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质量的需求显著增加,近年来水果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局部滞销、受进口果品冲击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分析了水果行业产销发展变化情况,梳理了现阶段水果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水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水果是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果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设置的“平衡膳食宝塔”将水果设为第二类食物,仅次于谷类食物,建议成人每人每天摄入水果200~350 g。水果不仅是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重要来源,同时在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2]。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以及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果的需求量显著提高,水果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同时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了水果跨区域交易,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水果损耗率,促进了水果跨区域运输。但随着水果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涌现出,如品质不稳定、局部滞销、受进口果冲击大[3]、品牌影响力不足[4,5]、标准分散[6,7]、冷链物流技术落后[8,9]等。本文主要基于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行业研究成果,从产量(即供给端)、市场需求和消费等角度分析了水果行业发展现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水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水果行业发展现状
水果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水果产业的发展和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1 水果产量
1.1.1 总产量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水果产量急剧增加,2003年我国水果产量仅为1.45亿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7%[10]。如图1所示,2012—2020年,水果产量增长了0.66亿t,2020年水果产量增长到了2.87亿t,较2003年近一倍[11,12]。
图1 2012—2020年中国水果产量
1.1.2 产业结构
我国是世界果树主要生产地,柑橘、苹果、梨、葡萄和香蕉是我国五大主产水果[1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苹果产量占产量世界苹果总产量的54.07%,鲜梨产量占世界梨总产量的74%,柑桔产量占世界柑桔总产量的28%,鲜食葡萄产量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46%,香蕉总产量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14,15,16,17,18]。
如图2所示,苹果、柑橘、梨、葡萄和香蕉五种水果在2020年产量总计1.39亿t,占了全部水果产量的48.4%。2020年柑橘产量最高,为0.51亿t,占水果总产量的17.8%。图3为苹果、香蕉、柑橘、梨、葡萄五种水果2012—2020年的产量。2012—2017产量最高的为苹果,2017—2020年则为柑橘。
图2 我国2020年水果产量结构
图3 2012—2020年主要水果品种产量
1.2 水果种植面积
我国果园种植面积在2014—2016年短期下降之后,自2016年以来持续增长。2016年为10 917千hm2,到2020年涨至12 646千hm2(如图4所示)。
按区域划分(如图5所示),水果产区相对比较均衡,华东占比最大,为26%,华中、西北和华南占比分别是18%、17%和15%。华北和西南占比均为10%,东北受气候条件影响,水果生产份额最少,占4%。
图4 2012—2020年果园种植面积
图5 水果产量区域分布占比
由图6、7、8可知,随着主要水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有效实施,苹果、柑橘、梨优势区的集中度均达到85%以上。如苹果产业,2020年仅陕西、山东两省的产量就占全国产量的48.5%,另外,产量在100万t以上的省共有8个,产量总计占比92%,生产集中度较高。
图6 2020年苹果生产格局
图7 2020年柑橘生产格局图
图8 2020年梨生产格局
生产集中度较高的还有柑橘产业。2020年广西、湖南、湖北三省的柑橘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9.2%。其中广西产量最高,为1 382.09万t,产量占比为27%。其中砂糖橘、沃柑等优势品种,随着冷链产业发展完善和电商产业崛起,在全国多个省份热销,为当地农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对而言,梨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生产。河北省作为第一产梨大省,2020年梨产量350.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9.7%,其次是新疆、河南、辽宁、浙江、山东、山西、四川等,占比均在5%~9%之间。产业分布相对较广,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1.3 水果消费
由图9可知,我国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饮食均衡需求,我国水果消费量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水果产量约为2.87亿t,相比2012年增长29.9%。2020年,水果同期进口0.07亿t,出口0.04亿t,可知我国水果表观消费量为2.90亿t,
图9 2012—2020年中国水果产业供需情况
如图10所示,近年来人均水果消费量呈显著上升态势。2012年我国水果人均消费量仅为135.51 kg,到2020年增长至171.15 kg。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人均消费量为表观消费量,其中含有水果加工产品,实际的鲜果消费量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水果消费量呈显著增长趋势。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消费者开始关注水果的品牌、品质和多样化程度。2012年,我国进口水果占比约为1.5%,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为2.9%,进口水果的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图11)。
图1 0 2012—2020年中国水果人均消费量
图1 1 2012—2020年我国进口水果占比走势
2、水果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水果种类分布不均衡
水果种类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结构分布和地域分布两个方面。2020年苹果、柑橘、梨、葡萄和香蕉五大类水果占比达到48.4%,将近一半,而其他水果所占比例很小,说明我国水果的多样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貌复杂多样,不同地区适合种植不同种类的水果,因此导致我国水果种类地域差异很大,如四川、云南山区适合种植柑橘类水果,云南、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适合种植芒果、木瓜、香蕉等水果,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适合种植苹果、梨等水果[10]。
2.2 水果城乡消费差异较大
水果的消费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农村居民消费者和城镇居民消费者。虽然我国居民的水果消费不断增长,但城乡对水果消费有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对水果的消费量明显比农村居民的高;可能受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价格敏感以及农村本身是水果的产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农村居民在我国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开拓农村地区的水果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相比城镇地区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水果的消费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9]。
2.3 水果产业物流供应链薄弱
我国水果品类和生产区域迥异,同时物流冷链设备落后[9],导致水果运输损耗率高,水果物流供应效率不高。这体现在供应链节点多、供应链成本高、供应链信息化水平差等多方面[20]。如目前水果物流供应链节点繁多,水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要经历多个供应商,这导致物流供应不仅耗时而且运输成本增加,物流配送难度增加。甚至有的地方尚未提供冷链运输,使水果运输过程中易出现变质腐烂等问题,进而严重制约了水果销售范围和销售品质。
2.4 水果产业品牌化标准化不强
我国水果产业知名品牌不多[4,5],谈到水果品牌消费者普遍想到的是烟台苹果、赣南脐橙、库厄勒香梨等区域共用品牌,这些品牌以产地命名,冠名门槛较低,品牌辨识度差。同时,水果产业的标准化程度很低,具体体现在果品行业标准制修订部门分散、标准的制修订不够及时、制标人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果农标准化意识不强,标准实施落地效果不佳等方面[6,7]。
3、水果行业发展对策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优化,水果的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果消费量,我国水果消费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消费观念升级、健康意识增强、科技进步等都将推动我国水果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因此,未来水果行业的发展应从提高品质、“互联网+水果”创新模式、冷链物流技术进步、产业品牌打造等几个方面发力。
3.1 培育高品质水果
随着人们品牌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和产源,愿意为优质美味的水果支付高昂的溢价。供给端将会更加注重供给质量,供给质量包含水果种植过程的健康监管、分级、包装等。高品质水果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进而带动全产业链产业升级,因此亟需增强高品质水果的培育力度,包括高品质水果种植的政策扶持、设施设备研发、完善高品质水果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销售等。
