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单症状性夜遗尿指年龄≥5岁的儿童仅在夜间有不自主排尿,而日间无尿急、尿失禁、排尿延迟等症状,平均每周至少2次,病程在3个月以上。部分MNE患儿随年龄增长可自然康复,但仍有0.5%~2%的患儿其症状可持续至成年,且在这部分未愈的患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加重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出现日间尿失禁或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213
0
小儿遗尿是指5周岁以上幼儿平均每周≥2次在睡眠状态下不自觉地排尿,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的一种儿科常见的病症。该遗尿症若得不到积极有效治疗,常常会造成患儿睡眠不足、焦躁、多动、自卑,甚至引起性格缺陷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与生活质量。患儿较大的心理压力反过来会加重尿床,使疾病更加缠绵难愈。
400
一般而言,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若是5~6岁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2次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医学上将其称之为“遗尿症”。临床上,将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其中,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小儿从小到就诊一直伴有遗尿,继发性遗尿症则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超过6个月,之后又发生遗尿现象。
309
儿童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是指≥5岁的儿童在睡眠中发生不随意的排尿行为,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睡眠时,患儿无法自觉醒来。遗尿症可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且症状较重的患儿不能住校、参加学校夏令营,影响患儿身心健康。正如《诸病源候论.遗尿候》指出:“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早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也有“膀胱不约为遗”的记载。
145
遗尿症即尿床,是指年龄≥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2次夜晚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临床上以原发性遗尿症居多,与遗传、睡眠觉醒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膀胱功能成熟迟缓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西医治疗以警铃法和药物疗法为主,其中盐酸甲氯芬酯为中枢兴奋剂,对睡眠觉醒障碍的患儿效果较好。
344
小儿尿道下裂是一种由于患儿尿道发育不全,造成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缺陷,其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包皮异常、阴茎下弯、尿道口异位等,严重者可伴有腹股沟疝、重复尿道等,对患儿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恢复其阴茎排尿、性交功能,但术后易引发并发症,且患儿由于生殖器畸形常产生自卑等负性心理,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100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在男婴中发病率约1/300,近年来呈逐渐升高趋势。胎儿发育过程中,在生殖结节腹侧形成一条纵行的尿生殖沟,此沟自后向前闭合形成尿道时,如闭合过程发生停止,就会形成不同程度尿道下裂。由于阴茎及前尿道发育不全,尿道开口异常伴阴茎下弯,导致患者不能站立排尿,蹲位排尿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心理生理伤害较大。
288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阴茎部位皮肤柔嫩,神经末梢分布广泛,并且术后患儿阴茎会周期性勃起及留置导尿管或支架、同时在术后由于新建立的尿道水肿,尿液对尿道损伤后的刺激作用,导致患儿术后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而严重的疼痛会导致患儿哭闹、尿瘘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
163
小儿尿道下裂是临床常见的患儿泌尿系统生殖器尿道开口位置出现异常的先天性缺陷,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儿的尿道口异位、阴茎下弯和包皮出现异常,尿道下裂不但会引起患儿出现排尿异常,甚至还会造成阴茎短小和今后的性功能障碍。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来恢复患儿正常的排尿和纠正阴茎畸形症状,现如今尿道下裂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
139
肾病综合征指机体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随着人体尿液排出,进而诱发疾病。现治疗此疾病主要采用免疫抑制药物、激素类药物,但长时间给药,易加大感染危险性,降低抵抗力。加之此疾病病情易反复、病程长,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其家属心理负性情绪增高,影响治疗疗效。
156
将本科室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比组40例,将常规护理实施于对比组,将个性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护理实施于观察组,比较调查两组的护理成效,现报道如下。
15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升高,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丢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PNS是小儿肾脏常见的疾病,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激素仍是目前治疗PNS的重要方法。根据对激素治疗4周反应,分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19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儿童常见肾脏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PNS以水肿、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一般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该病,但治疗后预后较差,易反复发作。有学者认为,若能找到特异性的指标,对PNS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针对预后较差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142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其具有高发病率,危害性大。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多数存在不良心理,给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带来身心负担和痛苦,且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带来负担。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主要是用药等的护理,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但不良情绪的存在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和预后。
140
紫癜性肾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HSPN大多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病程迁延,少数可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直至终末期肾病。肾脏损害在HSPN远期预后中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目前肾脏的病理改变是HSPN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然而临床常出现患儿病情或预后与肾脏病理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寻找能够进一步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336
影响因子:2.002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22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