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了探索新型除草剂氟咯草酮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安全应用技术,以青海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马铃薯品质分析方法,测得氟咯草酮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方式及品质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使用中的剂量推荐为350~650ga.i./hm2;最佳使用时期为播后苗前,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后15~20天;最优使用方式为土壤封闭处理,对单双子叶杂草综合防效达到80%以上,增产10.15%以上,且对马铃薯品质中重要的参数指标粗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量无影响,氟咯草酮可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乃至西北马铃薯种植区作为主要除草剂推广应用。
氟略草酮是由美国原史托福石化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80年代投产的吡咯烷酮类除草剂[1],主要用于冬小麦、棉花、向日葵、胡萝卜田,防除大部分阔叶杂草,对作物安全,应用前景广阔[2]。氟略草酮作用靶标为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其可非竞争性的抑制八氢番茄红素脱氧酶,导致植株体内的八氢番茄红素和六氧番茄红素大量积累,直接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受阻,使叶片褪色,导致植物白化组织死亡[3,4]。中国的马铃薯产量占世界的1/4,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5]。2015年中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力争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提升,2016年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562万hm2,总产量(折粮后)1947.7万t,让马铃薯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6],旨在推进2020年将薯类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533.33万hm2[7]。青海省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冷凉、降水适中,自然隔离条件好,土壤属性与马铃薯生理发育规律非常吻合,是中国马铃薯商品薯及种薯的重要产区之一[8]。苏旺等[9]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说明了青海马铃薯的综合生产比较优势非常显著,属于中国强优势生产区。
目前,高兴祥等[10]通过室内盆栽生测试验验证了氟咯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和棉花的安全性;另外,氟咯草酮及其混剂在棉花田[11,12]、大蒜田[13]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也有报道,但无关于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的田间应用和安全性方面的报道。
青海省特殊的地理条件,海拔高、气候冷凉,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带,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少。但马铃薯田杂草发生情况严重,田间杂草发生密度大、种类多、危害重,对马铃薯丰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导致马铃薯实际单产与目标产量产生差距,现已成为青海高原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危害[14,15]。且马铃薯是阔叶作物,阔叶作物田阔叶杂草的防除一直是除草剂开发中的难题,另外不同生态区域杂草发生密度、种类的不同为杂草的防除增加了难度。据报道目前可用于马铃薯田不同生育期的除草剂有25种,其中登记产品有14种[16,17,18]。青海省高原山地马铃薯生产中的杂草防除仍以土壤处理剂氟乐灵、施田补等为主。近年来,由于抗药性问题,不仅其除草效果逐年下降,并且使用剂量不断增加,导致药害问题时有发生,造成绝产。急需引进新型高效安全的除草剂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前期工作,筛选出氟咯草酮这种高效马铃薯田除草剂,采用田间药效试验和品质测定,旨在明确其使用剂量、使用时期、使用方法和安全性的问题,为该药剂在青海高原乃至全国马铃薯田的大范围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氟咯草酮原药由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48%氟乐灵EC和33%施田补均由农药公司购置。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青薯9号’)种子均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供。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置在青海省西宁市二十里铺镇荃湾村,海拔约2230m,年均温6.2℃,年降水量366.8mm,无霜期147天。年蒸发量1683.1mm。土壤为栗钙土,有机质含量约10g/kg,pH8.0。试验地地势平整,肥力均匀,播前每公顷撒施有机肥37.5m3、磷酸二铵150kg,尿素150kg,前茬为春油菜,试验于2019年4月—2019年11月进行。
1.3试验方法
1.3.1氟咯草酮使用剂量田间药效试验
设25%氟咯草酮EC含量200.00、350.00、500.00、650.00、800.00、900.00ga.i./hm26个浓度梯度,对照药48%氟乐灵EC1440ga.i./hm2和33%施田补990ga.i./hm2,另设人工除草区和不施药不除草的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重复4次,计40个小区。小区面积5m×4m。随机区组排列。于马铃薯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采用利农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每公顷按300kg对水喷雾。杂草苗期和后期各调查一次,收获期单打单收测产,采用SPSS统计软件测定各处理间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
1.3.2氟咯草酮使用方式和使用时期田间药效试验
设25%氟咯草酮EC含量500.00ga.i./hm2,对照药48%氟乐灵EC1440ga.i./hm2。设3种使用方式:土壤封闭处理、混土处理和茎叶喷雾处理。茎叶喷雾处理于马铃薯4~6片复叶,一年生阔叶杂草2~8叶期施药(表1)。
1.3.3氟咯草酮对马铃薯品质测定
干物质测定:采用烘干前后称重法,将块茎样品放入干燥铝盒中,称重后,105℃烘箱内杀青30min,70℃烘干至恒重,计算干物质含量[19]。
粗淀粉含量测定[20]:将马铃薯块茎烘干样粉碎过60目筛,四分法准确称取1g样品(精确至0.0001g)。
加入无水乙醇湿润样品,再加入60mL氯化钙-乙酸溶液和正辛醇进行水解,于(119±1)℃油浴锅内分散30min,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1mL30%硫酸锌溶液、1mL15%亚铁氰化钾溶液进行提取,摇匀、定容、过滤,在20℃条件下,旋光仪测定滤液旋光值,计算块茎中粗淀粉含量[20]。
表1不同施药方式
Vc含量测定:维生素C含量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法[21]。
还原糖含量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22]。
2、结果与分析