3.2 充分利用新零售模式
新零售模式有望重构果品行业竞争格局。随着“互联网”行动的铺开,互联网将不断颠覆传统果品产业的组织形式、商业规则、产业链条、竞争格局,衍生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这将对果品传统品牌传播渠道和方式提出挑战,果品产业发展要及时调整策略,利用好直播带货等新零售销售平台为水果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培训果品种植户直播带货技能,打通果品散户与商超等电商平台或农产品直播的对接渠道,减少中间商环节,让利给果品大户和散户。
3.3 加大对冷链物流发展的扶持力度
冷链物流是优化供应链、畅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未来需调整冷链物流设施结构化差异,在冷库建设和冷链运输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设施设备和冷链物流供应等方面提高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具体可以由政府引导,在完善水果等生鲜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能力和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强流通主题组织能力,加大渠道整合度,加快流通渠道的整合进度,提高冷库体系建设的规模化运营水平等。
3.4 加强水果产业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是水果行业做大做强的必要保障。由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经验可知,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水果产业的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工作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元主体有机配合、共同持续推进,政府倡导并提供政策支持,企业稳扎稳打为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做好长远规划,消费者监督和维护品牌和标准的培育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岩.学会吃水果营养又健康[J].食品营养,2020(14):122-123.
[2]杨晨,鲍正德,杨涛,等.浅析电子商务背景下水果产业发展的条件及前景[J].饮食科学,2019(6):246.
[3]李之振.中国水果进出口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9):137-139.
[4]李亮,张占英,孙慧英,等.创建水果品牌的意义与途径探索[J].湖北植保,2018(5):4-6.
[5]陈磊,姜海,孙佳海,等.农业品牌化的建设路径与政策选择---基于黑林镇特色水果产业品牌实证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2):203-210.
[6]陈静,周大森,张鑫,等.我国果品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22,42(4):68-71.
[7]曾沛繁.桂林市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之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172-174.
[8]吴子瑜,唐洁.生鲜冷链物流仓储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5):88-89.
[9]田聪.电子商务模式下江苏水果冷链物流配送探究[J].视频研究与开发,2022(1):235-236.
[10]廖紫如,李梅芳.我国水果生产现状及其产业集聚度分析[J].中国果树,2023(3):129-134.
[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389-401.
[12]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十四五”中国水果零售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EB/OL].[2022-06-08].
[13]张放.全国:2021年我国四大主产水果产量再创新高[J].中国果业信息,2022(9):59.
文章来源:吴中勇,李延荣,董中丹.我国水果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果菜,2023,43(11):79-83+87.
分享:
易腐生鲜农产品6小时通关承诺,成员国原料可视为本国生产原料等新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关税的实际减免力度,使得其他成员国传统优势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青岛农业结构产生实际影响,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农业的保护,会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要求更为严格。
2025-02-13X市为我国某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对其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品牌培育能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4-06-14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保证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1,2]。巴州现有1所州级、9所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承担着巴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督抽查、检测、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2024-06-14在大数据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的生活方式、购物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领域从种类到形式都变得更为多元化、便利化。大数据的到来同样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营销模式迎来了新的创新性变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是建立在数据科学采集和分析基础之上的,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行为,以提前预测准备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1]。
2024-06-14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食用农产品不仅注重口感,还更加注重食用安全[1]。新疆冬季果蔬产量不足,需从其他省市运输大量果蔬,无论是本地自产还是其他省市运输的果蔬,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上都经过了多个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3]。
2024-06-14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赋能农产品冷链物流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了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信息共享,破解产销矛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024-06-09鉴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商业新模式、监管新挑战,2022年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制度的推陈出新,在夯实各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同时,也统筹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与质量提升。其中,有关网络平台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制度新设回应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迭代和融合发展,网购果蔬、畜禽肉、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已成为家庭消费的常态场景。
2024-06-04检验检测服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5.3万家,营业收入4 275.84亿元,从业人员154.16万人,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6.5亿份[1,2]。由于检验检测市场竞争激烈,个别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迎合客户需求,或是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尤其是在机动车和生态环境检验检测领域大量出具虚假报告[9]。同时不按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检验报告结果判断依据错误等引发的不实报告更是屡见不鲜[10]。
2024-06-03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序标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因此,本文立足河南省发展实际,从众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中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促进其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2与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我国化妆品类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化妆品产品支出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未来人均化妆品支出将持续增长。
2024-06-02人气:7417
人气:6211
人气:6117
人气:4671
人气:45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产品市场
期刊人气:178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9-8070
国内刊号:11-4592/F
邮发代号:2-774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