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方法学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FCM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不同时间测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不同设门方法测定淋巴细胞百分比,不同染色方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差异,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血液标本放置1h、6h、8h后淋巴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1h、6h、8h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散射光设门、荧光/散射光设门、三色荧光/侧向角散射光测定的GL、TL对比,差异显著(P<0.05);单色、双色、三色法分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B+NK细胞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FCM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受标本放置时间、淋巴细胞设门方法与染色方法影响,临床需选取最佳检测时间、淋巴细胞设门方法与染色方法,以提高分析结果准确性。
流式细胞术(FCM)是目前临床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首选方法,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为临床评估各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1,2]。但经临床研究发现,其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进而难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临床需积极找出其影响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3,4]。但现阶段相关影响FCM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FCM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仪器与试剂
流式细胞仪选自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ort型;流式细胞仪校准微球:双色微球、三色微球;免疫表型防分析质控细胞:CD-Chex;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其中单色标记McAb涵盖CD3、CD4、CD8、CD16、CD19、CD45、CD56、鼠lgG1、鼠lgG2a;双色标记McAb涵盖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56、鼠lgG1/lgG2a;三色标记McAb涵盖CD3/CD4/CD45、CD3/CD8/CD45、CD3/CD19/CD45、CD3/CD16+56/CD45、CD4/CD8/CD43、lgG1/lgG2a/CD45;红细胞溶解剂:FACS,检测试剂均选自美国BD公司。
1.2方法
采集15名正常人血液标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与溶血后,对其进行洗涤与固定,并调节流式细胞仪相关参数,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相应方法以FCM分析经荧光标记的样本;于室温20~22℃环境下,分别在标本放置后1h、6h、8h测定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其含量应用叶绿素蛋白的平均吸光度(MFI)反映,并于同一时间以散射光设门、荧光/散射光设门、三色荧光/侧向角散射光设门三种方法评估门内淋巴细胞的百分比(GL)、门内淋巴细胞占标本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TL)含量,同时分别应用单色、双色、三色免疫荧光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染色,淋巴细胞设门方法分别应用散射光设门、荧光/散射光设门、三色荧光/侧向角散射光三种,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1.3观察指标
探讨不同时间测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不同设门方法测定淋巴细胞百分比,不同染色方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差异,明确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间测定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对比
血液标本放置1h、6h、8h后淋巴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1h、6h、8h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不同时间测定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对比
2.2不同设门方法测定淋巴细胞百分比对比
散射光设门、荧光/散射光设门、三色荧光/侧向角散射光测定的GL%、TL%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不同染色方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对比
单色、双色、三色法分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B+NK细胞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2不同设门方法测定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对比
表3不同染色方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对比
3、讨论
目前临床诊断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等多采用FCM分析血液内淋巴细胞表型,其具有灵敏度高、速度高、可多参数分析等优势,对各类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经临床实践发现,FCM分析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易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5]。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含量、不同设门方法测定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及不同染色方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对比均存在差异,表明标本放置时间、设门方法及染色方法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分析原因在于,白细胞共同抗原表达存在时间依赖性,故其标本放置时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且有研究显示其对淋巴细胞门设定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取血后需进行快速检测,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6]。以FCM分析淋巴细胞表型时,临床除需设置淋巴细胞门,确保准确分析淋巴细胞,而淋巴细胞门中,GL、TL是影响免疫表型结果的主要细胞,因此分析出两者含量对保障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而本研究发现三色荧光/侧向角散射光对GL、TL检出率最高,散射光设门检出率最低,但其检测结果与荧光/散射光设门结果对比无差异。而有研究显示,荧光/散射光设门虽避免淋巴细胞门设置的主观误差,但其本质仍为散射光设门,故易受不溶血红细胞及有核细胞干扰,因此三色荧光/侧向角散射光应用效果最佳[7,8]。
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中,单色分析易将非T-CD4+、非T-CD8+细胞计入,故其误差较大,而双色分析结果虽接近于三色分析,但三色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因此三色分析应为临床首选方法[9]。此外有研究显示,应用四色免疫荧光染色应用价值高于三色染色,但其对检测仪器配置、调制与校准要求更高,故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染色方法[10]。
综上所述,FCM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受标本放置时间、淋巴细胞设门方法与染色方法影响,临床需选取最佳检测时间、淋巴细胞设门方法与染色方法,以提高分析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国虹,李智伟,王昌敏.不同免疫表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8,30(3):176-179.
[2]屈晨雪,吴雪莲,戴菊华,等.流式细胞术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5):389-392.
[3]王斐,徐淑琴,崔巍.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5):332-335.
[4]杨学琴,李丽梅,陈钰婷,等.流式细胞术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8,38(8):580-583.
[5]崔艳香,王新花,陈勋,等.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D1和BCL-2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1):98-101.
[6]曾永秦,杜娟,郝禹,等.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研究HIV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3):209-212.
[7]赵晓甦,莫晓冬,洪艳,等.WT1基因和流式细胞术监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12):998-1003.
[8]周丽娜,丁媛,李黎.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精细免疫分型方法的建立[J].免疫学杂志,2015,31(6):523-527.
[9]黄春梅,李薇,吴卫,等.双平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生物学变异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5):350-355.
[10]王文第,毛宝宏,王晶晶,等.流式细胞术建立甘肃地区学龄前汉族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14(3):181-185.
冯睿婷,赵继智.流式细胞术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方法学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03):14-15+31.
分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治疗癌症新兴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ICIs 通过阻断 T 淋巴细胞的负调节机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更好地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虽然 ICIs 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但也带来了很多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
2025-03-28原 发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症 (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损伤及造血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的发生与抗血小板抗体、 巨核细胞以及 T 淋巴细胞均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损伤,且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 已有研究发现,ITP 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表面的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促进血小板的损伤。
2025-03-26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同时血检指标还常会有尿酸升高、磷水平升高、肌酐升高等特征,会引起肾功能不全、感染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2]。
2025-02-11过敏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过敏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过敏原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无害的,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个体,它们可以触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过敏性休克等。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过敏原 的 识 别 对 过 敏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变 得 尤 为 重要。
2025-01-27免疫组织化学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细胞染色,染色后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通过计数阳性细胞可以实现阳性率和染色强度的评估,从而确定肿瘤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信息。目前绝大多数科室仍然依赖于人工诊断,通过人工计数或主观地对阳性表达进行分级来分析研究结果,存在耗时长且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
2025-01-27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促炎或抑炎作用取决于它的激活状态。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根据功能和标志物分为M1、M2表型。M1型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加重组织损伤。体外研究证实,脂多糖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1表型极化。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其在临床中表现出呼吸抑制轻、起效快、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2025-01-20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常有乙 酰胆 碱 受 体 抗 体 (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等。 临床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特定骨骼肌的病态易疲劳和波动 性肌无力。
2024-12-26结直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位居第3,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肿瘤免疫疗法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免疫系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网络。
2024-12-1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免疫异常性疾病,患者会出现无明确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数量下降,伴随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皮肤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1]。该疾病起病隐匿且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复发,部分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024-12-05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是PG家族成员,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较强的炎症介质,纳克级别的PGE2即可引起炎症反应。但近年研究表明PGE2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不单一[2]。目前认为PGE2产生的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激活的前列腺素受体(EP)。
2024-11-19人气:16670
人气:16002
人气:15567
人气:15292
人气:1484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免疫学
期刊人气:1680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2478
国内刊号:31-1899/R
邮发代号:4-319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58
影响因子:0.560
影响因子:0.448
影响因子:0.731
影响因子:0.7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