个月就诊。 2 例因腰部无力 6 个 月余入院,其中 1 例查腰椎 CT 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1 例误诊为腰肌劳损。 3 例因 单纯吞咽困难 2 周余就诊,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因其 症状较轻,且未影响日常进食量,误诊为咽喉炎。 1 例以胸闷气短为首发症状,心电图提示 ST⁃T 异 常,误诊为冠心病。 1 例以胸闷气短为首发症状,因 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误诊为吉兰 - 巴雷综合征。 误诊时间 3 ~ 35 d。


2、结果


2. 1 确诊经过

48 例在外院误诊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 28 例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效果不理想,15 例病情出 现进展,5 例病情一过性好转后再次加重,随后就诊 于我院。 48 例均经 AchR⁃Ab 及 MUSK⁃Ab 检测、新 斯的明试验、重复神经电刺激、胸部 CT、心电图等检 查后依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 版)》 [6]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其中眼 肌型(Ⅰ型)26 例,全身型 22 例(Ⅱa 型 6 例,Ⅱb 型 5 例,Ⅲa 型 2 例,Ⅲb 型 3 例,Ⅳa 型 2 例,Ⅳb 型 4 例)。 46 例 AchR⁃Ab 阳性,2 例 MUSK⁃Ab 阳性。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46 例,阴性 2 例。 重复神经电刺 激结果:低、高频刺激均未见递减 17 例;低、高频刺 激均递减 16 例;低频可见递减,高频无递增 15 例。 所有患者胸部 CT 均未见占位性病变。 心电图大致 正常 29 例,ST⁃T 改变 19 例。

2. 2 治疗与预后

结合患者临床分型、合并症、个人意愿及经济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 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 6 个月,均无复发,预后良好。


3、讨论


3. 1 临床特点

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为骨骼肌易疲劳或无力, 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8] 。 胸腺在重症肌无力发 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约 10% 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 胸腺瘤[9] 。 重症肌无力最常见的致病性自身抗体 是 AchR⁃Ab [10] 。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疲劳试验、新斯 的明 试 验、 神 经 肌 肉 电 生 理 检 查、 AchR⁃Ab 及MUSK⁃Ab 测定、胸腺 CT 等[6,11] 。 典型的临床症状 结合上述检查结果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如果重症肌 无力是以不典型表现起病,如以眼睛干涩、视物模糊 起病,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等为主要表 现[12⁃15] ,就容易误诊。 本组中仅有2 例以胸闷气短 为首发症状。 重症肌无力如仅靠单一的症状去诊 断,而未行或因一些原因不能完善针对性的特异性 检查,可使误诊误治的发生率增高。 所以,当患者临 床症状不典型或不显著时,需结合特异性检查明确 诊断。

3. 2 误诊原因分析

3. 2. 1 发病率较低: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罕见的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16] ,该病发病部位多变,可局限 于单肌肉或肌群,如主要累及眼肌或球部肌肉,也可 同时累及全身各部位的骨骼肌,表现为受累肌肉的 易疲劳或无力[17⁃18] ,不同患者肌肉无力的分布不 同,病情严重程度也不同。

3. 2. 2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重症肌无力常与多种疾 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尤其是疾病的初始阶段,容易导 致误诊误治[19⁃22] 。 (1)重症肌无力的发展一般是从 某一组肌群无力,逐步累及到其他组或多组肌群,或 只累及某一肌群。 眼外肌受累是重症肌无力最常见 的首发症状,见于 80% 以上的患者[2] 。 眼外肌受累 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眼球活动障碍,所 以,重症肌无力患者多数先就诊于眼科,而眼科医师 受专科知识的局限性,容易误诊。 本组中有 26 例误 诊为动眼神经麻痹。 (2)重症肌无力首先受累的肌 群是眼外肌、四肢肌,咽喉肌首先受累的少见。 老年 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且常合并内科系统 疾病,容易使早期症状被其他内科疾病所掩盖。 晚 发型(≥50 岁) 重症肌无力以球部肌肉为首发症 状[23] ,所以,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常被误诊为脑血 管病。 本组中有 12 例误诊为脑血管疾病,其首发症 状为轻度吞咽费力、言语不清、间断饮水呛咳,因患 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 且影像学检查提示脑梗死,故被误诊。 老年人如果 出现不能解释的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症状,经对症 治疗后无好转, 一定要警惕重症肌无力的可能。 (3)本组中有 3 例因单纯吞咽困难就诊,误诊为咽 喉炎,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无效,且症状逐步加重, 并出现构音障碍、声音嘶哑,随后就诊于我院,详细 询问病史有“晨轻暮重” 的特点,查 MUSK⁃Ab 阳性 才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4)本组中误诊为 Lambert⁃ Eaton 综合征 3 例、腰肌劳损 1 例、腰椎间盘突出 1 例、冠心病 1 例、吉兰 - 巴雷综合征 1 例,因症状 不典型,或询问病史不详细,或接诊医师对重症肌无 力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发展过程不熟悉,未及时进行 针对性的医技检查,导致误诊误治。