2.1氟咯草酮使用剂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马铃薯出苗后观察植株的叶片颜色、厚度、形状及株高等生理形态指标,在有效剂量800g/hm2以上处理区,出现部分叶片失绿白化的现象,随药剂剂量增大,药害症状相对加重,15~20天左右恢复。从表1可知,氟咯草酮各浓度处理对阔叶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低剂量200ga.i./hm2处理区除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剂,说明氟咯草酮对马铃薯田阔叶叶杂草防效好。收获期产量数据表明,在供试剂量超过650ga.i./hm2使用时,对产量有所影响。所以,结合收获期产量、前期药害、综合防效和经济投入比等相关因素考量,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的使用剂量应在500~650ga.i./hm2这一范围内选择,杂草综合防效可达到85%以上,但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较差。
表225%氟咯草酮EC对马铃薯田杂草防除效果
2.2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使用方式和使用时期
为了明确氟咯草酮的最佳使用方式和使用时期,设置氟咯草酮500ga.i./hm2的混土、封闭和茎叶喷雾处理3种使用方式,茎叶处理施药后20天后调查,田间主要杂草野燕麦4~5叶期,阔叶杂草1叶~8叶期。从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区相比茎叶喷雾处理导致产量降低21.70%,施药后1~3天马铃薯叶片褪绿白化,部分嫩茎变黑褐色,15~30天着药量较多的叶片枯死,有新叶片长出。虽杂草防除效果好,但马铃薯药害严重,结合产量损失数据,得出氟咯草酮不适宜在马铃薯田采用茎叶喷雾施药方式。比较混土、封闭处理两种施药方式,封闭处理除草效果明显高于混土处理方式,株防效分别为84.24%、60.17%;鲜重防效为85.64%、63.78%。产量结果表明封闭处理高于混土处理区,相对空白对照区增产17.58%、10.17%。综合施药后马铃薯药害症状调查、除草效果比较和增产率结果得出:氟咯草酮最佳使用方式为土壤封闭处理,最佳使用时期为马铃薯播种后15~20天,杂草防除效果可达到80%以上,增产比例20%左右。
图125%氟咯草酮EC不同处理方式除草效果
2.3氟咯草酮对马铃薯田主要杂草防除效果
所选试验地田间主要杂草有藜(ChenopodiumalbumLinn.)、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冬葵(MalvaverticillataL.)、野燕麦(AvenafatuaL.)、遏蓝菜(ThalaspiarvenseL.)、节裂角茴香(HypecoumleptocarpumHook.F.etThoms.)、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Linn.)等杂草,发生密度较大,分布较均匀,杂草发生种类基本代表了青海高原高山马铃薯种植区主要杂草类型。选取主要危害优势杂草种群进行防除效果调查发现,氟咯草酮对以野燕麦和旱雀麦等禾本科杂草表现差。对主要的难防阔叶杂草在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方面均表现较好,尤其对于唇形科难防杂草密花香薷防除效果明显,在剂量为650ga.i./hm2时,株防效为79.32%,鲜重防效为88.14%。在剂量为500ga.i./hm2时,对马铃薯田发生较大的危害种群藜的防除效果达到82.61%以上。从表2可以看出,氟咯草酮对马铃薯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均高于2种对照药剂。所以,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主要杂草防效方面明显优于现主要应用除草剂(对照药剂),后期使用可根据具体地块的杂草发生种类进行剂量选择。
2.4氟咯草酮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收获期,采集新鲜马铃薯块茎,选择马铃薯品质中重要的参数指标粗淀粉含量、V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重,评价氟咯草酮施用后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氟咯草酮在本研究最佳剂量500ga.i./hm2和650ga.i./hm2处理区采集的马铃薯块茎,在品质上与对照药、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区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氟咯草酮按本研究最佳使用剂量使用后对马铃薯品质无影响。
表325%氟咯草酮EC对马铃薯田主要杂草种群的防除效果
表425%氟咯草酮EC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3、讨论
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和以往研究的结果比较,均得出氟咯草酮对马铃薯田多种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所采用的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相比室内盆栽生测的方法,可更真实的反映出氟咯草酮的田间应用效果,对于其在马铃薯田的合理使用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实验过程中发现氟咯草酮的药效不受光解作用影响,与传统应用药剂氟乐灵混土相比,简化了农业种植程序,省时、省工,适宜大面积规模化种植需求。由于青海高原马铃薯种植模式为一年一季,施药和后茬播种间隔期约为1年,所以对后茬常规轮作作物无影响,后续关于后茬特色经济作物的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农药研制能力的发展日趋的不断提升,未来农药正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安全风险、无环境风险、无使用风险方向发展。安全,高效是农药的立足之根本,未来农药朝着专一性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发展一次施药大部分有害生物靶标都有防效[2]。氟咯草酮虽对青海马铃薯田大部分阔叶杂草均有较好防效,但后期如在西北乃至全国马铃薯田大面积使用,由于各地杂草发生群落的差异性,其杀草谱及环境适应性等需进一步探索,另外,其在添加复配混剂提高实际防效和扩大杀草谱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4、结论
青海省马铃薯田间杂草发生种类有13科15种,分别为唇形科、锦葵科、藜科、禾本科、木贼科、茜草科、菊科、石竹科、十字花科、大戟科、蓼科、罂粟科、蓝雪科[23,24]。本研究在不同区域的平行实验调查结果显示,氟咯草酮主要危害阔叶杂草藜科杂草藜、菊科杂草苣荬菜、十字花科杂草荠菜和唇形科杂草密花香薷等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推荐剂量条件下,综合防效可达到80%以上。对禾本科杂草野燕麦、木贼科的问津和锦葵科的冬葵效果较差,对菊科的大刺儿菜柱防效一般,但鲜重防效较好。
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的应用,最主要的是使用时期、使用方式和使用剂量等[25]。本研究按田间药效准则要求安排田间试验,同时根据青海省马铃薯种植具有立体农业的特征,由于温度、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耕作措施、防除手段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杂草发生种群的不同,设置平行试验地。根据施药后药害调查、杂草发生情况调查、收获期产量分析和马铃薯品质影响等方面得出: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剂量应为350~650ga.i./hm2,对苗期田间杂草株防效为78.25%~90.42%,对后期田间杂草鲜重防效为70.68%~88.66%;最佳使用时期为播后苗前,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后15~20天;最优使用方式为土壤封闭处理。氟咯草酮在安全性方面,通过产量和品质分析发现,在合理的推荐剂量范围内,马铃薯增产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10.15%以上,且马铃薯块茎大小、均匀度、颜色和形状等方面均无差异。通过粗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量测定结果,氟咯草酮施用后对马铃薯品质无影响,但不可超过剂量650ga.i./hm2使用,否则对马铃薯块茎大小和产量等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士杰,郑锦彪,樊凯.氟咯草酮原药主要杂质的合成[J].世界农药,2016,38(1):53-55.
[2]唐广新,范金勇,胡尊纪,等.氟咯草酮研究开发现状[J].山东化工,2019,48:74-75.
[4]李永平,王彬,陈敏氡,等.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39(7):1195-1202.
