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由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抽取出44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单双号法与干预方式分组,行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两组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2例)。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动脉压(90.7±5.1)mmHg、心率(76.7±6.5)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干预,焦虑评分(36.2±6.9)分、抑郁评分(33.7±6.2)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对患者预后效果具有改善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针对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采用的置入腹腔镜、解剖患者胆囊三角区,切除包括胆结石在内的胆囊部分而采取的手术。腹腔镜技术是医学科技发展的结果,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患者术中易因生理、心理反应,耽误手术进程,影响手术预后效果[1]。因此,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的手术室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由我院接收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抽取出4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汇报分析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抽取出44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单双号法与干预方式分组,行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两组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按患病类型分,胆囊息肉9例、胆囊结石13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1.3)岁;观察组(22例):按患病类型分,胆囊息肉10例、胆囊结石1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4.6±1.6)岁。从患者年龄结构等资料对比,各指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明显。本次研究均征得患者、家属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与认可。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标准;不存在认知与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脏器障碍及难以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生命体征观测、对症治疗等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1.2.1术前准备
术前1d至患者病房对患者进行探访,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开展体位训练;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的同时,做好手术器械、药品的准备工作。耐心与患者交流,基于对患者的了解,满足患者基本需求,对患者心声进行认真倾听,认真、耐心地解答患者疑问,以多种方式鼓励患者,积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清醒地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有效掌握手术步骤、应对方式及注意事项,乐观地接受手术治疗。
1.2.2术中干预
事先将手术室温度、湿度设置在患者适宜范畴,待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仔细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将手术室情况告知患者,固定患者肢体,开始麻醉,并将患者所能出现的感觉告知患者,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使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状态,合理固定患者下肢。术中严密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认真配合医生操作,如有异常现象发生,及时上报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积极鼓励患者,保持患者术中情绪稳定。
1.2.3术后护理服务
手术完成后,当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对患者进行呼唤,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意识。用温盐水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将残留下来的血液与消毒水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当患者无并发症时,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同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将手术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做好说明,并将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与家属。以鼓励、安慰等方式,增加患者对护理干预工作的配合,并乐观地面对疼痛,从而加速康复。术后1d至病房对患者进行回访,仔细询问患者整个手术感受,查看患者切口及恢复情况,并加强患者卫生指导,为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建议患者早日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1.3指标观察
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动脉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使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生理及心理数据,心率等计数资料指标接受t值检验,并用均值(±s)表示,P<0.05,干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生理指标
治疗前,观察组的动脉压、心率无异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的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观察患者心理状态
干预前,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异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患者生理指标对比表(±s)
表2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结果(±s)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以往采用的手术方式,更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由于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2]。临床治疗胆囊炎等胆道疾病常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其术中易使患者引发生理及心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存在一定不利影响[3]。
为确保患者手术质量,采取术中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术中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4]。手术室护理相比于以往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不仅能显著提高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手术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5]。为减少患者发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术后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为预防患者发生窒息情况,应严密监测患者体征与精神状态;为预防患者发生内出血现象,应对患者切口、渗血等并发症进行定时检查[6]。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对患者预后效果具有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霞.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1):154+164.
[2]马敬岚,高莉,李晓晨,石许红,徐洁.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名医,2019,(11):190-190.
[3]李淼.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6):86-87.
[4]马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45+247.
[5]冯樟玉,王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应激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3):99-100.
[6]徐爱红,孔芝,杨月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影响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3):420-422.
许桃.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129+131.
分享:
植物园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植物外观形态及其散发的香气,均会刺激人体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从而有效地缓解人群精神压力。因为气候、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植物园各具特色,从而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效果也具有差异性。国内针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研究多针对城市中的生活空间。
2025-04-21主动脉夹层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具有发病骤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1-2]。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当前手术方式不断革新,但手术作为强烈应激源,术后并发症多,恢复阶段会出现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躯体症状,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强烈[3]。
2025-03-13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人数更是持续处于高位,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4]。虽然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两癌筛查”政策的推广提高了早期诊断率,我国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80%[5],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面临的生理、心理压力显著增加。
2025-03-04幻觉、思维混乱、行为异常等是SCZ患者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神经系统的负担不断加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有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或在幻觉支配下进行危险行为,进而导致脑部的永久性损伤,威胁生命安全[2]。早期确诊并治疗是控制SCZ患者病情的关键,口服药物控制体内激素水平,进而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及行为的作用。
2025-02-24双相情感障碍 (BD) 作为一种心境障碍,又叫做躁郁症,患者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狂躁症状,症状反复发作,该不良情绪状态表现显著,会对患者的生存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恢复患者认知功能,但是仅使用药物预后效果不理想,需要辅以相关护理干预。
2025-01-28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disorders,WMSDs)是与工作场所危险因素相关的肌肉、神经、肌腱、关节、软骨和脊椎间盘损伤或疾病,是全球职业病学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疾病。手术室具有高强度、高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手术室医生专业性强且培养周期长、工作内容繁多且难度大、精神紧张、环境较为封闭。
2025-01-21抑郁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其终身患病率高达15%~2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心情低落、动力减退、快感缺失,且症状持续时间较久,多伴有不安、焦虑、睡眠苦难与躯体不适等。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呈低龄化趋势发展,青少年时期作为抑郁症的高发期,与成年抑郁症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更高,具有反复发作性、不稳定性及高自杀风险性。
2025-01-17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个体直接、故意、反复地伤害其身体组织的行为,这种行为既不以导致死亡为目的,也不被社会所认可。Meta分析显示,抑郁与NSSI之间存在相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概率较成人高,抑郁障碍青少年具有NSSI行为的比例高达 44%~61.2%,且多有反复 NSSI 行为。
2024-12-23目前,唇腭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序列治疗,其术后仍可能存在术区瘢痕、语音不清等[1],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4]。唇腭裂可能造成的患者及照顾者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2024-11-18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发育过程中语言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段儿童,但不涉及构音障碍、听力障碍等造成的语言障碍类型。该症状会影响儿童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及其他行为发展,使儿童面临读写、计算、认知困难,危及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2024-11-16人气:3979
人气:2981
人气:2034
人气:1837
人气:150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应用心理学
期刊人气:2613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6-6020
国内刊号:33-1012/B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3.75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2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