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将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循证护理实践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和病人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工作中运用最佳证据进行护理决策打下坚实基础,已受到全球范围内护理教育的广泛关注。
38
0
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 FOF)即害怕跌倒,是指个体在进行某些活动时为了避免跌倒而出现的自我效能或信心降低,即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为了避免发生跌倒而出现的主动回避、过度谨慎及社会参与度低等心理行为特征,进而导致其活动受限、身体机能衰退,引发焦虑或抑郁情绪,最终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1-2]。
7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能快速改善和解除血管狭窄和堵塞,畅通血流,改善心肌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围术期因绝对卧床、环境改变及药物因素等导致的便秘发生率为40%~60%[6]。
43
抗凝剂皮下注射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主要手段之一[1],临床上常用的皮下注射抗凝剂包括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磺达肝癸钠等[2]。由于特殊的药理作用,临床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皮下瘀斑、出血和疼痛属于常见不良反应[3]。
3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等症状以及引起咽喉、气管等食管邻近组织损害的疾病[1]。有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是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高发人群。
32
腰大池引流管留置是神经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反复穿刺等优势[1]。但长期置管易引发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循证护理是将先进的理论、技术与院内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构建有据可依的系统性护理措施[2]。
25
SLE疾病过程多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进行,复发率高,无法根治,是最主要的致死性风湿科疾病[2],我国SLE病人数已超过百万例,并呈逐年递增趋势[3]。研究显示,SLE病人经确诊后终生与疾病共存,但我国SLE病人住院时长中位数仅为8 d[4]。为了减少疾病复发导致多器官受损、延缓疾病快速进展,SLE病人出院后仍需长期自我照护和疾病管理[5]。
疾病不确定感贯穿患者整个病程,不仅加重负性情绪,也影响其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因此,需做好针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护理[2]。循证护理是一种将临床实践、科学理论及既往实践经验作为依据,通过寻求实证,做好临床护理决策,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3]。
47
循证实践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地应用最佳研究证据,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制订护理计划及相应措施应用于临床实践[1]。循证实践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护理人员在临床科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这个过程是医院护理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
子痫前期病因复杂,是一种多病因、多亚型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结合危险因素筛查实现风险评估对指导临床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早期识别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并及早干预依然为改善围生期结局的核心措施[3]。
72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1-2]。该病症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与发热相关,且在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热性惊厥主要表现为体温>38℃并伴有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时可引起癫痫[3]。
61
目前,IVF⁃ET病人治疗期间的体验已引起广泛关注,学者也开展了相应质性研究,但较为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的真实体验。本研究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对国内外IVF⁃ET病人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归纳整合,以期更全面、科学地评估其体验及需求,为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5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而且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产物,它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先进、最可靠的科学理念来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1]。
22
体外循环技术即心肺转流术(cpb),是临床新型技术之一,主要通过人工装置将病人回心静脉血引流至体外,在不影响肺部及心脏功能的基础上,经人工技术对血液实施氧合、过滤,随后再输回至病人体内动脉系统;其已获得临床诸多医师认可,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中[1]。
16
骨科外固定支架是目前临床用于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肢体延长等治疗的常用技术,该技术利用固定螺栓和螺母将穿入骨骼内的固定针固定在体外的连接杆,从而达到复位与固定效果[1]。该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而伴随着的针道感染逐渐成为该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8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0.664
影响因子:1.596
影响因子:2.002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31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