[5]卢肖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1-7.
[6]关佳晨,蔡海龙.中国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92-100.
[7]卢肖平,谢开云.国际马铃薯中心在中国[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苏旺,周云,王舰.青海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9):161-164.
[10]高兴祥,李美,高宗军,等.氟咯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和棉花的安全性[J].农药,2011,51(9):683-684,695.
[11]王恒智,郭文磊,王兆振,等.氟咯草酮及其混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2):66-70.
[12]郭文磊,王兆振,谭金妮,等.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J].农药学学报,2016,18(5):605-611.
[13]丛聪.氟咯草酮活性评价及在大蒜田应用技术初步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李玮.新型除草剂氟咯草酮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应用及安全性[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09):149-154.
分享:
易腐生鲜农产品6小时通关承诺,成员国原料可视为本国生产原料等新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关税的实际减免力度,使得其他成员国传统优势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青岛农业结构产生实际影响,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农业的保护,会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要求更为严格。
2025-02-13X市为我国某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对其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品牌培育能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4-06-14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保证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1,2]。巴州现有1所州级、9所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承担着巴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督抽查、检测、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2024-06-14在大数据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的生活方式、购物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领域从种类到形式都变得更为多元化、便利化。大数据的到来同样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营销模式迎来了新的创新性变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是建立在数据科学采集和分析基础之上的,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行为,以提前预测准备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1]。
2024-06-14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食用农产品不仅注重口感,还更加注重食用安全[1]。新疆冬季果蔬产量不足,需从其他省市运输大量果蔬,无论是本地自产还是其他省市运输的果蔬,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上都经过了多个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3]。
2024-06-14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赋能农产品冷链物流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了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信息共享,破解产销矛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024-06-09鉴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商业新模式、监管新挑战,2022年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制度的推陈出新,在夯实各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同时,也统筹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与质量提升。其中,有关网络平台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制度新设回应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迭代和融合发展,网购果蔬、畜禽肉、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已成为家庭消费的常态场景。
2024-06-04检验检测服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5.3万家,营业收入4 275.84亿元,从业人员154.16万人,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6.5亿份[1,2]。由于检验检测市场竞争激烈,个别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迎合客户需求,或是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尤其是在机动车和生态环境检验检测领域大量出具虚假报告[9]。同时不按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检验报告结果判断依据错误等引发的不实报告更是屡见不鲜[10]。
2024-06-03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序标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因此,本文立足河南省发展实际,从众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中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促进其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2与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我国化妆品类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化妆品产品支出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未来人均化妆品支出将持续增长。
2024-06-02人气:7414
人气:5957
人气:5281
人气:5053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
期刊人气:4671
主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华北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河北、天津、河南、山西、内蒙古)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7091
国内刊号:13-1101/S
邮发代号:18-10
创刊时间:196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