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贸易竞争力前沿研究,构建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影响机制。采用DID模型,使用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逾十年,其发源于中国,但受益于世界,倡议提出后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产品、资金等方面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13-2021年间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1万亿美元,双边金融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沿线国家基于双边互利共赢的农产品贸易日益增多,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竞争性和互补性共存的双边和多边农产品贸易成为当前沿线各国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在自然资源、土地面积、劳动力资源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可以为沿线国家制定农产品贸易提供借鉴参考,进而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沿线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资本投资等领域。Naima等(2021)研究认为贸易成本和运输时间是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因素。Nugent等(2021)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提高了沿线国家资金吸引能力。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金融投资和基建上的合作,并对倡议的政策效果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在经济贸易领域,马淑琴等(2022)发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品贸易网络动态演化具有较强的自稳定性,中国在十大贸易品类的贸易网络中起到绝对的引领作用。在金融发展领域,徐建军等(2022)发现资产、股权、基金和债券投资网络对沿线国家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基建领域,李保霞等(2022)认为倡议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在构建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及分析影响因素方面,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研究结论。Anderson(1983)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张丽君等(2019)通过贸易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显性竞争优势和显示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四个指标,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
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文通过对已有贸易竞争力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相关文献的研究之后,以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具有五个评价指标的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ICAT)评价体系。
指标一: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T)。RCAT表示一国某时期农产品贸易出口值与贸易出口总值的占比与同时世界占比的关系,定量描述一个经济体在农产品贸易上的相对出口表现,判定一个经济体的农产品贸易是否具有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该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用公式表示:。其中,i代表某个国家,j代表某时期,w代表世界(下同),Eij表示某国一定时期农产品贸易出口值,Ei表示该国一定时期贸易总出口值;Ewj表示世界一定时期农产品贸易出口值(下同),Ew表示世界一定时期贸易总出口值。
指标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AT)。TCAT表示一国某时期农产品贸易顺差与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分析一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进而衡量一国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其中,Xij表示一国农产品贸易在一定时期的出口总体规模(下同),Mij代表一国农产品贸易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体规模(下同)。Xij-Mij衡量一国农产品贸易一定时期的顺差规模,即出口大于进口的相对程度,Xij+Mij表示一国农产品贸易一定时期的进出口总额。
指标三:农产品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AT)。IMAT表示一国一定时期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的占比,可以通过一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占有率分析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其表达式如下:。其中,Xwj代表全世界一定时期内农产品贸易的出口总额。
指标四:农产品贸易MI指数(MIAT)指数。MIAT表示一国农产品贸易出口比例与进口比例的差额,可以衡量一国农产品贸易波动大小,其表达式如下:。其中,∑Xj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量,∑Mj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农产品贸易进口总体规模。
表1 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总额前二十
图1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历年农产品出口总额
指标五:农产品贸易自由度指数(TFAT)。TFAT表示一国一定时期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主要衡量一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水平,可以用来评价一国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及国际竞争力现状
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时,侧重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评析倡议的作用。
(一)农产品贸易进口现状
农产品进口受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的影响,而人口和土地又决定了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产品的产量,当一国人口多而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少时,农产品的进口就会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农产品进口总量靠前的国家多为人多地少的国家,例如波兰总人口约3778.1万人,农业用地面积却约只有14461公顷,人均可耕地不到0.04亩。
(二)农产品贸易出口现状
为了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按照地理区位对沿线国家进行划分分析,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总额呈现三种不同的变化情况,分别为增长稳定的中亚和北非,呈现较快增加趋势的东亚、西亚、南亚、东欧、南欧、中欧,和整体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从沿线区域各国农产品出口分析中可以看出,区域分布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影响,区域位置分布决定了农业生产条件的好坏,进而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出水平。
(三)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状况
如表2所示,亚欧非国家2020年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圣多美,排名前三十的国家一般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各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存在差距较大。以埃塞俄比亚和希腊为例,2020年埃塞俄比亚农产品贸易出口是进口的1.5倍多,出口总额约占当年GDP的2.49%。2020年希腊农产品贸易出口是进口的1.04倍多,出口总额约占当年GDP的4.44%。
从图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间,沿线和非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均保持一种上升的趋势。自2014年之后,非沿线国家开始呈现波浪式下降,而沿线国家却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表2亚欧非国家2020年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前三十
图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
三、“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机制
(一)降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关税、制度、管理等政策的制定方面存在较高的壁垒,从而对沿线各国农产品贸易产生障碍。郑会青(2022)在研究经济距离对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中发现,经济距离差异是导致农产品贸易成本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经济距离过长会导致农产品贸易成本的上涨,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将极大缩减沿线国家与各国的经济距离,促使农产品贸易成本不断降低。
