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应用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对T细胞亚群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2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6)和对照组(n=66)。给予对照组利妥昔单抗治疗,给予研究组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MDSCs、Treg/Th17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3例患者退出研究,研究组1例患者退出研究,最终对照组纳入63例,研究组纳入65例。研究组(95.38%)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FN-γ、Th17均降低(P<0.05),IL-4、IL-10、MDSCs、Treg和Treg/Th17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NF-α、IFN-γ、Th17水平均降低(P<0.05),IL-4、IL-10、MDSCs、Treg和Treg/Th17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26.98%)比较,研究组(9.2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应用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ITP患者,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Th1/Th2细胞因子和MDSCs免疫失衡,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原 发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症 (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损伤及造血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的发生与抗血小板抗体、 巨核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均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损伤,且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1]。 已有研究发现,ITP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表面的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促进血小板的损伤[2]。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ITP与调控免疫系统的失调密切相关,对于初次确诊的ITP患者,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仍有较多的患者会出现药物依赖性或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发展为难治性ITP[3]。 对于一些常规治疗无效或耐药的ITP患者而言,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该药物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进而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4]。 银杏内酯B是一种中药提取物,已有研究证实其在缺血性脑卒中、血栓等疾病中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激活因子[5],但银杏内酯B注射液在ITP治疗中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TP患者,共计1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 对照组和研究组相关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廊坊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0606)。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纳入标准
(1)符合ITP诊断标准[6]。 ①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②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③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④泼尼松或切脾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2)血小板计数<30×109/L。 (3)临床资料完整。
1.3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免疫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合并病毒感染。 (4)既往已接受本研究药物治疗。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患者利妥昔单抗(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J20160030,规格:500 mg/50 mL)治疗,静脉滴注100 mg/次,1次/周,共4次。 治疗前给予25 mg苯海拉明(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674,规格:25 mg)、5 mg地塞米松(湖北美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20,规格:1 mL∶5 mg)抗过敏处理,均在利妥昔单抗输注前30 min给药,每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前均需使用。泼尼松(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89,规格:5 mg):1 mg/(kg·d),4次/d,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用量。
1.4.2研究组
给予患者银杏内酯B注射液[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35,规格:每支装2 mL(含萜类内酯10 mg)],静脉滴注20 mL银杏内酯B与250 mL 50 g/L葡萄糖液混合液,每日1次。
1.4.3疗程
两组均治疗8周。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
痊愈:治疗后,患者无任何出血表现且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效:治疗后,患者无任何出血表现且血小板计数≥30×109/L(相较基础水平增加2倍);无效: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7]。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2 Th1/Th2细胞因子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7.5 cm)。 取上层血清,采用美国Biorad酶标仪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 介素(interleukin, IL)-4和IL-10因子水平。
1.5.3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suppressor cells,MDSCs)
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给予肝素抗凝,以3 000 r/min离心6 min(离心半径为15 cm),离心完毕后分离上层液并丢弃。 将PBS洗涤液提前冷处理,以辅助细胞沉淀,加入500μL结合缓冲液重悬细胞,再依次加入Annexin V-FITC与PI各5μL,混匀后静置10 min。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DSCs进行检测,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计算MDSCs比例。
1.5.4 Treg/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标记:
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单克隆抗体混合,同时将其置于避光环境内孵育10 min,将固定剂加入后与叉头框蛋白质3(forkhead box protein 3, FOXP3)单克隆抗体混匀,并将其置于避光环境内孵育,30 min后将上清液弃除并将PBS缓冲液加入。Th17细胞标记: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置于条件为37℃、5% CO2中孵育,5 h后离心并将上清液弃除,将固定剂加入并于Th17单抗体中混匀,同时将其置于避光环境下,孵育30 min后行离心操作并将PBS缓冲液加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Treg、Th17含量,并计算Treg/Th17细胞比例。
1.5.5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情况。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正态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 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3例患者退出研究,研究组1例患者退出研究,最终对照组纳入63例,研究组纳入65例。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5)。 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FN-γ、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TNF-α、IFN-γ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4、IL -10水 平 均 较 治 疗 前 升高(P<0.05);且研究组TNF-α、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3。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DSCs比较
治疗前,两组MD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SC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MDSCs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DSCs比较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reg、Th17及Treg/Th17比较
治疗前,两组Treg、Th17、Treg/Th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Treg和Treg/Th17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Th17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Treg和Treg/Th17高于对照组(P<0.05),Th17低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5。
表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reg、Th17及Treg/Th17比较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26.98%)(P<0.05)。 详见表6。
表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TP以T细胞功能紊乱为主要病理特点,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巨核细胞发育不良[8]。 目前认为,ITP的发病机制为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并与其表面Fc型受体发生相互作用[9]。 以往研究表明,ITP的发生与机体的体液免疫紊乱、血浆中的血小板结合性抗体增多、血小板被破坏等因素有关[10]。 近年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1]。
