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利用帝肯TECAN全自动蛋白印迹仪和浩欧博过敏原sI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3 260例具有过敏症状患者的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sIgE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性别人群总IgE阳性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男性和女性在婴儿、儿童和青年三个年龄段的总I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青年时期(19~<36岁)的总IgE阳性率(66.87%)最高;女性在儿童时期(5~<12岁)的总IgE阳性率(71.96%)最高。尘螨/粉螨、屋尘和猫毛皮屑/狗毛皮屑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牛肉/羊肉和蛋清/蛋黄则是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在不同年龄段中,除婴儿(<1岁)外,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普遍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在不同性别比较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食入性过敏原(芒果/菠萝/苹果/桃子/草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等级低中度患者占比较高,过敏等级越高的患者占比越少。过敏原致敏数量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对1种或2种过敏物质呈阳性反应。结论:过敏性疾病患者中过敏原sIgE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过敏原检测能够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医疗。
过敏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过敏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过敏原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无害的,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个体,它们可以触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过敏性休克等[1]。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3],因此过敏原 的 识 别 对 过 敏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变 得 尤 为 重要[4-5]。本研究检测了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评估过敏原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过敏患者中的分布特征,辅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过敏性疾病,以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七人 民 医 院 就 诊 的3260例 过 敏 症 状 患 者,其 中 男1498例,女1762例,年龄20d~93岁。纳入标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2×109/L;具有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所致的一个或几个过敏样症状。排除标准:近期使用过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者;患者有恶性肿瘤者。所有参与者在检测前均未服用抗过敏药物,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2实验设备与试剂使用
帝肯TECAN全自动蛋白印迹仪以及浩欧博过敏原s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过敏原涵盖了食入性如蛋清/蛋黄、牛奶等,以及吸入性如尘螨/粉螨、花粉等多种常见过敏原,同时也包括了总IgE的检测。
1.3实验方法
通过标准程序采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5mL),经过离心分离出血清。将1mL血清样本加入到反应槽中,在20~25℃条件下孵育1h。随后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洗涤、加入酶结合液、再次洗涤、加入底物液,并在20~25℃下孵育。完成孵育后,取出反应条并风干,最后通过软件进行半定量结果判读。
1.4结果评估
总IgE水平<100IU/mL定义为阴性,≥100IU/mL定义为阳性。根据国际标准,sIgE抗体检测结 果 分 为6个 等 级 。0级:浓 度<0.35IU/mL;1级:浓度0.35~<0.7IU/mL;2级:浓度0.7~<3.5IU/mL;3级:浓度3.5~<17.5IU/mL;4级:17.5~<50IU/mL;5级:浓度≥50IU/mL。任何一 种sIgE检 测 结 果 达 到 或 超 过1级 均 视 为 阳 性病例。
1.5观察指标
观察总IgE和sIgE。吸入性:尘螨/粉螨、花粉(苦艾/艾蒿/豚草)、点青霉/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烟曲霉/根 霉/毛 霉、花 粉(柏 树/榆 树/梧 桐/柳 树/杨树)、屋尘、猫毛皮 屑/狗 毛 皮 屑。食 入 性:牛 奶、蛋清/蛋黄、蟹/虾/扇贝、鳕鱼/鲑鱼/鲈鱼、牛肉/羊肉、芒 果/菠萝/苹果/桃子/草莓、花生/开心果/腰果/榛子。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总IgE阳性结果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IgE阳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男性和女性在婴儿、儿童和青年三个年龄段的总IgE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青年时期(19~<36岁)的总IgE阳性率最高,为66.87%;女性在儿童时期(5~<12岁)的总IgE阳性率最高,为71.96%(见表1)。
表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总IgE阳性结果分析
2.2 sIgE检测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粉螨阳性率(11.87%)最高,其次是屋尘11.63%,第三是猫毛皮屑/狗毛皮屑(10.46% )。食 入 性 过 敏 原 中 牛 奶 阳 性 率(3.37%)最高,其次是牛肉/羊肉(3.28%),第三是蛋清/蛋黄(1.96%)(见表2)。
2.3不同年龄段
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的比较中,除了婴儿(<1岁)阶段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龄段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大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18·ProceedingofClinicalMedicine,Feb.2025,Vol34No.2
表2 3260例患者血清sIgE检测结果
表3 3260例患者不同年龄段性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的比较
2.4不同性别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比较
3260例患者过敏原sIgE结果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食入性过敏原中,食入芒果/菠萝/苹果/桃子/草莓阳性率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率更高。其余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260例患者不同性别食入性过敏sIgE检测结果比较
2.6吸入性过敏原
sIgE阳性率及等级分布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结果中,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粉螨阳性率最高(11.87%),其中过敏等级高的占比最大;其余吸入性过敏原过敏等级低中度患者占比较高,过敏等级越高的患者占比越少(见图1)。
2.7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及等级分布
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结果中,食入性过敏原中牛奶阳性率最高(3.37%),食入性过敏原过敏等级低中度患者占比较高,过敏等级越高的患者占比越少(见图2)。
图1 3260例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及等级分布
图2 3260例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及等级分布
2.8不同过敏原
致敏数量的比较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均以1种或者2种过敏物质阳性占多数,过敏原致敏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不同过敏原致敏数量的比较