(二)提高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由一国政府针对商品生产质量水平而制定的标准体系,是进行农产品贸易时必须要遵循的标准。杨丽娟(2021)在研究国家标准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国家标准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沿线国家为了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各国纷纷在国际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本国的国家标准作为共同的技术语言,使得沿线各国国家标准规模得到了扩展,极大促进了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
(三)增强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物流绩效
农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容易腐烂变质,储存期短,对流通的要求较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沿线国家加大了对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合作,推动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贸易通道,大大改善了沿线各国农产品贸易在物流畅通和信息畅通上的条件。同时,沿线各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平台帮助下,基础设施得到了大量的投资,也推动了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物流绩效的提高,使得农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模型选定与变量说明
根据UNCTADSTAT、WORLD BANK和FAOSTAT三个数据库,本文借鉴刘珊珊(2022)的研究方法,选用了2005-2020年共16年的面板数据。为了避免因地理区位导致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带来的影响,将样本选取范围锁定为亚欧非三洲,剔除缺失数据的国家后,选择64个沿线国家作为实验组对象,45个非沿线作为控制组,建立DID模型。以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策时间节点。本文政策效应评估的基准模型为:
其中,ICAT为被解释变量,i和t分别表示沿线国家和时间,Treated为国家虚拟变量,用于区分处理组和控制组,当i为沿线国家时,Treated的取值为1,当i为非沿线国家时,Treated的取值为0。Year为政策实施的时间虚拟变量,Control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α为截距项,N表示国家固定效应,P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ε表示随机扰动项。交互项Treated×Year是本文考察政策效果的核心解释变量,当其估计系数β1显著为正时,表明倡议对沿线国家ICAT具有提高作用,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反之产生消极影响。
控制变量选取。本文借鉴张丽君(2021)等的研究结果,采用地理区位(GL)、劳动力要素(LBF)、土地要素(LE)、农业生产指数(API)、肥料指标(FI)、农业生产总值(GAP)、初级产品关税率(TPP)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NFDI)共8个变量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二)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icat的均值为1.879,标准差为2.101;api和fi的标准差分别是14.83和108.7;gap最大值为27.54,最小值为15.56;tpp最大值为99.4,最小为0;各国FIA的最大值为26.28,最小值为-25.47,统计结果说明亚欧非各国在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指数、肥料指数、农业生产总值、初级产品关税、吸引外资上等存在的巨大差异。
(三)平行趋势检验
为了规避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型疫情的影响,验证数据是否满足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共同趋势假设,本文选取2009-2019年的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平行趋势检验,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x轴中0代表2013年,并以此为起点分别表示其他年份,可以看出2013年之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发展趋势差异基本分布在0值范围附近,说明两者在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化中存在相似的趋势。而自2013年之后,两组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化出现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大,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和非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符合双重差分模型的平行趋势假设前提。
(四)基准检验结果
为了准确估计“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控制了国家和时间固定效应,利用DID模型进行了估计分析,其结果如表4所示。icta(1)为在无控制变量情况下的回归结果,显示β1为0.243,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促进作用。icta(2)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icta(1)相比,β1由0.243增加到0.343,政策效应更强了,结果由5%上升为1%水平上显著,增强了结果说服力度,R2值由0.224提高至0.235,数据的拟合程度变得更优了。同时表明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与非沿线国家相比,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可以提升34.3%。gl、lbf、api以及nfdi与icat存在正相关,tpp和le为负相关。
表3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4基准检验结果
(五)安慰剂检验
在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中,除了要做平行趋势检验外,安慰剂检验也是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未观测到的国家样本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影响,并检验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是否为时间变动而带来的增长效应。本文对109个亚非欧样本国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抽取35个国家作为“伪实验组”,剩余国家为“伪控制组”,并重复500,看看“伪政策虚拟变量”的系数是否显著。在图4安慰剂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随机抽样的“伪实验组”估计系数基本分布在0附近,说明随机抽样的样本组合对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没有产生影响,进而表明本文双重差分模型的设定没有遗漏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图3平行趋势检验-事件研究法结果
图4安慰剂检验结果
(六)异质性检验
为了验证区域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存在差异,本文按照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相似程度将样本国家划分为六区域,并分别进行了回归,识别倡议对六个区域的政策效应,其结果如表5所示。从结果中可以获知,“一带一路”倡议对西亚东欧和北欧中欧国家分别在5%水平上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其它区域的影响较弱。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区域国家icat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导致区域化影响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以及关税的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研究同时发现,劳动力要素、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与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存在正相关,且劳动力要素的促进作用最大。
第二,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横向影响比较大,纵向影响较弱。研究发现,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农产品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于具有纵向特性的指数影响较弱。
第三,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倡议对西亚、东欧、北欧、中欧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其他地区促进作用相对不明显。
(二)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各国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力量,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共建,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灌溉系统和交通运输网络,为农产品贸易提供基本条件和更大的便利性。