3. 2. 3 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尽管近年来诊断技术不 断进步,但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仍面临挑战。 新斯的 明试验、重复神经电刺激和 AchR⁃Ab、MUSK⁃Ab 检 测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但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 新斯的明试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有文 献报道,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高低不一,眼肌 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明 显低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大多数全身型重症 肌无力患者重复神经电刺激呈阳性反应,但超过 50% 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正常[24⁃25] 。 有 文献报道,80%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检测到 AchR⁃Ab,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只有约 50% 可检测 到;而 MUSK⁃Ab 阳性率更低[25] ,这些局限性导致了 误诊误治。 本组有 2 例因此原因误诊。

3. 2. 4 诊断思维不开阔: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低,临 床不常见,并且临床表现多样,作为基层医院的眼 科、内科、急诊科等非神经内科医师,经验不足,对本 病认识不够,思维局限,所以,在遇及此类疾病时,考 虑不全面,先入为主,不注意鉴别诊断,造成误诊。 本组有 20 例因此原因误诊。

3. 2. 5 患者个体差异及伴随疾病:不同重症肌无力 患者症状常常不同,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伴随其他疾病,其症状可能被掩 盖或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或使病情复杂,从而增加 误诊的风险。 本组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 例、腰 椎间盘突出 2 例、高血压病 12 例、高脂血症 17 例、 2 型糖尿病 4 例。

3. 3 防范误诊措施

3. 3. 1 优化诊断流程及探索新技术:制订规范的重 症肌无力诊断流程,对于症状不明显或疑似重症肌 无力的患者,应全面评估,避免仅凭单一症状或检查 结果进行诊断。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技术在重 症肌无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如基因检测技术、高分 辨率影像学技术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和敏感性,减少误诊误治。

3. 3. 2 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研究:患者个体差异 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不少患 者在症状表现、疾病进展及治疗反应等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 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研 究,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治重症肌无力患者。

3. 3. 3 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未来可加 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诊断能力,在诊断过程中将逻辑思维、推理及反向思维 广泛结合起来。 同时,建立多学科协助诊疗模式,充 分利用各科室的专业优势,共同参与诊断、制订治疗 方案;此外,做好罕见病知识宣讲,提高患者、家属对 重症肌无力的认知,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总之,重症肌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其误诊误治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深入分析误 诊误治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误 诊误治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 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和 治疗水平,以推动重症肌无力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6]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 治疗指南(2020 版)[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 杂志,2021,28(1):1⁃12.

[7]王成谋,费松柏,马祥铭,等. 锁骨骨折术后格林巴利 综合征合并重症肌无力一例报道[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11):1307⁃1308.

[12]徐肖,狄晴. 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4):297⁃299.

[13]周怡,田芳芳,李小凤. 单纯累及延髓肌重症肌无力患 者的呼吸阻抗与呼吸肌力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J]. 中 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1):107⁃109.

[23]赵佃果,范雪丽,李明远,等. 不同年龄分型的重症肌 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 病学杂志,2023,30(4):300⁃302.

[24]何雪桃,王丽娟,陈洁玲,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低频重 复电刺激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J]. 中 华医学杂志,2021,101(31):2443⁃2447.

[25]杨梦婷,姜梦迪,赵凌云,等. 仅表现声带麻痹的 MuSK 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一例并文献复习[ J]. 中国神经 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3,30(3):205⁃210.


基金资助: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181461143);


文章来源:颜聪亚,赵帅,顾珊珊,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4,37(21):11-1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人气:1283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9572

国内刊号:13-1222/R

邮发代号:80-258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