3、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3260例过敏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了过敏原在不同年龄和性别过敏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强调了过敏性疾病诊断中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性[6-7]。本研究发现,总IgE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男性在青年时期阳性率最高,女性在儿童时期阳性率最高,男性在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总IgE阳性率低于女性,其余年龄段高于女性,这些发现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是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诱因。尘螨/粉螨和屋尘作为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与室内外环境的卫生状况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8]。此外,猫毛皮屑和狗毛皮屑的阳性率较高,提示宠物过敏在临床上不容忽视。在食入性过敏原中,牛奶和牛肉/羊肉的阳性率较高,这与饮食习惯和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关[9]。值得注意的是,芒果/菠萝/苹果/桃子/草莓等水果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或饮食习惯有关[10]。年龄分布的结果显示,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有所下降,这与免疫系统的成熟和过敏原暴露的历史有关[11]。不同性别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性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在过敏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到性别差异。最后,过敏等级低中度患者占比较多,过敏等级越高的患者占比越少。过敏原致敏数量的比较显示,大多数过敏患者对1种或2种过敏物质呈阳性反应,这表明过敏反应往往是由少数几种过敏原引起的,因此精准的过敏原检测对于明确诊断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年龄和性别过敏患者中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以及过敏原sIgE的阳性率和等级分布,这些结果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化管理和精准诊断在过敏疾病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过敏原敏感性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疾病提供更多的线索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0):1387-1394.
[6]王毛毛,陈凯乐,王红娟.过敏性咳嗽患者过敏原检测及相关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1):28-31.
[7]邱实,盛艳利,石蕊萍,等.北京顺义地区荨麻疹和湿疹老年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和过敏原检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321-323.
[9]傅玲琳,王彦波.食物过敏:从致敏机理到控制策略[J].食品科学,2021,42(19):1-19.
[10]周薇,赵京,车会莲,等.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8):572-583.
[11]刘平,陶淇惠,李志艳,等.2013至2017年11641例患者常见过敏原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检验杂志.2019,42(5):371-374.
文章来源:赵鑫,叶蕊琪,强雪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分布特征的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25,34(02):117-121.
分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治疗癌症新兴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ICIs 通过阻断 T 淋巴细胞的负调节机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更好地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虽然 ICIs 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但也带来了很多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
2025-03-28原 发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症 (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损伤及造血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的发生与抗血小板抗体、 巨核细胞以及 T 淋巴细胞均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损伤,且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 已有研究发现,ITP 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表面的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促进血小板的损伤。
2025-03-26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同时血检指标还常会有尿酸升高、磷水平升高、肌酐升高等特征,会引起肾功能不全、感染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2]。
2025-02-11过敏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过敏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过敏原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无害的,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个体,它们可以触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过敏性休克等。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过敏原 的 识 别 对 过 敏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变 得 尤 为 重要。
2025-01-27免疫组织化学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细胞染色,染色后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通过计数阳性细胞可以实现阳性率和染色强度的评估,从而确定肿瘤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信息。目前绝大多数科室仍然依赖于人工诊断,通过人工计数或主观地对阳性表达进行分级来分析研究结果,存在耗时长且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
2025-01-27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促炎或抑炎作用取决于它的激活状态。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根据功能和标志物分为M1、M2表型。M1型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加重组织损伤。体外研究证实,脂多糖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1表型极化。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其在临床中表现出呼吸抑制轻、起效快、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2025-01-20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常有乙 酰胆 碱 受 体 抗 体 (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等。 临床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特定骨骼肌的病态易疲劳和波动 性肌无力。
2024-12-26结直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位居第3,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肿瘤免疫疗法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免疫系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网络。
2024-12-1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免疫异常性疾病,患者会出现无明确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数量下降,伴随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皮肤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1]。该疾病起病隐匿且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复发,部分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024-12-05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是PG家族成员,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较强的炎症介质,纳克级别的PGE2即可引起炎症反应。但近年研究表明PGE2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不单一[2]。目前认为PGE2产生的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激活的前列腺素受体(EP)。
2024-11-19人气:3811
人气:2804
人气:2742
人气:2742
人气:27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药物与临床
期刊人气:3401
主管单位:天津市委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515
国内刊号:12-1407/R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