第二,提高农产品质量。沿线各国应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和特色优势,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农产品贸易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三,构建合理农产品贸易关税体系。沿线各国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加快推进农产品贸易通关便利性建设,降低农产品贸易关税壁垒,构建合理农产品贸易关税体系,有效挖掘与贸易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提高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表5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区域回归结果
第四,鼓励外商对农业进行投资。各国要鼓励具有地缘优势、技术优势的农业企业,合理利用外商投资发展相关农业产业,通过调整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引导外商加大对农产品开发、精深加工、物流等各个产业链环节的投资,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升级,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3]马淑琴,戴豪杰,徐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品贸易网络动态演化特征与中国引领策略—基于147个国家的数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2(9)
[4]徐建军,安辉,杨晓伟.“一带一路”跨国金融对出口贸易网络的影响研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软科学,2022(6)
[5]李保霞,张辉,王桂军.“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效应: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22(8)
[7]张丽君,喻芬芬.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跨国动态面板数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9(1)
[8]贺壮.“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3
[9]刘珊珊.“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1)
[10]余永庆,杨小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距离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2(18)
[11]郑会青,庄佩芬.经济距离对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22(4)
[12]杨丽娟,薛伟敏,杜为公.国家标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J].世界农业,2021(11)
基金资助:2023年度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学会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服务粮食安全的战略内涵、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Z23B78);202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大食物观背景下辽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24lslybkt-018);
文章来源:赵慧娥,戴利研,贺壮.“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4(09):135-139.
分享:
易腐生鲜农产品6小时通关承诺,成员国原料可视为本国生产原料等新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关税的实际减免力度,使得其他成员国传统优势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青岛农业结构产生实际影响,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农业的保护,会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要求更为严格。
2025-02-13X市为我国某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对其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品牌培育能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4-06-14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保证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1,2]。巴州现有1所州级、9所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承担着巴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督抽查、检测、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2024-06-14在大数据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的生活方式、购物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领域从种类到形式都变得更为多元化、便利化。大数据的到来同样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营销模式迎来了新的创新性变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是建立在数据科学采集和分析基础之上的,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行为,以提前预测准备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1]。
2024-06-14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食用农产品不仅注重口感,还更加注重食用安全[1]。新疆冬季果蔬产量不足,需从其他省市运输大量果蔬,无论是本地自产还是其他省市运输的果蔬,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上都经过了多个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3]。
2024-06-14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赋能农产品冷链物流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了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信息共享,破解产销矛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024-06-09鉴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商业新模式、监管新挑战,2022年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制度的推陈出新,在夯实各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同时,也统筹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与质量提升。其中,有关网络平台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制度新设回应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迭代和融合发展,网购果蔬、畜禽肉、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已成为家庭消费的常态场景。
2024-06-04检验检测服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5.3万家,营业收入4 275.84亿元,从业人员154.16万人,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6.5亿份[1,2]。由于检验检测市场竞争激烈,个别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迎合客户需求,或是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尤其是在机动车和生态环境检验检测领域大量出具虚假报告[9]。同时不按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检验报告结果判断依据错误等引发的不实报告更是屡见不鲜[10]。
2024-06-03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序标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因此,本文立足河南省发展实际,从众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中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促进其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02与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我国化妆品类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化妆品产品支出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未来人均化妆品支出将持续增长。
2024-06-0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
期刊人气:1116
主管单位: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山西省农机化研究院,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管理站,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协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671-9646
国内刊号:14-1310/S
邮发代号:22-19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364
影响因子:1.21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37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