MDSCs是一种异质性的未成熟髓系细胞,可产生IL等免疫抑制因子,而炎性环境可能促进ITP患者MDSC的增加[12]。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MDSCs比例更低,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银杏内酯B作为一种中药提取物,主要自银杏叶中提取分离,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有明显的抑制效应[13]。 银杏内酯B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减少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攻击和破坏。LI等[14]研究发现,在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于机体作用过程中,可参与炎症、免疫等生理过程,而银杏内酯B可与其发生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激活,对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效果,同时机体炎症效应的改善也间接导致MDSCs比例下降。 此外,银杏内酯B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减少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攻击和破坏[15]。 银杏内酯B还可通过下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核因子 κB的激活[16]。
Th1分泌TNF-α、IFN-γ 等细胞因子,可介导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可介导体液免疫反应。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TNF-α、IFN-γ 水平更低,IL-4、IL-10水平更高。 银杏内酯B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在机体中可与血小板因子发生反应,进而减轻自由基对血小板的损伤,保护血小板的完整性和功能[17]。 此外,银杏内酯B可维持ITP患者血管内皮的正常生理功能,为血小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其正常黏附、聚集,释放反应,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改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15]。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Treg、Treg/Th17均升高,Th17均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Treg、Treg/Th17更高,Th17更低。 分析原因,可能是银杏内酯B可通过多种途径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小板,增加血小板的数量,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避免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的过度消耗[18]。 总之,银杏内酯B注射液对ITP的作用机制具有多面性,其通过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恢复。 然而,在使用银杏内酯B注射液或其他相关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并结合患者的具体个体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ITP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Th1/Th2细胞因子、MDSCs及免疫失衡情况,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未对ITP患者进行随访,无法判定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长期效果。 因此,未来应采用多中心样本,增加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银杏内酯B注射液对ITP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聂 甜,江劲波,何娅娜,等.牛角地黄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1(9): 1334-1338.
[2]文光焰,陈斯敏,吴 婵,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 41(4):326-330.[
[4]侯兰芬,李文静,李 丽,等.益气养血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2, 34(6): 126-130.
[5]李 娜,王 黎,伏建峰.银杏内酯B缓解急性缺氧所致大脑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2, 36(3):234-237.
[6]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 37(2): 89-93.
[7]徐 岩,王春美,李 白,等.艾曲泊帕治疗持续性/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 37(3): 313-317.
[8]黎诗婷,韩滋芸,代喜平.透热转气治法在血热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 2023, 64(1): 88-91.
[9]王秀娟,孙明玲,马金忠,等.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4, 34(1): 78-83.
[10]胡 群,王天有.规范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10): 807-809.
[11]罗雅琴,黄 伟.细胞自噬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2, 39(4): 381-386.
[12]刘要伟.成人ITP患者骨髓MDSC数量及功能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8.
[13]薛昌雯,邵小宝,陈 鑫,等.银杏内酯B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26 (2): 205-212.
基金资助: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度中医药类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23231);
文章来源:张宝君,杨亚丽,雷蕊.银杏内酯B注射液对ITP患者T细胞亚群、MDSCs免疫失衡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45(03):529-533.
分享:
在混合式教育背景下,如何将手机在学习中带来的弊端转为有利,已成为当代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现代教育不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而“激越四段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导学作用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2]。“激越四段式”是由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和团队学习教学等为基础提出的[3]。
2025-04-28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治疗癌症新兴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ICIs 通过阻断 T 淋巴细胞的负调节机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更好地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虽然 ICIs 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但也带来了很多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
2025-03-28原 发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症 (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损伤及造血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的发生与抗血小板抗体、 巨核细胞以及 T 淋巴细胞均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损伤,且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 已有研究发现,ITP 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表面的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促进血小板的损伤。
2025-03-26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同时血检指标还常会有尿酸升高、磷水平升高、肌酐升高等特征,会引起肾功能不全、感染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2]。
2025-02-11过敏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过敏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过敏原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无害的,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个体,它们可以触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过敏性休克等。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过敏原 的 识 别 对 过 敏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变 得 尤 为 重要。
2025-01-27免疫组织化学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细胞染色,染色后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通过计数阳性细胞可以实现阳性率和染色强度的评估,从而确定肿瘤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信息。目前绝大多数科室仍然依赖于人工诊断,通过人工计数或主观地对阳性表达进行分级来分析研究结果,存在耗时长且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
2025-01-27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促炎或抑炎作用取决于它的激活状态。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根据功能和标志物分为M1、M2表型。M1型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加重组织损伤。体外研究证实,脂多糖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1表型极化。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其在临床中表现出呼吸抑制轻、起效快、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2025-01-20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常有乙 酰胆 碱 受 体 抗 体 (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等。 临床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特定骨骼肌的病态易疲劳和波动 性肌无力。
2024-12-26结直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位居第3,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肿瘤免疫疗法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免疫系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网络。
2024-12-1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免疫异常性疾病,患者会出现无明确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数量下降,伴随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皮肤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1]。该疾病起病隐匿且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复发,部分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024-12-05人气:18558
人气:15584
人气:15092
人气:14860
人气:129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13052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070X
国内刊号:43-1472/R
邮发代号:42-6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