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多与腺病毒感染有关,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会入侵细胞,在核内繁殖,病毒复制过程会造成机体细胞受损,进而会导致黏膜出血,水肿等,甚至部分细胞会发生坏死,导致眼部疾病发生[1-2]。
46
0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由于患者服用过量的营养药物、化学药物、抗生素等药物所致[1]。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环节为氧化损伤。目前,临床白内障伴青光眼多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所以需要强化围术期护理[2]。
35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是造成小儿后天残疾首要原因。JI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为葡萄膜炎, 可继发白内障、青光眼、带状角膜病变、视神经炎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是后天继发性失明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远期生存质量。
67
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局灶性肌肉紧张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以女性居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肌张力调节环的功能降低所致。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而不自主的眨眼、无意志性瞬目动作增加且呈进行性加重。
22
近视是常见的视力障碍,主要是指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引起的视物模糊,发病率呈快速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病因。一项临床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近50%~60%,高居世界前位。
28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多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不能自然排出,滞留泪囊引起细菌、真菌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溢泪、流脓,或导致周围邻近器官的感染,引起角膜炎、化脓性眼内炎、眶蜂窝织炎并危及内眼手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有患者虽然术后泪道冲洗通畅,但仍有眼干、磨疼、异物感、不适感等症状。
31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又称为Graves眼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累及甲状腺、眼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成人双眼突出病因的80%,其主要病理机制为眼眶内成纤维细胞激活后造成糖胺聚糖增多和脂肪组织增生。研究表明TAO不仅会造成眶内球后及眼内肌脂肪沉积,还可能会导致泪腺的脂肪增生,造成泪腺体积增大。
39
眼外伤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临床上均较常见,严重者可致盲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全球每年发生眼外伤人数高达5 500万,其中开放性眼外伤人数约20万例,近50%病例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尤其对于我国这样医疗水平不均衡、人群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劳动保护普及率较低的人口大国来说,眼外伤仍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之一。
40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研究最早、最广泛的细胞转型机制,参与多种眼部纤维化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角膜创伤修复、后发性白内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视网膜下纤维化疾病等。胶质细胞间质转化(g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GMT)作为细胞转型家族的新成员。
Hippo信号通路首次是在黑腹果蝇中被发现的,其核心是一个激酶级联反应,当Hippo信号通路被激活时,MST1/2或MAP4Ks发生磷酸化并激活LATS1/2激酶发生磷酸化从而使YAP和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失活,YAP和TAZ是Hippo信号通路的两个主要下游效应物,YAP/TAZ主要通过结合TEAD家族发挥作用。
37
青光眼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致盲眼病的首位原因,至2040年,预计发病人数达约1.1亿万人,亚洲占比60%,由于视力和视野的储备代偿作用,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到了中晚期,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不容乐观。研究表明青光眼滤过术自1968年应用于临床,目前仍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
26
Hollenhorst斑是存在于视网膜小动脉中的微小胆固醇栓子,在肉眼观察下呈现黄色的小颗粒状,可随着血管搏动而晃动。目前普遍认为Hollenhorst斑的发病机制是栓塞,人体大动脉的斑块破裂,斑块内的胆固醇进入血液,随着血流进入视网膜血管,从而形成Hollenhorst斑。Hollenhorst斑可以导致视网膜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阻塞。
34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是一种以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伴或不伴局限性色素上皮脱离为特点的常见眼底病变,该病继发于色素上皮失代偿和脉络膜血管的改变[1]。CSC的发病人群以中年男性为主,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患者常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视网膜渗出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
43
研究发现,ROP的发病与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关系紧密,出生体质量越低则患ROP可能性越大,严重程度也越高,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4-5]。因此,探讨极低体质量早产儿RO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全面的筛查,对降低ROP发病率尤为关键,且早期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对患儿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6]。
20
FEVR的病理特征是周边视网膜不完全血管化和/或视网膜血管分化异常,随后的缺血和缺氧可诱发新生血管形成和各种继发性并发症,包括血管渗漏、纤维血管增生、后极部结构牵拉、黄斑异位、视网膜裂孔和部分或全部视网膜脱离,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从没有视觉障碍到盲不等[2-3]。
29
影响因子:0.943
影响因子:1.133
影响因子:0.853
影响因子:0.623
影响因子:0.594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