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从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供思路。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食用农产品不仅注重口感,还更加注重食用安全[1]。新疆冬季果蔬产量不足,需从其他省市运输大量果蔬,无论是本地自产还是其他省市运输的果蔬,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上都经过了多个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3]。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霍城县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总体思路,坚持“分级建设,分层监管和检测”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做法
2.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政监管体系,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推进,提高了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的监管能力。
2.2 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
霍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运行良好。202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认证扩项考核,截至目前已通过检测参数138项。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的农产品检测任务数量要求,根据霍城县各季度农产品产出及农药使用情况,分季度适时调整农产品检测种类和检测参数,做到农产品产出一批、检测一批、合格一批、销售一批。各乡镇监管站开展日常巡查,加大农产品抽检和胶体金检测力度,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防农残超标和有毒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月检测及速测周报告制度,做到农产品监管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2.3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整合执法职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的作用。
2.3.1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对县域内的所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严格落实种子备案制度,对于证照不全、来路不明的种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净化种子市场环境,严防假种子流入市场,避免种植户因购买到假种子造成财产损失。严查农药进货渠道手续、购销台账和农药经营门店经营是否规范,对于经营不规范的种子和农药门店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做到限期整改到位。
2.3.2 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利用乡村大喇叭、LED电子屏、拉横幅、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在县域主干道、乡镇主要街区、村委会、农贸市场及集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宣传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惠民政策,同时现场解答农民咨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提高农民对假种子、假农药的警惕性。
2.4 全力推进合格证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有效落实,制定出台了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四挂钩制度。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加各类农业展销会挂钩,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展销会的农产品,以实行合格证管理作为参展的前置条件;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评各类品牌、奖项挂钩,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审批和产品续展时,将其产品实行合格证管理作为前置条件;承诺达标合格证与项目支持挂钩,将其产品实行合格证管理作为申报区级以上(含区级)涉农扶持资金的前置审核条件;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与电商平台、企业快递、集团采购和市场协会相挂钩。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产品外销、集团采购等方面必须以实行合格证管理作为前置条件。
2.5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依托“三品一标”工程有序推进县域内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转变,大力推广种植优质品种、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作业、统一管理,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推进标准化生产。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霍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检测人员流动性大、设备陈旧老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使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资金预算,并将资金预算纳入财政预算。投入资金配备先进的农产品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提升农产品检测中心的软硬件条件;根据实际检测需要,乡级适时配备胶体金等检测仪器设备。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农产品生产主体申报“三品一标”,提高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生产水平。
3.2 加强培训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的培训,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直接面对农资经销门店,通过培训执法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要求,做到执法尺度精准、执法高效。加强县乡两级农产品检测人员培训,组织县镇两级检测人员参加线上线下内外部培训,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水平和效率,确保检测准确度。加强农产品生产主体培训,根据农产品生产不同阶段组织开展培训,大力推广标准生产,绿色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指导农户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告知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间隔期等知识,提高农户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农产品监管的难度。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散户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鼓励所有生产主体规范使用新疆追溯平台,及时准确在平台中录入相关农事操作,对于规范使用平台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优先推荐参加各类疆内外农产品展销会、丰收节,参加展销会、丰收节获奖的给予部分奖励。通过政府融媒体网络平台免费进行农产品宣传,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经济附加值。霍城县出台了“三品一标”奖励政策,对于新申报的生产主体,按照申报产品数量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并积极协助生产主体申请自治区“三品一标”资金奖励。
3.4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霍城融媒体、电视、乡村大喇叭、现场咨询、发放资料、张贴海报、面对面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知识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针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宣传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绿色防控、物理防控技术,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间隔期等内容,使农产品生产主体掌握相关知识;按照农资门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生产主体购买农药时,建议农资门店经营者按照绿色防控的原则推荐低毒高效农药进行销售,坚决防止农产品源头污染。
3.5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通过制定多部门协同联动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从农产品种植、农事操作、生产档案管理、农产品检测、加工、运输、销售等全链条监管的无缝衔接,一旦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应该迅速启动查找召回机制。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不合格农产品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召回并按照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处理,对于未流入市场的不合格农产品由农业农村部门启动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同时开通投诉举报多渠道,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同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有祥.2021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及2022年重点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2(02):5-8.
[2]雷用东,张正红,朱玉龙,等.基层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03):70-72.
[3]李伟,戴国富,丁超,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探究与展望[J].河北农业科学,2022(02):97-101.
文章来源:刘元元,古丽沙·亚生,朱思瑶,等.浅谈霍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24(03):17-19.
分享:
易腐生鲜农产品6小时通关承诺,成员国原料可视为本国生产原料等新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关税的实际减免力度,使得其他成员国传统优势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青岛农业结构产生实际影响,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农业的保护,会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要求更为严格。
2025-02-13X市为我国某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对其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品牌培育能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4-06-14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保证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1,2]。巴州现有1所州级、9所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承担着巴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督抽查、检测、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2024-06-14在大数据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的生活方式、购物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领域从种类到形式都变得更为多元化、便利化。大数据的到来同样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营销模式迎来了新的创新性变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是建立在数据科学采集和分析基础之上的,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行为,以提前预测准备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1]。
2024-06-14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食用农产品不仅注重口感,还更加注重食用安全[1]。新疆冬季果蔬产量不足,需从其他省市运输大量果蔬,无论是本地自产还是其他省市运输的果蔬,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上都经过了多个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3]。
2024-06-14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赋能农产品冷链物流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了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信息共享,破解产销矛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024-06-09鉴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商业新模式、监管新挑战,2022年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制度的推陈出新,在夯实各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同时,也统筹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与质量提升。其中,有关网络平台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制度新设回应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迭代和融合发展,网购果蔬、畜禽肉、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已成为家庭消费的常态场景。
2024-06-04检验检测服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5.3万家,营业收入4 275.84亿元,从业人员154.16万人,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6.5亿份[1,2]。由于检验检测市场竞争激烈,个别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迎合客户需求,或是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尤其是在机动车和生态环境检验检测领域大量出具虚假报告[9]。同时不按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检验报告结果判断依据错误等引发的不实报告更是屡见不鲜[10]。
2024-06-03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序标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因此,本文立足河南省发展实际,从众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中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促进其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2与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我国化妆品类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化妆品产品支出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未来人均化妆品支出将持续增长。
2024-06-02人气:7343
人气:6094
人气:6078
人气:4605
人气:454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产品市场
期刊人气:171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9-8070
国内刊号:11-4592/F
邮发代号:2-774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